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豆橛子来咯!(1/2)
听到高华的话,李主任点点头:“有的。
豫省的同志明天就要走了,厂长特意嘱咐,今天要好好招待一次!
我这正发愁呢!”
高华嘴角扬起:“会做鸡吗?
老母鸡。”
李主任脸都笑歪了:“会的会的,我们食堂何师傅做的一手好鸡!”
说完,他兴奋的搓搓手:“怎么,高同志能弄来老母鸡?”
高华点头:“两块钱一只,再加一只布票。”
李主任犹豫了一下:“这个是不是有些贵了......
嗯,我说的是布票。
能不能多给些钱,不给票?”
毕竟如今的国策是以粮为纲’。
田地基本上都种了粮食,很少种植棉、麻,因此布匹的供应一直很紧张。
前几年更是调整了供应数量,市民每人每月才只发2.
5尺布票,一只老母鸡就换一尺布票,他实在是有些难以下定决心。
高华伸出四根手指:“不是一只,而是四只!”
李主任愣住:“四只?”
高欢点头:“一次采购四只,每只老母鸡两元钱,一只布票。
合计八元,四尺布票。
这样,再加上高夏、高萍本月的布票,刚好给他俩一人做条裤子。
李主任犹豫片刻,点头道:“可以,但中午能送来吗?”
高华点头:“没问题!”
转身走了两步,他回头问道:“鱼和虾还要吗?”
李主任大喜:“要!
小高同志也能弄来吗?”
如果能,那布票就花的很值!
高华轻轻颔首:“还和上次一样,一条大鱼,一网河虾可以吗?”
李主任上前,握着高华的手:“太可以了!
真是帮了大忙了!”
这样,今晚的招待就有鱼有虾,还有老母鸡,再有本来就准备好的回锅肉,别说只是招待国内的同志了,就算是招待玉米晓夫'也没问题!
高华告辞离去。
先是去了办公室点卯。
如今的李意舟等人卷的要死。
高华来的时候,李意舟正在炫耀自己给工厂采购了五千个鸡蛋,而杨秀英则笑着说她托人从煎饼果子市的港口弄来了两千斤鱼肉。
鲸鱼肉!
李意舟的脸瞬间黑了。
虽说鲸鱼肉不好吃,但在这种饭都吃不饱的年代,有的吃总比没得吃要强!
重要的是,两千斤肉可比五千个鸡蛋强多了!
为了“先进工作者”
的奖状!
今晚老秦要么交三次公粮,要么答应再帮她联络一下老战友,从别地弄来五千个鸡蛋!
高华满脸震惊。
鲸鱼肉?
他皱眉问道:“杨姐,咱们也捕鲸?”
杨秀英回答道:“捕啊!
为什么不捕?
鲸鱼肉吃起来有点像是牛肉,你要是想吃,我明天给你弄一罐红烧鲸肉罐头你尝尝鲜!”
高华笑着答应:“我给您带点茶叶蛋,我自己做的!”
这年月不好吃白食。
杨秀英笑道:“那好,我就等着尝小高的手艺了!”
高华点头,再度问道:“鲸鱼抓的多吗?”
“这个不清楚,反正是见着就抓!”
赵礼在旁边说道:“我老家是辽B,每年都会抓不少鲸鱼,只可惜大多都在当地销售,运不出来。”
(1955年旅大水产114轮首次捕获小须鲸) 杨秀英也笑道:“煎饼果子市的鲸鱼也是这样,鲸鱼肉很少运到市场上出售,一般都是供给军队的多......
我这是刚好赶上了!”
“你们不知道,当时分割鲸鱼的时候我就在现场,那头鲸鱼是真的大,比房子都大!”
她手舞足蹈。
李意舟不屑撇嘴:“不就是条鱼吗?
能有多大?
还比房子大?”
高华:“ 赵礼:“......”
前者是知道鲸鱼的真实大小,后者是亲眼目睹。
但他俩都不愿意得罪人。
因此,在办公室硝烟再起之时,他俩找了个借口就溜了。
出门后各奔东西。
高华骑着采购科的载重自行车离去,在轧钢厂周边溜达了两圈,拐入胡同,瞅准没人将准备好的老母鸡和一条五斤多重大草鱼挂在车把上,又抓了一网兜河虾,从胡同另一边骑了出去。
然后回到工厂。
叮铃铃!
高华用力按着铃铛,停在三食堂门口:“李主任!”
李主任一溜小跑,笑容满面:“高采购员真是了不起啊,说是四只鸡就真的是四只鸡!
哟,这鱼看着是真的新鲜,摇头晃脑的......”
他先是摸了摸老母鸡。
不出挑。
但也并非瘦骨嶙峋。
毕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时间流速是一比十,再有易忠海的育肥加成,老母鸡不再是当初的萎靡模样。
只可惜涸泽而渔下身体受到损伤。
否则若是正常情况,一只母鸡一生差不多能繁殖七八百颗鸡蛋!
交接完毕。
四只母鸡八块钱、四尺布票,草鱼两块六毛钱,河虾一块二毛,合计十一块八毛钱,以及四尺布票。
开完票据。
高华告辞离去。
接着去了车队,虽然司机都不在,但给工厂拉货是任务,因此直接找车队领导报备也是一样。
约定好明天让郭大民去老地方。
高华骑着车去了距离轧钢厂最近的百货商店。
市民每月两尺五布票。
他们家三口人,一共七尺五布票,再加上刚才到手的四尺布票,买到手的布料刚好能给高夏和高萍一人做一条裤子。
高华不用。
厂子里有发工作服、手套、毛巾等劳保用品,再加上他坐办公室多,衣服不怎么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