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宫楼对峙(1/2)
大庆宫中,气氛更加紧绷凝重。
地上各种瓷器玉器碎了一地,就连香炉都翻倒在了地上。
往日里,几个在人前威风八面的人此时都跪了一地。
“混账!”
泰和帝怒道:“朕将京城的安危交给你们,你们就是这么回报朕的?
短短一天,诏狱被劫!
信王失踪!
未来的容王妃遇害!
混账!
一群废物!”
“陛下息怒!”
众人齐齐以头抢地,口中念道。
泰和帝冷笑道:“息怒?
朕还没被气死,就算是运气了。
沈缺,你说!”
沈缺垂眸道:“臣无能,罪该万死,请陛下降罪。”
泰和帝冷声道:“你确实该死,身为锦衣卫指挥使,让那些逆贼耍得团团转,朕还能指望你什么?”
旁边黄泽连忙膝行两步,上前道:“启禀陛下,昨天的事只怕是封氏余孽筹谋良久,沈缺虽然失职,却也竭力维持住了京城安稳,处置并无不当,还请陛下明察。”
泰和帝眼神幽冷地望着黄泽,昨天的事情他早就已经仔细看过卷宗,自然知道对方有备而来,确实怪不得沈缺。
但黄泽此时替沈缺求情,却也让他心中不悦。
无论如何,让人悄无声息在诏狱地下挖了跳地道,就是沈缺天大的罪过。
但其实,如果黄泽一言不发,他同样不会高兴。
这就是帝王心,反复莫测。
“你倒是疼他,到底是父子。”
泰和帝有些阴阳怪气地道。
黄泽连忙俯身道:“是老奴的私心,也是为陛下尽忠。
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沈缺虽然年轻能力尚有不足,却对陛下忠心耿耿,求陛下开恩。”
泰和帝轻哼一声,转过身去道:“劫诏狱的是封氏余孽,信王失踪又是所为?
周氏?
他们是怎么选在同一天动手的?
难不成周氏和封氏勾结到一起了?”
如此,便算是暂时放过了。
黄泽低声道:“虽然匪夷所思,却也……未尝不可能。”
“那秦啸呢?
现在还没抓到?”
沈缺道:“启禀陛下,锦衣卫有线索,认为秦啸已经逃出京城往西北而去了。
臣已经派人往西北方向追查。”
秦啸到底是逃了还是死了其实不重要,对他本就只是需要一个明面上处理的态度罢了。
回头弄个替死鬼杀了也是一样的,秦啸如果够聪明,近几年自然不会再露面,真让秦啸跑回西北对他来说也不算坏事。
只是他临走前杀了谢梧,却是麻烦不小,一大早谢胤弹劾肃王府和请求觐见的折子就送到他案头上了。
说到底还是肃王府太嚣张!
等他腾出手来…… 泰和帝冷声道:“秦啸暂且不必去管,集中兵力,决不能让封氏余孽和信王跑了!
青州可有消息传来?”
站在旁边的赵端躬身道:“启禀陛下,暂时还没有。”
泰和帝有些不满,却也没有说什么,看向沈缺道:“昨天袭击你的那个人,是不是封镜玉?”
沈缺垂眸道:“那人武功极高,年龄应该不大,有七成的可能是封镜玉。”
泰和帝垂眸道:“他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的,肯定还在京城里,把封家人的葬身之地的消息放出去。”
“你一个人对付不了封镜玉,叫上夏璟臣……”
“陛下。”
赵端低声道:“夏璟臣几天前已经前往北境了。”
泰和帝愣了愣,这才想起来这事儿。
“叫上韩昭,务必将封镜玉给朕拿下!”
泰和帝改口道。
心中却有些恼怒身边的人不中用,交给夏璟臣的事情几乎从无纰漏,甚至还能超额完成。
原本沈缺也让他很满意,但沈缺毕竟隔着一层黄泽的关系,再加上昨天的事,倒是让他有些不满了。
“臣领命。”
沈缺垂眸应道。
这时门外一个小太监弓着腰急匆匆地进来,看也不敢看跪了一地的众人,快步走到泰和帝跟前低声道:“启禀陛下,慈宁宫外的守卫来报,太后闯出了慈宁宫,往宫门的方向去了。”
“什么?”
泰和帝一愣,显然有些没反应过来。
小太监连忙重复了一遍,“太后提着剑闯出了慈宁宫,往宫门的方向去了。”
“混账!”
泰和帝大怒,“为何不拦住她!”
小太监不敢回答,只在心中暗暗叫苦。
若是寻常时候自然是要拦的,但今天太后手里拿着剑抵着自己的脖子。
太后毕竟是太后,若是死了谁承担得起这个罪责?
即便是陛下面对朝野上下,难道敢说太后是自杀的,不关守卫的事?
泰和帝站起身来,快步朝外走去,“立刻传朕的旨意,给朕拦住她!”
他一脚刚踏出殿门,不远处就有宫人匆匆而来,“启禀陛下,太后娘娘上了西华门宫墙楼。”
泰和帝心中隐隐有些不安,脚下的速度更快了几分。
只是慈宁宫就在西华门旁边,但大庆宫却在整个宫城的中央,即便再快走过去也要不少时间,显然是赶不及了。
西华门外聚集着京城大量的官府衙署和各国驿馆,再往后半条街居住的大都是各国在大庆京城定居的人。
平日里朝中命妇入宫觐见,也都是走这里。
唯一能够庆幸的便是,这里不是靠近闹市的东华门,但即便如此太后一登上西华门,依然引来了许多人注意。
西华门今日值守的武骧卫千户此时脸上如丧考妣,他极力想劝太后下去,但面对着太后架在脖子上的剑,却着实不敢动弹。
他此时心中一片绝望,已经在心里盘算自己该怎么死才不会连累家人了。
一国太后将长剑架在自己脖子上,站在西华门的宫墙楼上,这消息着实足够震惊整个京城。
等泰和帝赶到西华门的时候,西华门外已经聚集了不少官员和百姓。
朝臣们纷纷出声劝太后不要做傻事,太后却丝毫不予理会,只让闻讯赶来的左右丞相和两位年老的翰林上去。
于鼎寒和杜演脸色也不好看,丞相办公的衙署不在西华门外,而是在西华门内的外廷,但距离西华门也没多远。
太后要自戕,还是在宫城楼上自戕,容不得他们假装听不见。
“娘娘三思啊。”
于鼎寒道:“娘娘若是有个三长两短,要臣等有何面目见先帝?
若是信王殿下平安归来,又该如何心痛?”
太后握着手中剑,面向于鼎寒等人垂泪道:“先帝当年丢下哀家和牧儿孤儿寡母之时,哀家便早该带着牧儿追随先帝而去,也不至被逼到如此地步。”
“娘娘慎言啊。”
太后这不是摆明了说陛下不孝么?
虽然陛下确实也没有孝顺太后的意思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