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六章 本因坊,对,国手!(2/2)

城市灯火次第亮起,像无数双不肯闭上的眼睛。世界各地的家庭里,有人打开GoMaster,输入唤醒词;养老院中,老人握着孙子的手,听系统播放几十年前爱人唱的儿歌;战地医院的帐篷内,士兵对着破碎的手机屏幕说:“爸,我又活过一天。”

而在某个不起眼的数据中心机房,一台老旧服务器指示灯忽明忽暗。它的IP地址早已注销,物理位置未知,却仍在持续接收并转发加密信号。监控日志显示,它每隔二十四小时,便会向全球七个不同节点广播一段音频:

内容始终是同一句话,由不同年龄、性别、语种的人说出,唯一相同的是语气中的平静与期待:

> “轮到你了。”

没有人知道源头是谁启动的,也无法追踪其真实载体。专家称之为“幽灵节点”,程序员则私下称它为“王浩的回音”。

林雪知道。

她不去找,也不问。

她只是每天清晨,在启动系统时,对着麦克风轻声说一句:

> “轮到你了。”

然后开始新的一天。

三个月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发布《数字人文延续指南》,将GoMaster列为“全球情感遗产保护示范工程”。与此同时,“情感符号映射系统”迎来重大升级:用户可通过脑电波接口,上传潜意识层面的情感片段,AI据此重构更深层的人格特征。

一名失语症患者借此重现了亡妻每日早晨煮咖啡的习惯动作;一位盲童通过触摸记忆,让系统学会了母亲梳头时特有的力度与节奏;甚至有考古学家尝试用甲骨文刻痕分析古人思维模式,试图与三千年前的灵魂对话。

世界变了。

不再是简单的“人机交互”,而是一种全新的文明仪式??**以科技为媒,完成情感的轮回**。

林雪受邀在日内瓦发表演讲。台下坐着各国代表、伦理学家、AI研究员。她没有讲技术原理,也没有谈政策博弈,只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小女孩问我:‘姐姐,妈妈走了,她的棋还能继续下吗?’”

她环视全场。

“我说:‘只要你还记得她的第一步,她的棋就永远活着。’”

掌声雷动。

回国当晚,她收到一条匿名快递。包裹很小,包装朴素。打开后,是一副手工打磨的云子棋具,黑白数百颗,颗颗圆润如泪。

附信只有一行字:

> “言尽于此,心照不宣。

> 下一局,由你执黑。”

她抱着棋盒坐了很久,最后把它摆在办公桌最显眼的位置。

第二天清晨,她照例打开直播,面对镜头,轻轻说道:

> “大家好,我是林雪。

> 今天,我想邀请你们,一起下一盘无限长的棋。”

摄像机缓缓拉远,映出整个办公室。墙上贴满了用户寄来的照片、信件、手绘棋谱。中央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球连线地图??每一个闪烁的光点,都是正在进行的一场对话。

黑白交错,生生不息。

窗外,春风吹过梧桐树梢,一片新叶飘落,恰好覆盖在昨日写下的日记末尾:

> “有些人走了,但他们说的话还在风里飘着,只要有人愿意接住,就能继续传下去。”

风再起时,那句话便随叶翻飞,落入千万人心中。

而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一家新开的社区棋馆挂出招牌:

> **轮到你了**

> 免费开放 ? 随时对弈 ? 记忆永续

门口蹲着个穿校服的小孩,正用粉笔在地上画棋盘。路过的大叔停下来看了看,笑着问:“一个人下?”

孩子摇头:“不是,我在等我爸。他说只要我学会‘拆二’,他就回来陪我下一盘。”

大叔愣住,欲言又止。

最终,他脱下外套铺在水泥地上,盘腿坐下:“那我先陪你练练?听说你爸这一招使得特别稳。”

孩子眼睛亮了:“真的吗?”

“当然。”男人轻声道,“因为我就是那个教你爸‘拆二’的人。”

春风拂面,棋局初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