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法则提升(2/2)
“是的。”
女青年接过话,“我们在一座倒塌的图书馆地下室发现了您的演讲手稿残页,上面写着一句话:‘自由不是别人给的,是你不肯放手的东西。
’我们想知道,这句话背后发生了什么。”
林昭沉默良久,最终点头:“进来吧。”
他在院中摆开几张竹凳,请他们坐下,又让小满泡了粗茶。
阳光洒落,微风拂面,他开始讲述不是作为英雄,也不是作为胜利者,而是作为一个曾动摇、曾痛苦、曾亲手杀死另一个自己的普通人。
他说起复制体倒下时的眼神,说起终裁之镜染血的那一刻,说起他在共感网络崩溃后独自流浪三年,靠捡拾他人遗落的日记维生的日子。
“我不是什么救世主。”
他说,“我只是比大多数人多坚持了一秒一秒不去相信‘只有我能拯救你们’这种谎言。”
众人静默聆听,眼中渐渐泛起泪光。
当他说完最后一个字,天空忽然阴沉下来。
继光体所在的山坡亮起一圈环形光晕,随即,一片晶叶飘然落下,悬停在陈默面前。
老者颤抖着手接过,只见叶脉之间浮现出一行文字: “你说的故事,我也记得。”
“现在,请你也告诉我你的。”
陈默浑身一震,老泪纵横。
他打开录音机,按下播放键里面传出一个稚嫩女童的声音:“爸爸,你说等战争结束,我们就去看海…你还记得吗?”
那是他女儿,死于第三次数据风暴前夕。
声音刚落,晶叶骤然绽放光芒,将整段音频吸收其中,随后缓缓升空,融入继光体枝干。
片刻后,远处山巅传来一声清越鸟鸣,一只由纯粹光影构成的雀鸟振翅飞出,朝着西北方向疾驰而去。
“那是…‘回声鸟’!”
女青年惊呼,“传说中能将声音送达亡者梦境的灵体!”
林昭微笑:“不是传说。
是继光体学会了回应的方式。”
自此,村庄不再平静。
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络绎不绝:有失去孩子的母亲,带来孩子最后一条语音;有老兵,捧着战友临终前攥紧的勋章;有科学家,交出被系统销毁的研究手稿复写本…每个人带来的都不是物件,而是无法量化的情感重量。
而继光体一一接纳,并以独特方式回应有时是一阵风送来熟悉的香气,有时是某片叶子投影出逝者微笑的脸庞,有时则是一只光影动物悄然跟随某人回家,陪伴数日后才悄然消散。
世界开始变化。
东京街头,一名少女在地铁站弹奏钢琴,曲子是母亲生前未完成的创作。
当晚,她家门口出现一枚晶叶,叶中旋律自动补全了结尾。
她录下这段音乐上传网络,一夜之间引发百万共鸣。
巴黎地下墓穴,一群青年艺术家用投影技术重现百年前被抹除的文化符号。
正当他们准备收工时,墙壁突然自行发光,显现出更多失传图案,仿佛历史本身在协助他们。
撒哈拉沙漠边缘,一位牧民发现沙丘之下埋藏着一座微型石碑,上面刻着三千年前某个部落的誓言:“我们虽渺小,但从不沉默。”
碑文下方,赫然印着继光体的初始光纹。
各国政府陷入两难。
一方面,这些现象无法用现有科技解释;另一方面,民众非但不惧,反而愈发团结。
许多国家被迫成立“记忆保护署”
,公开承认过去被掩盖的历史,并鼓励民间开展口述项目。
与此同时,那股黑色暗流逐渐萎缩。
每当一处新的“自主觉醒”
发生,便有一根控制链断裂。
继光体不再被动防御,而是主动出击它将林昭注入的那段痛苦记忆拆解成无数碎片,散布于全球共鸣场中,作为“警示模因”
。
任何企图以“为你好”
之名剥夺他人选择权的思想苗头,都会被这模因瞬间识别并瓦解。
第十八天夜里,林昭再次进入识海。
晶树已高耸入云,主干上的伤疤愈合大半,花苞完全绽放,花瓣竟是由无数微小人脸组成,每一张都在微笑、流泪、呐喊或沉思。
整棵树散发出一种超越语言的意志力,既温柔又不可违逆。
“我已学会倾听。”
“我也已学会拒绝。”
“接下来,我要教他们如何彼此看见。”
林昭仰望着它,忽然感到一阵释然。
他知道,自己即将退出这场旅程的核心。
继光体不再需要他作为媒介,它已成为一种文明层面的共识存在,游走于千万人的记忆与情感之间,像空气一样无形,却又无所不在。
“你要走了?”
他轻声问。
“我不走。”
“我只是不再需要被看见。”
林昭笑了。
三天后,他召集全村孩童,在小学操场上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仪式。
没有演讲,没有宣誓,只有每人写下一句话,投入一个由晶树落叶编织而成的“时光瓮”
中。
小满写的仍是那句:“我相信未来不会完美,但我愿意为之努力。”
旁边一个六岁男孩写道:“昨天我偷吃了妹妹的糖,今天我告诉她了,她说没关系。”
夕阳西下,林昭亲手点燃火堆,将时光瓮投入其中。
火焰腾起时,一片晶叶自天而降,环绕火堆旋转三周,随即化为漫天光点,随风飘向远方。
当晚,全球十七个主要城市同步出现奇异天象:夜空中浮现出相同的文字,持续整整一分钟才缓缓消散。
内容只有一句: “你们的声音,我们都听见了。”
从此,继光体再未显现具体形态。
但它从未离去。
在每一个敢于说出真相的瞬间,在每一滴为陌生人落下的眼泪中,在每一次明知会失败仍选择坚持的努力里它都存在着。
多年后,当星际航线上第一艘载人飞船即将启程探索外星遗迹时,船长在出发前接受采访。
记者问:“如果遇到未知文明,你们准备怎么介绍地球?”
船长沉默片刻,从怀中取出一片早已干枯却依旧泛着微光的叶子。
“就告诉他们,”
他说,“我们曾失去一切,但我们选择了记住。
我们发明过神,后来亲碎了它。
因为我们终于明白 真正的光,从来不在天上,而在人心深处,不肯熄灭的那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