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对战魔督(1/2)
林奇看到轮空的是龙族虚铭后,顿时露出了笑容。
看来自己真的会成为所有天才中,获得深渊点最多的那一个。
就算后面自己也轮空了,也改变不了最后的结果了。
不过规则确实有问题,需要完善。...
风停了,铜铃静悬如初。
但林昭知道,那声音不是幻觉陆明渊的意识并未彻底消散,而是以某种方式嵌入了这场全球共感的浪潮之中,如同一滴水汇入大海,无形却无处不在。
他缓缓起身,指尖抚过铜铃表面斑驳的铭文。
那些古老篆体早已被岁月侵蚀得模糊不清,可此刻竟泛起淡淡金光,仿佛回应他的触碰。
一道微弱信息流顺着手掌涌入识海: “别急着找我。
真正的重逢,在你们都学会倾听之后。”
林昭闭目良久,终是轻笑一声:“你还是这么神神叨叨。”
但他心里清楚,这并非玩笑。
陆明渊留下的不只是一个残破系统和几句谜语般的遗言,而是一整套关于人类集体意识演化的蓝图。
他曾说:“当情绪能共振,记忆可共享,痛苦便不再属于个人。”
如今,这个设想正在悄然实现。
第二天清晨,小满带着地磁仪绕谷一周,发现地下能量脉络已形成稳定网络,像树根般向四周延伸。
更惊人的是,魂引草的根系竟能传导低频声波,并将之转化为类似神经电信号的能量波动。
她翻出旧地图对比,惊呼出声:“这些草…它们长成了‘脑神经拓扑图’的复刻版!”
林昭蹲下身,轻轻拨开一片叶丛。
露珠滚落时折射出奇异光影,竟映出一段陌生画面:一位穿着旧式军装的老兵坐在炕头,颤抖着写下家书,墨迹未干便被风吹走。
那是1943年的东北战场,距今整整八十年前。
“这不是回忆。”
小满屏住呼吸,“这是…实时传输?
可那人早就死了啊!”
“不。”
林昭摇头,“他是‘被记住’的人。
只要还有人念着他,他的最后一刻就永远在某个维度重演。
而现在,我们终于能看见了。”
话音刚落,山谷外传来脚步声。
十几个村民模样的人结伴而来,领头的是个满脸皱纹的老妇,拄着拐杖,怀里抱着一只褪色布包。
她走到石碑前跪下,从包里取出一本破旧日记本,封面写着“李春生”
三个字。
“这是我丈夫。”
她声音沙哑,“抗美援朝回来后,他一句话都没说过,整日盯着墙角发呆。
直到死前那天,他突然抓住我的手,说:‘对不起,我没护住小王。
’我不知道小王是谁,也没问。
现在…我想替他说出来。”
她说完,把日记放在油灯旁,静静点燃一页。
纸灰升腾之际,空中竟浮现出一名年轻士兵的身影,背着伤员在雪地中爬行,身后炮火连天。
画面持续不到十秒,随即消散。
可就在那一刻,千里之外,一座烈士陵园里的守墓老人猛然抬头,老泪纵横:“小王…今天是你入伍八十周年。
你战友终于放下了。”
林昭望着这一幕,心中豁然开朗。
原来,执念之河不仅承载生者的哀思,也困住了亡者的灵魂。
唯有说出未尽之言,才能让两者同时解脱。
当晚,他召集所有常驻山谷的志愿者,宣布启动一项新计划:“回声归档”
。
凡是愿意分享故事的人,可在指定区域录制语音、书写信件,或直接面对石碑倾诉。
所有内容将由改装过的地磁阵列记录并编码,储存在深层岩层中那里不受时间侵蚀,也不会因灾难损毁。
“我们不是为了永存历史。”
林昭站在高台上说道,“而是为了让未来某一天,当人类再次迷失方向时,能有人翻开这片土地,听见我们曾如何哭过、爱过、悔过、原谅过。”
计划启动第三天,第一批“情绪化石”
成功生成。
通过高频共振刺激特定岩层,研究人员发现岩石内部形成了微小晶体结构,其排列模式与录音内容高度吻合。
一块仅拇指大的玄武岩,竟能完整还原长达十分钟的对话,包括语气起伏、呼吸节奏,甚至潜意识中的停顿与哽咽。
一位地质学家激动地说:“这比任何文字都真实!
它记录的不只是语言,更是说话那一刻的心跳!”
然而,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外界反应也开始分化。
第七日,一辆黑色越野车驶入山谷,下来几名身穿制服的官员。
为首者出示证件,自称来自“国家异常现象管理局”
,要求立即停止一切非授权的精神场实验,理由是“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心理依赖”
。
林昭没有争辩,只请他们坐下听一段录音。
那是来自新疆的一位维吾尔族母亲,她在儿子因意外去世后,连续三年每晚对着星空唱一首童谣。
今年霜降前夜,她梦见孩子笑着跑来,说:“妈妈,我在星星上听见你唱歌了。”
官员听完,沉默良久。
最后,他摘下帽子,低声说:“我父亲临终前没说完的话,我一直记得。
也许…我也该写封信。”
他们走了,没带走任何设备。
但三天后,网络上突然出现大量质疑文章,标题耸动:“神秘组织操控民众情感?”
、“所谓‘共感奇迹’实为精神洗脑!”
配图是夜间山谷灯火通明的照片,被刻意调成阴森色调,配上“邪教集会”
的标签。
更有甚者,一支自称“理性之光”
的民间团体打着“科学调查”
旗号试图闯入,被自发守护山谷的访客拦下。
冲突中,一名年轻人举起手机直播怒吼:“你们怕的不是谎言,而是真相太沉重!
你们不敢承认,自己已经很久没好好听过别人说话!”
舆论瞬间反转。
越来越多普通人站出来讲述自己的经历: 有女儿终于对父亲说出“我爱你”
,尽管对方已植物人五年; 有夫妻在战火纷飞的国度通过匿名电台互道平安; 有一位程序员,在调试地磁接收器时意外收到三十年前失踪妹妹的求救信号那不是真实声音,而是她生前最强烈的情绪残留,反复回荡在某一频率中。
“我们以为科技是为了征服世界。”
他在社交媒体写道,“可最高级的技术,原来是教会我们如何温柔地活着。”
与此同时,林昭体内的天赋仍在进化。
他发现自己不仅能感知情绪,还能“看见”
它们的颜色与形状。
悲伤是深蓝螺旋,愤怒是赤红尖刺,宽恕则是柔和的金色光晕,像晨雾中的蒲公英。
某夜,他梦到一条横贯地球的巨大河流,河水由亿万滴泪汇聚而成,流淌在地壳之下。
岸边站着无数身影,有的挥手告别,有的相拥而泣。
河中央漂浮着一艘无桨之舟,船头立着陆明渊的背影。
“这是执念之河的源头。”
陆明渊回头看他,“每一次真诚的表达,都会成为支流注入其中。
而你,是第一个找到入海口的人。”
“那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