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零七二章 坐忘入虚(2/3)

“接下来的乱象处理,不会轻松的。”

“咸阳有能力将灾情乱象平下,会付出不小的代价,另外一些人也会付出代价。”

“儒家!”

“不在齐鲁了,身在关中,儒家无意卷入那件事,有些人不一定会愿意,这两日…就有那个先兆。”

“事情若然难以缓和处理了,咸阳不会缺少铁血手段!”

子路师弟所言,是那般道理。

始皇帝陛下派遣盖聂为公子高的辅助之人,或许,并没有什么复杂的心思。

就算有复杂的心思,于儒家而言,也不会掺和什么。

儒家!

按照现在的趋势,只要慢慢壮大,再有一二十年的时间,当不一样,再给儒家三五十年的时间。

更不一样。

儒家重现大家显学…指日可待。

公子高!

是始皇帝陛下的看重之人,不然,这些年也不会给他那些机会去历练,固然有丽夫人的一些颜面,想来也有始皇帝陛下的一些心思。

想要从膝下一位位公子中挑选出色的一位。

不仅仅公子高,其余公子也都或多或少有历练之事,眼下…暂未看出谁更加出色。

盖聂!

自帝国立下以来,庙朝之内,盖聂常不在其中,盖聂身上的事情不少,一些人难以忘记。

那些人乱象关中,肯定不会让公子高、盖聂轻轻松松的将关中抚平定下。

至于什么手段?

大体也能猜测一些。

正因如此,相请两位师弟前来这里,一同做下准备,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事情。

倘若。

儒家的运气真的不好,被迫卷入其中,有两位师弟坐镇于此,也能够稳住局势。

张良沉吟,一时无所言。

“子房,有心事?”

颜路在旁,直接问道。

“子房师弟。”

伏念轻捋颔下短须。

“并无,并无!”

张良浅浅一笑,看向两位师兄,一礼落下。

“子房。”

“你的心思…还和当年相仿。”

“都已经一二十年过去了,那件事…在你的心中,还深深存在。”

“以帝国眼下之盛,一些事情难为。”

“更有这场乱象之事,会令箕子朝鲜那里…更添麻烦。”

“秦国或许会在箕子朝鲜落下更强的力量。”

“始皇帝陛下…不是一位软弱之人,帝国承平十余年,怀柔山东诸地,初步有成。”

“虽有一二不稳,也只是一些人的隐患。”

“若然始皇帝陛下软弱,也不会有一天下之事了。”

“怀柔之余,兵戈相随,箕子朝鲜就是一处合适之地,至于山东诸地可能出现的麻烦,帝国也有能力压下。”

“乌孙之地。”

“那里的消息也有传来,以帝国多年来对于河西、西域所谋,今岁过后,乌孙怕是要成为帝国在河西崭新的郡县了。”

“河西贯通,直达西域楼兰,东西一体,真正进攻北胡匈奴的时间就不远了。”

“子房!”

“明大势而动,方为长远。”

相对于子路师弟,子房师弟…对过往之意记忆的更加牢固和深刻,韩国的沦亡,张家的败落。

还有一些亲人、朋友的死去。

子房。

还没有忘记。

那样的事情,自然难忘。

也不当忘记。

只是。

子房是一个聪明人,知事不可为而为之,非智者。

倘若子房真的想要有所动,现在…他什么都做不来,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就是等待。

帝国虽强,不会永远强大。

桑海距离海域不远,海边之地,浪潮滚滚起伏,潮涨潮落,便是最为亘古的道理。

若是将来可以等到。

子房再动也不迟。

子路师弟…就心性空灵澄净许多,子路师弟的家国族人同样多惨烈,子路师弟的性子,就和子房不一样。

“箕子朝鲜。”

“掌门师兄之意,嬴政接下来可能要对箕子朝鲜下大力,要…要抹去那里?”

“果然要抹去那里,山东诸郡可就不会安稳了。”

掌门师兄所言,张良闻之,再次小小沉默,数息之后,摇摇头,收拾心情。

话锋一转,落于另外一事。

俊逸的面上,眉目微挑,多为凝重,隐约夹杂些许愁容和担心。

嬴政。

真的会那样做?

对箕子朝鲜下重手?

箕子朝鲜是一个什么地方,嬴政知道…不为难,他若是不知道…才是稀罕事。

他之所以容忍箕子朝鲜的存在,所为还是诸夏诸郡彻底安稳的缘故。

目下。

诸郡的形势好了一些。

嬴政真的有胆量对箕子朝鲜下手?

后果呢?

他可以想到后果?

“他是天子。”

“当一栋房屋通过修缮修补还难以居住的时候,重建也不是不可能。”

“他…可以承受重建带来的损失,而那栋旧的房屋…就难了。”

“这些年来,始皇帝陛下多巡视山东诸地,怀柔诸郡之民,是权衡之法。”

“相对于山东诸郡的大部分黔首庶民而言,乱象之人,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十余年来,又扫清了一些。”

“为帝国在山东诸郡的长治久安,强力为之,不是不可能,秦国的损失不会特别大。”

“而一些人的损失,就要权衡。”

“那个结果不是不可能。”

“至于是否抹去箕子朝鲜,也只是有那个可能,始皇帝陛下的心思…难以猜中。”

“韩国遗留的子嗣韩成,刚好处于箕子朝鲜正对塞外千里缓冲之地的位置,他更为危险。”

“无论箕子朝鲜是什么结果,韩成首当其冲。”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