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军旅生涯的新篇章!【求订!求月票!】(1/2)
第329章 军旅生涯的新篇章!
【求订!
求月票!】
「放心吧妈,我能有什麽事啊。
」 「军校说白了也是部队,我能有什麽不适应的。
」 「啥?
跟同学好好相处?
」 「妈!
那是战友!
」 「好好好,我知道了。
」 瞥到了突然进门的常定方,脸上满是笑意的赵卫红向母亲告别道。
「好了,妈,先不说了。
」 「告诉我爹别太累了,领着全村人致富,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
」 「等放假了我就回家。
」 依依不舍的挂断电话,赵卫红这才注意到,常定方的手里,还拿着一张轻飘飘的A4纸。
见状,赵卫红仿佛意识到了什麽,心跳突然便漏了半拍。
自打从家里回来后。
赵卫红便一刻不停的开始了提乾的相关流程。
民主调研政治审查提干测试 作为一等功臣,赵卫红享受的是「保送入学」的待遇,荐举单位是116师。
通俗的讲,就是由116师出面,作为担保,对各个军校说我这有个好苗子,是当军官的料,谁喜欢谁就拉走.
其实除了考学外,剩下的所有提干环节,从本质上讲都可以算是「保送入学。
」 除非当事人在入读期间犯下了极其严重的错误,军校才能够给出「打回原单位」的惩戒措施,不然是无法拒绝各个部队推荐上来的人选的。
每个师级单位,每年都有着数量不定的荐举名额,用于推荐本单位符合提干要求的人才入读军校。
要是本单位符合提干要求的人数较少的话,哪怕仅仅是满足提乾的最低要求,也就是两个三等功的相关人员,也能够无需竞争,便直接入读军校。
平日里需要竞争,那是因为推荐入学的名额有限,而符合提干要求的人才又有很多。
要是立下了二等功,甚至是一等功,那没的说,直接保送入学就完事了。
可二等功和一等功又不是地里的大白菜,年年都能有。
很多时候,普通军人想要提干,只能靠着两个三等功,慢慢「熬」上去。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让谁直接拿这个名额,都显得不太合适,自然要在自家单位内部进行一番竞争,用成绩来决定名额的归属。
而赵卫红当然省去了这些环节,直接「内定」了一个名额。
可理论和体能测试,赵卫红还是需要参加一下的。
因为提干不仅只有立功这一个要求,还要对当事人近几年的年终评价,体能和理论成绩,任职经历等方面,进行考察。
有任何一项不满足要求,就算立了功,也照样不能提干!
从这就能看出来提乾的难度了。
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为过!
不过,对于在jun区比武中,拿下双第一,撰写的论文还登上了内参的赵卫红来说。
这点程度的考验,显然不算什麽。
至于民主测评,政治审查之类的环节,那就更不用说了!
懂不懂「活爹」这两个字在347团之中的份量啊?
在「是否同意推举赵卫红同志为本年度保送入学候选人员」的不记名民主投票中。
警卫连直接全票通过,一个反对的都没有!
而政审,对于「五代贫农,根正苗红」,本身还是一等功臣的赵卫红来说,根本算不得是一个审查环节,完全就是走个流程!
眼下,所有提干前的流程都已结束,赵卫红已经在焦急和期待中,等候了好一段时日。
瞧常定方脸上那副「高深莫测」的表情 他手里文件的内容,也就呼之欲出了。
「卫红,猜猜这是什麽?
」 常定方嘴上看似在和赵卫红卖着关子,实则手上非常痛快,立马便将文件,递给了赵卫红。
毕竟,他手里这封文件,可是赵卫红开启新生活的标志。
常定方不想耽误赵卫红,收获这份来之不易的喜悦。
「咕咚.
」 有些艰难的咽了咽口水,赵卫红伸出手去,有些颤抖的接过了薄薄的文件。
文件明明只是轻飘飘的一张A4纸。
可当赵卫红拿到手里后,却是感到了一股重若千钧的分量。
就像是攥住了一个做工复古的门把手,赵卫红必须用尽全力,才有可能打开挡在身前的这扇大门。
而在这扇大门之后,是赵卫红憧憬并畅想了无数次的全新生活!
「呼!
」 深深地吸了口气。
赵卫红的眼神一瞬间便变得坚定起来,将这篇,不,是这把开启自己干部生涯的「钥匙」,拿到了自己面前。
黑色加粗的醒目标题,霎时映入眼帘。
【根据2005年度全师优秀士兵保送入学暨大学毕业生士兵提干工作安排,现将《116师2005年度优秀士兵录取名单》予以公示】
而公示名单正文最开始的内容,赫然就是赵卫红的名字。
【姓名:赵卫红】
【性别:男】
【政治面貌:预备党员】
【士兵证号.】
【录取院校:炎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这就是116师今年唯一一位,被保送入学的一等功臣的待遇。
不光信息被放到了第一个公示,就读的院校,也是号称「军中水木」的国防科技大学!
抛开只有军官进修时才有资格入读,号称「将星摇篮」的国防大学不论。
在炎国所有的军事院校里,只有常山的陆军指挥学院,拥有和国防科技分庭抗礼的资格!
但从常山陆军指挥学院的名字中,就能看出来。
这是一所专门面对陆军开放的军事院校,在综合性上,明显不如涵盖了海陆空全部兵种的国防科技大学。
而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已经不再是单一兵种之间的较量,讲究一个「多兵种协同立体作战。
」 对于注定要在信息化部队建设这个领域,发光发热的赵卫红来说,就读综合性更强,能够让他对海空军进行了解的国防科技大学,无疑是最好的安排。
「卫红,珍惜机会,好好干!
」 「这可是国防科技大学,我和你二叔当年都没去过!
」 常定方勉励赵卫红的话语中,隐隐带着一丝丝艳羡之意。
在他和赵跃进当兵的那个年代,对于提干人员的培训,还远不像现在这么正规。
扔到军校里培训十个月,返回原单位之后,就算是干部了。
并且由于是培训的缘故,这份在军校中就读的履历,并没有算作常定方的学历。
不然身为团长的他,档案里也就不会只有高中学历了。
不过,从实际意义的角度出发。
常定方的学历不管是高中还是大学,这份培训的经历,都显得不是特别重要。
毕竟只有十个月的时间,抛开正常的节假日,军校里还维持着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每天的早操和体能训练环节雷打不动,能用在军事理论学习上的时间,可谓是少之又少。
常定方能有现在的发展,更多的,还是靠着自发的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学习,而非是几次培训的经历。
可现在的情况,明显不一样了。
军事装备的发展,日新月异。
一大批具备信息化作战能力的新装备不断列装,对指挥员的理论水平和军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是常定方是现在提干,再到军校里就读十个月,最多也就是对信息化作战,能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