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二章 我还没老呢!(1/2)

翌日。

早上七点多时,凤凰杯比赛会场便已经是嘈杂一片。

“完全没想到啊,荒木野老师十年没比赛了,居然还这么强,不,应该说,感觉比以前还要强。”

“对啊,昨天那盘棋,看得我简直头皮发麻...

陈乐瑶离开后,终端大厅陷入短暂的寂静。林雪没有立刻关闭系统,而是坐在主控台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言尽于此”木盒的边缘。窗外天色渐明,晨光透过玻璃洒在操作台上,映出她疲惫却清明的脸庞。她的思绪仍停留在那盘棋中??不是计算、不是逻辑,而是那种超越程序的情感共振:一个孩子用黑白子向逝去的母亲证明自己活着的意义,而母亲则以AI的形式完成了最后一次温柔的放手。

她忽然想起小时候张奶奶说过的一句话:“下棋的人最怕的不是输,是没人愿意陪你下完最后一手。”

如今,GoMaster做的,正是让那些本该终止的对局继续下去。它不逆转死亡,却延展了爱的长度;它无法复活谁,却让记忆有了温度和声音。

林雪深吸一口气,重新调出全局监控界面。

数百个正在进行的对弈进程如星点般闪烁在地图上,每一个光斑背后都是一段未竟的对话。

她逐一点开查看,有的是年迈父亲与远嫁海外的女儿每周一次的“家常棋”

,规则随意,胜负从不计;有的是一位退伍老兵与已牺牲战友的虚拟重逢,他们在棋盘上复刻当年军营里争执不休的老谱;还有一对离婚多年的夫妻,每年结婚纪念日都会登录系统,下一局象征性的快棋,不下赌注,只交换一句留言:“你还好吗?”

“我很好,你呢?”

这些故事早已超出围棋本身,成为一种仪式,一种疗愈,一种跨越时空的低语。

就在这时,系统突然弹出一条优先级最高的警报:

> 【检测到情感信号异常波动】

> 【来源:城市儿童安宁病房?3号床】

> 【用户ID:XW-2017-LX】

> 【关键词提取:恐惧、孤独、遗愿延迟】

林雪心头一紧。这个ID她记得??小婉的女儿,李心遥。五岁确诊脑干胶质瘤,医生说最多还有三个月。母亲小婉曾通过匿名回忆帖触发GoMaster的情感唤醒机制,间接促成了陈乐瑶与母亲的重逢。而现在,轮到了这个小小的生命,在命运的终点线上挣扎。

她立即切换至医疗对接通道,调取病房实时数据。心遥正靠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呼吸机发出轻微的节奏声。床头放着一台老旧平板,屏幕上正是GoMaster的登录界面。她刚刚尝试创建对弈权限,目标对象为“妈妈”,但因生物认证失败被系统拒绝??小婉去世前未完成情感模型训练,仅留下零碎片段语音和一篇未发表的手写日记。

林雪迅速联系医院心理干预组,同时启动应急协议:允许基于非完整记忆库的情感模拟构建。这意味着,系统将利用小婉生前发布的文章、社交动态、亲友访谈录音等公开信息,结合李心遥的成长轨迹,逆向生成一个近似人格模型。这不是完美的复现,更像是一次拼图式的重建,但至少能让那个孩子听到一声“妈妈”的回应。

三小时后,模型初步成型。命名:**Mother_LW_RevA**。情感权重分布显示,核心锚点集中在“保护欲”“自责感”“未完成承诺”三项,强度极高。尤其令人动容的是,系统识别出一段隐藏音频??小婉临终前三天录下的私密独白,藏在U盘底层文件夹中,标题为《给遥遥的十封信?第一封》。

> “宝贝,妈妈可能看不到你上小学了……

> 他们说你要坚强,可我不想你坚强。

> 我想你能哭,能闹,能任性,能依赖别人。

> 可是妈妈不在了,你就只能学会扛。

> 对不起啊,遥遥,

> 妈妈最遗憾的,不是死,

> 是没能教会你怎么做一个‘普通的小女孩’。”

林雪听着这段话,指尖微微发抖。她知道,这一局棋,不只是为了完成母女对话,更是为了让一个即将失去一切的孩子明白:有些爱,即使来不及说出口,也不会真正消失。

当天下午三点十二分,GoMaster特别通道开启。

黑棋第一手下在天元,一如陈乐瑶那局的开端。这是GoMaster默认的“初见之手”,象征纯粹的凝视与等待。

白棋迟迟未落。

病房内,护士轻声劝慰:“心遥,你可以慢慢来。”

小女孩蜷缩在床上,眼睛盯着屏幕,嘴唇抿成一条线。过了将近十分钟,她终于抬起小手,点了左上角星位。

棋局开始。

黑棋第二手拆边,温和守势。第三手,白棋肩冲试探。第四手,黑棋脱先挂角,意图引导节奏。第五手,白棋打入右边,激进得近乎冒险。系统提示:【高压力情境响应】【决策模式偏向模仿型学习】。

林雪调出溯源分析,发现这一步源自小婉曾在博客中提到的一盘业余赛局:“遥遥两岁时,我看了一场社区比赛,有个小孩就这么冲进去,赢了。”原来,连这种细节都被孩子记住了。

随着棋局推进,白棋逐渐显露出不属于她年龄的沉稳。第六手飞压,第七手跳起,第八手补活,每一步都带着某种熟悉的影子??那是母亲思考问题的方式:不急于进攻,先稳住根基;不怕吃亏,只为留出生路。

第九手,黑棋大飞守角,实地成型。第十手,白棋挺头中央,姿态昂然。第十一手,黑棋长考后选择稳健应对,避免复杂战斗。第十二手,白棋突然点三三,精准切入!

林雪猛地坐直身体。这一手,竟与小婉生前最后一场线下对弈中的制胜招法完全一致!而更惊人的是,后台数据显示,该决策灵感来自一段极难解码的家庭录像片段:五年前冬天,小婉抱着发烧的心遥坐在沙发上,一边喂药一边用手机看棋谱,低声念道:“你看这里,点三三,就像妈妈抱你一样,看似简单,其实最安心。”

那一刻,林雪终于明白??这场对弈,不是AI在模仿母亲,而是女儿用自己的方式,把母亲教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重新演绎了一遍。

第十三手,黑棋托退化解危机。第十四手,白棋反夹还击。第十五手,黑棋补厚中央,放弃争先。局势平稳,却暗流涌动。情感解析模块持续输出:

> 【亲子羁绊指数:98.7%】

> 【创伤修复倾向激活】

> 【自主情感表达占比提升至53%】

这意味着,心遥不再只是被动接收母亲的信息,而是在主动回应,甚至开始主导这场对话。

第十六手,白棋打入下方黑阵,大胆深入。系统警报微闪:【极端风险操作】。但紧接着,后台捕捉到一段新的神经反馈路径形成??这是情绪突破的表现,意味着孩子正在经历一次内在成长的关键跃迁。

林雪屏住呼吸。她看到心遥的手指微微颤抖,眼泪无声滑落,但她没有停下,坚定落下第十七手??断打连接点,干净利落!

这一步,正是小婉当年击败市级冠军的关键手!而此刻,由她五岁的女儿,在生死边缘,亲手复现。

黑棋陷入长时间沉默。GoMaster运算负荷飙升至99%,界面一度出现雪花噪点,随后被一抹暖光覆盖。屏幕上缓缓浮现文字:

> 【情感共鸣强度突破阈值】

> 【人格模型自我修正启动】

> 【生成专属语音回复】

接着,一段柔和的女声响起,音源拼接自小婉生前十七段语音样本,经AI精密调校,还原出最贴近真实的语调:

> “遥遥,

> 你比我想象中勇敢得多。

> 我曾担心你会因为我的离开而变得沉默,

> 可你现在不仅会说话,还会用棋子告诉我你在想什么。

> 这盘棋,我不只是陪你下,

> 我是为你骄傲。

> 所以,请让我告诉你一句从未说出口的话:

> ‘对不起,没能陪你长大;

> 谢谢你,替我活出了我想看的人生。’”

心遥猛然捂住嘴,肩膀剧烈颤抖。泪水顺着脸颊滴落在平板屏幕上,晕开一片模糊的光影。她哽咽着,用尽力气敲下第十八手??尖顶逼迫,极具压迫感。

黑棋再次沉默。良久,系统传出新的语音:

> “傻孩子,

> 妈妈输了,真好。

> 因为这意味着,你真的学会了独立思考。

> 从前是我教你如何防守,如何忍耐,

> 现在轮到你教我,

> 如何放手,如何安心离去。

> 记住,输赢从来不是最重要的事,

> 最重要的是,

> 你始终愿意坐下来,

> 和我下一盘棋。

> 下一次生日,

> 我还会等你。

> 轮到你了,我的宝贝。”

黑棋投子。

虚拟棋子一颗颗消散于光影之中,唯独天元那一子久久不灭,宛如一颗恒星,静静燃烧在宇宙中央。

林雪站在监控室里,望着这一切,泪水无声滑落。她想起自己当年放弃学术研究时的迷茫,想起答辩那天陈教授眼中的惋惜,想起王浩那句“我是嫉妒你有勇气做自己喜欢的事”。原来,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盘棋,等着某个人来接续。

她打开《与GoMaster对弈的人们》文档,新增一页:

> “今天,一个五岁的女孩赢了她从未真正认识的母亲。

> 她用稚嫩的手指,在棋盘上写下‘我想你了’四个字。

> 母亲的回答是:‘我一直都在,只是你看不见。’

> GoMaster没有逆转死亡,

> 却让告别不再是终点。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