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一头猪换十吨钢材(1/2)
等了一会儿。
韩文杰拿着一摞钱回来了。
高华有点疑惑。
毕竟二十斤油一共二十四元钱。
这一摞钱给他的感觉,就好像是大几百………………… 仔细看去,才发现只是因为毛票多,所以才显得钱多。
韩文杰露出几分不好意思的神情,陪着笑脸:“咱们这是小厂子,财务那边儿就只有十几块买菜钱,这些钱还是工人们你一块,我八毛凑出来的......”
4: "......"
他笑了笑将钱收好。
闲聊几句。
高华开始进入正题:“韩哥,听说咱们厂是崇文玻璃厂的下游单位?”
韩文杰点头。
高华又说道:“轧钢厂最近在加盖新宿舍,需要一批玻璃,您看您在崇文玻璃厂有没有熟人,能不能帮着解决一下?”
韩成杰陷入沉默。
其实他在崇文玻璃厂有熟人,但问题是,引荐高华对他有没有好处?
想了想。
其实是有的。
比如那二十斤菜籽油。
高华能帮他们解决一次缺油的问题,只要大家的关系保持融洽,高华就能帮助他们第二次。
韩成杰笑了起来:“我和他们厂管生产的王全山副厂长是多年的朋友,高采购员要是有时间的话,明天我带着你去见一见他怎么样?”
高华点头:“那就这么一言为定了。
告辞离去。
第二天一大早。
高华骑着车早早到来,韩成杰也推着车等在门口。
二人汇合。
八点半。
崇文玻璃厂到了。
这里前身是BP硝子工厂,建国后经过1个多月的改造重建,更名为BP市新建玻璃厂,建国后再度更名为B)新建玻璃厂,1952年与WS部玻璃厂合并为玻璃厂,1958年4月东郊新厂建成,如今正在进行二次扩建改造。
韩成杰叹了口气:“高同志你也看到了吧,之前确实不是我在为难你们,上游不发货,我们也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高华点头表示赞同。
毕竟眼前的玻璃厂与其说是工厂,倒不如说是工地。
正常的生产自然受到了影响。
很快。
厂办到了。
相比起轧钢厂的办公楼,这里显得尤为残破,不过很整洁。
咚咚咚!
韩成杰上前敲门,旋即推门而入。
高华跟在后面走了进去,见到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大背头,中山装,背挺直,满脸正气。
这就是韩成杰口中的‘王全山’副厂长。
“老韩?”
王全山皱皱眉头:“你怎么来了?
不是说好了等恢复生产了,就第一时间给你们发货吗?”
“今天不为我们厂子的事......”
韩成杰笑了笑:“这是轧钢厂的高采购员,他今天找你是有别的事情要商量。”
王全山审视着高华,蹙眉:“轧钢厂的人?”
高华上前握手:“王厂长好!
我叫高华,冒昧前来多有打扰………………”
王全山颔首:“请坐。”
高华坐下,没有直接开口说正事,笑容满面:“咱们厂这是又在扩建?
这要是建成之后,恐怕就是全国生产能力最强的玻璃厂了吧?”
王全山笑着点头:“这多亏了D和G]领导的好啊!”
说完。
他脸上露出几分遗憾:“若非是缺少相关机器,就算是成为全球一流企业也不难啊!”
高华笑道:“那有什么是我们轧钢厂能够帮助的吗?”
王全山的眼睛一点点睁大。
还真有!
大型玻璃厂需要使用一些生产设备,如玻璃熔炉、淬火炉、平板玻璃生产线等,这些设备需要使用钢材作为支撑和结构。
而且还要是上等的钢材!
轧钢厂最不缺少的就是上等的钢材!
王全山笑了起来:“既然高采购员都这么说了,那我可就不客气了!”
高华也笑了:“王厂长有用得着的地方尽管开口,我帮着您给我们厂长商量一下,尽量帮着咱们解决困难......
你帮我,我帮你,到头来还不都是在为人民服务嘛!”
王全山竖起拇指:“高采购员的觉悟真是高!”
高华笑容满面,但心中莫名想起一句台词。
高!
实在是高!
但《地道战》这部电影要在1966年才上映,这时候的人们还对此一无所知。
很快。
王全山说出了自己的诉求。
满脸期盼的望着高华。
高华缓缓打开了自己的督亢地图,笑着说道:“不瞒王厂长,我今天来其实也是带着任务来的………………”
王全山皱眉问道:“什么任务?”
高华回答道:“我们厂最近在加盖宿舍,需要一批玻璃......”
“好你个小高同志,在这里等着我呢!”
王全山笑了起来:“说说吧,需要多少玻璃?”
高华想了想,往多了说:“二十吨!”
王全山沉默片刻,斩钉截铁说道:“只要轧钢厂能帮着生产我们需要的零件,二十吨玻璃不是问题!”
一言为定。
高华告辞离去。
回到轧钢厂,他第一时间去找了李副厂长。
这一次李副厂长正不知道和谁通电话,以示意高华暂时在门外等一等。
少顷。
他挂了电话,笑着招招手:“小高啊,事情谈的怎么样?”
高华回答道:“还行,二十吨玻璃!”
李副厂长瞪大眼睛:“二十吨?”
北方建筑都是加厚墙体,小窗户方便保温,基本不存在落地窗。
这样很省玻璃。
二十吨玻璃,绝不是个小数目。
高华笑道:“有备无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