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1/2)
时间一晃到了周一。
高华不再采购蔬菜之后,不需要在外面过夜,接着媳妇一觉睡到大天亮,饭来张口的吃过早饭去上班。
办公室点卯。
然后他和赵礼一起去了车队。
后者跟车去采购西瓜,高华则独立开车离开轧钢厂。
九点半。
他拉着满满一车物资返回轧钢厂。
一食堂前。
孙德旺看着堆成小山的整鸡,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我听财务科科长说你最近会采购来肉,但一直没见东西,还以为你忘了呢......”
高华笑道:“这不是想给孙哥一个惊喜嘛!”
毕竟卡车上足足五千斤鸡肉。
另外,还有两千斤菜籽油和一万个鸡蛋。
差一点就超载了!
孙德旺笑的合不拢嘴,就差拉着高华斩鸡头烧黄纸的义结金兰……………… 少顷。
卸货结束。
孙德旺噼里啪啦的打着算盘:“鸡肉六毛一斤,五千斤是三千元钱,鸡蛋一个八分,一万个八百,菜籽油一块一斤,两千斤为两千四百元,合计六千二百元整!”
捏着收据,高华开心的想要唱歌。
但他忍住了。
临走之时,高华问道:“我听人说,孙哥家里在葱省那边有亲戚?”
孙德旺点点头:“有啊,我有个姐姐嫁到了葱省,在那边的医院工作......
问这个做什么?”
高华说道:“就是我爱人不是怀孕了吗,我就想弄点好的阿胶给她补补身体……………”
孙德旺笑道:“去葱省买不如就在咱们这边买!”
高华问道:“为什么啊?”
孙德旺解释道:“葱省那边的阿胶原本是?
阿县生产,后来公私合营改造合并了很多,有不少历史久远的胶厂都被关停了,剩下的则搬到了葱省二当家泉城市,生产的阿胶不地道,药效一般。”
高华缓缓点头。
公私合营、计划经济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大幅整合资源,提振生产力,但也因为过度依赖生产计划,企业丧失了市场竞争力,导致很多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差强人意。
孙德旺又说道:“阿胶这种东西陈年的比新出的要好很多......
你要是真想买,我倒是认识人知道哪里有好货,只是价钱稍微贵一点。”
高华笑道:“只要东西好,钱不是问题!”
孙德旺愣了一下,旋即恍然大悟的笑了起来。
毕竟高华有个老丈人叫振华,甭管是谁娶了他的女儿,可不就不发愁钱的问题了?
约定好周日买胶。
高华离去。
回到办公室吃了顿便饭。
他骑上提前申请好的三轮车去德胜门外的冰窖口胡同。
远远地就看到了高耸的门楼。
(对照图) 或许因为名字特殊的缘故,这座城门没有被拆除。
高华登上城楼远眺,目之所及全是密密麻麻的四合院,以及大片大片的农田。
去了冰窑口胡同。
在一众大爷大妈的警惕目光中,高华推着车来到李二所居住的四合院外,没进门,就闻到院子里面那浓浓的鸡屎味。
他知道来对地方了。
果不其然。
走入四合院后,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或多或少养着鸡。
全是油鸡!
喊了两嗓子。
李二穿着两道背心笑容满面的从屋子里走出来:“吃了吗您呐?”
高华轻轻颔首。
李二泡了一壶茉莉花,招呼着高华坐下后就走出了四合院,片刻后回来,身后跟着二十几个人,每个人手中都拎着捆好了双脚的油鸡。
少则四五只,多则八九只。
有公鸡母鸡。
虽然那些母鸡一看就已经是高龄产妇,但无所谓,只要收入空间,好吃好喝养几天,就会在各个都是人才的农场工人的照料下猛猛生蛋!
活鸡一般按个给钱。
公鸡的收购价远远高于老母鸡的收购价。
很快点结束。
公鸡一百零三只,母鸡四十一只。
高华给出的收购价是公鸡每只四块,母鸡两块五。
双方都很满意。
交易完成。
高华开始将采购来的油鸡装车,用帆布遮盖,接着将从保卫科申请的注油枪挂在脖子上,一副杀气腾腾的模样。
李二等人暗暗心惊。
不过他们也能理解。
毕竟冰窖口胡同在二环外。
穷乡僻壤鸟不拉屎,难免会碰上几个胆大包天的街溜子。
骑上三轮。
高华一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终于让他找到了机会,直接将那一百四十四只油鸡收入空间,然后换上了同样数量,养在空间里的普通土鸡,晃晃悠悠回了轧钢厂。
孙德旺眼睛珠子都瞪出来了:“活鸡?”
毕竟高华这段时间一直采购来的都是宰杀后的土鸡,还是第一次弄来这么多活鸡!
这样也好!
虽然他媳妇在供销社上班不愁买不到东西。
但定量就那么多,除非用点非法手段,否则很难获得超过定量的肉、蛋。
每人每月半斤肉。
够谁吃啊?
如果家里能养上两只鸡,公鸡自不必说,年底杀了吃肉,而母鸡隔三差五就会下蛋,家里的生活条件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所以。
这些鸡不杀!
他准备和一食堂的工人们商量一下,自掏腰包把鸡买下来,然后偷偷养在家里!
高华对此并不关心。
开票。
走人。
交还三轮,骑着自行车回家别墅。
晚饭已经准备好了。
今晚的大菜,是高华之前从黑市买来的干熊掌。
谭家菜是官府菜,谭晓丽对于如何处理这些顶级食材知之甚深,因此一道“扒熊掌’做出来浓香四溢,浑然没有想象之中的腥气。
但高华并不喜欢。
高夏和高萍,还有晓娥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