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下粤省,短暂的一家团聚!(2/2)
她低下头看了看自己,又看了看半敞衣襟,左右开弓的晓娥,满脸自惭形秽的走了。
娄晓娥:“鹅鹅鹅鹅......
嗝!”
笑了一会儿。
她望向高华问道:“咱们过去几天?”
高华稍稍盘算:“三天吧......
厂里还一摊子事等着我呢,以后等厂里不忙了,我再带你到处旅游!”
娄晓娥扁嘴:“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双胞胎吃饱后睡着了。
娄晓娥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完蛋!
我听人说不喂孩子后,三天就断奶了......
我这一去一回,大毛和二毛就再也没得吃了!”
高华笑道:“那不是还有牛奶吗?”
娄晓娥满脸鄙视:“有些事儿你们男人不懂!
谁喂出来的孩子跟谁亲,孩子喝牛奶长大就和牛亲......”
高华:“……..
……”
我勒个豆,哪来的歪理邪说?
高华心中吐槽,但懒得和晓娥争辩,只是问道:“那你说怎么办?”
娄晓娥嘴角扬起,邪魅一笑:“便宜你了!”
1: "......"
他这次是真正的没有想到!
但也好理解。
此事在《论语》中也有记载。
孔老夫子曾经曰过,学儿食媳汁,不亦说乎?
第二天下午。
丰苔车站。
高华拎着两口大箱子登上包厢。
软卧。
四人间。
在晓娥的满脸崇拜中,他一手一个将两个重五十斤的箱子放上行李架。
箱子里是四九城的土特产。
房山的柿饼,稻香村的糕点,六必居的酱菜,王致和腐乳,当季的香椿酱,各式果脯,基本上囊括了振华所能想到的全部特产。
当然了。
也有诸如烤鸭、酱肉之类因为季节原因无法带到南边的特产。
振华对此很是愧疚。
而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高华只觉得他矫情......
少顷。
火车驶离车站。
咣当咣当了近乎两天一夜,列车终于停靠在番禺站。
无人接站。
但振华带的有介绍信,不愁没地方住。
走出站台。
高华见到的仿佛是不同于这个时代的繁荣。
但想想也对。
毕竟在1957年4月25日,内地一穷二白的时候,粤省已经开始在办‘广交会'了。
(1965年,广州珠江边,远处是爱群大厦、大新公司、新华大酒店等建筑。
) 坐着无轨电车去了市招待所。
一个单间一个双人间。
娄振华太过兴奋,坐火车的时候根本没睡好,这时有些面色苍白,晓娥当即强行让他回房间休息。
高华则独自去办理过关手续。
嗯,机器过关。
递交手续,等待审批。
高华站在一水之隔的地方眺望对面,见到的是更加繁荣的景象,他顿时理解了粤省这边的穷人为何从小就苦练游泳技能。
摇摇头。
在很多人的注视中,高华缓缓离开口岸,返回市招待所休息。
翌日清晨。
娄振华天不亮就起床了。
梳头洗脸。
三十多度的天气西装革履,梳着油头。
高华看了看自己的短裤衬衫,不由得露出懵逼之色:“老同志,您这是准备中暑晕在街头吗?”
娄振华喘着粗气,擦了擦额头汗,最终放弃了‘体面’去见老婆孩子的念头,换上了一套和高华穿着类似的西裤半袖衬衫。
娄晓娥则穿了一条花哨的连衣裙,高马尾,黑布鞋,整个人看起来清清爽爽,宛如刚毕业的女子大生。
并没有。
谁家女子大生胸前鼓鼓囊囊成这个样子?
高华想了想,心中浮现一个英文字母。
D。
离开招待所。
坐着无轨电车去了专门用于两边人会面的地方。
娄晓娥望着鱼贯而入的人群,捂着嘴,激动到热泪盈眶。
毕竟一别十多年。
如今再见面,曾经意气风发的哥哥已是中年人,青春靓丽的姐姐眼角已经有了皱纹,而她虽然是两个孩子的妈但依旧青春年少!
振华眼眶通红,呼吸急促。
缓缓走入的人群在他面前跪下,咚咚咚咚的磕着头。
老直接泪奔。
高华站在侧面静静旁观。
父子团聚。
祖孙见面。
其乐融融中,家二代目渐渐从孝子恢复到了睥睨一方的大佬。
这一点,其实从对面那群各种毕恭毕敬、卑躬屈膝的军装阿Sir身上就能感受出来。
娄景翔笑着介绍道:“这是我大哥景炜,二哥哲,三哥景诚,四哥景明,五哥景辉......
大姐晓蕾,二姐晓琪,三妹晓诗......”
介绍一圈。
他又指着高华:“这是晓娥的先生。”
高华一一上前握手,在看到老大景炜的时候,他脸上浮现出由衷的笑容:“多亏有了大哥送来的纸尿裤,否则给家里的双胞胎换洗尿布就是个麻烦事......”
娄景炜礼貌性的笑笑没说话。
娄晓娥则从包里取出临时拍的照片:“看,这俩都是我儿子,好看吧!”
娄景炜脸上的笑容这才发自肺腑,然后望向振华:“爸,你这次来粤省,干脆就别回去了,过关的事情交给我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