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一九八章 乌孙之风(2/3)

还有从陇西不断运送的粮草辎重。

那般心思,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嬴政也是该死。

秦国更是该死!

李信现在所能掌控和调动的力量越来越强了,尤其从这些日子不住传来的消息看,他…随时可能动手。

真真该死。

当年秦楚大战,李信就该被杀死在战场上。

如此,也不至于有今日。

“说那些无大用!”

“箕子朝鲜那里不能够将秦国之力牵扯过去,我等接下来唯有让匈奴将更多的力量调来了。”

“还有西域一些有远谋的小国。”

“有我等这些年调集人手前来铸造的兵刃器械,还有在西域之地的动静,李信不会随便动手。”

又一人沉声言语。

事已如此,继续埋怨箕子朝鲜那些人的无耻行径,也没有任何意义了,一些事是否还要继续?

是否还要做好?

才是重要的。

少了箕子朝鲜的牵扯,他们在这里面对的压力就大了,甚至于这几日…都有一些兄弟所言要离去。

被箕子朝鲜的那些人伤心了。

乌孙之地,或许早晚都会落入秦国只手,但…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这里轻松的化入秦国之地。

为乌孙之地着想?

不至于。

只要秦国不能将乌孙之地拿下,那么对匈奴的战事就不会十分顺利,边境之地就会一直僵持。

那里就会将秦国许多力量分过去。

秦国在山东之地的统御之力就不会增强,起码不会短时间内急剧增强,那个结果就是好的。

观一位兄弟持刀狂舞,似乎都要将大地劈开,将箕子朝鲜的那些人全部劈杀,有用?

无用!

一丝丝用处都没有。

箕子朝鲜的那些人逃走,他们现在过得就会很舒服?

接下来就不会被秦国追杀?

“小小的箕子朝鲜,打乱我等先前谋划,着实…。”

“唉,魏大兄,我等接下来真的要继续强行稳住乌孙局势?”

“那些匈奴人的主力被蒙恬牵制,可以调来的力量也不会很多。”

“西域之地,有一些小国有力,更多的一些小国,则是坐视观望居多。”

“接下来要如何做,一时间也有些想不好了。”

“真的想不好了。”

又一人叹语。

乌孙现在的局势,其实是不太妙的。

秦国调遣来的力量略有一些超出预期,而他们现在所能调来的诸般力量,尚未全部到位。

那些匈奴人虽有担心乌孙局势,却不愿意派来太多力量,怕长城一地的蒙恬突然率军北上。

西域之地,也有一些小国助力,那些力量?

要说有吧,的确有一些。

要说有用吧,也不能说没用,实在是…鸡肋一样的助力,甚至于他们还要反过来付出许多。

甚至于都有感觉,那些人根本靠不住,真遇到麻烦和危险,绝对跑的别谁都要快。

“如何为之?”

“尽力而为!”

“首要,接下来还是要派人继续游说劝说乌孙国主!”

“只要他的心坚定,那么,凭借乌孙的兵力,再加上我等的手段,李信想要拿下箕子朝鲜?”

“不会那么容易!”

“乌孙可以坚持,那么,匈奴也会自然而然的增派人手。”

乌孙非他们的,对抗秦国的主力,还是要落在乌孙身上,因商道的缘故,乌孙之国多富裕。

维持一支数万人的精锐大军是绝对的支撑之力,真要竭力对抗秦国,抽调出来一支十万人的大军,也是不难。

那才是主要的力量。

乌孙国主的心思很重要。

近些年来,秦国之人在乌孙之地多有出现,也是多游说乌孙之国,希望乌孙之国同秦国的关系更为亲近。

匈奴亦是派人入乌孙。

诸方一处,反倒令乌孙国主的心思东摇西摆,至今都难以定下,好在…乌孙暂时不会有什么大动作。

没有大动作。

好,也不好。

都已经和乌孙国主说过了,不对抗秦国,将来等待他的就是沦亡,就是国祚不存。

就和他们在山东的国家一样。

只要可以抗住秦国的压力,那么,乌孙会得到许多助力,而且会越来越强大。

和匈奴联手,和西域的一些小国联手,足堪应对。

秦国,无论如何,不会派出太强的力量出河西。

乌孙国主…太优柔寡断了一些。

接下来需要继续派出得力之人游说乌孙。

“这个乌孙国主…我觉没有什么继续劝说的必要了。”

“他摆明了要收好处。”

“觉得我等好像在庇护他身下。”

“我意…将他直接杀掉。”

“扶持一位亲近我等的人登位国主之位,那个时候,乌孙之事,就轻松容易了。”

“如何?”

“也是最为直接的法子。”

“也能够逼迫匈奴派来更多力量。”

劝说乌孙国主?

于此事,旁边传来一人的脆亮之音。

近年来,也有多次派人游说乌孙国主,有用?

有一点点用。

远远达不到他们期待中的好处。

乌孙国主现在有些骄傲自大,觉得他自己了不起了?

可以左右天下大局?

可以左右秦国、匈奴他们的心思?

真是废物。

小小的异邦之国,比得上诸夏先前诸国中的哪一个?

弱小的韩国?

差不多吧!

接下来继续劝说,大可能也没有作用。

与其如此,将乌孙国主杀掉,换上一个听话的,刚好他们近年来在乌孙之地,也非没有所得。

乌孙现在面对的事情,数百年来的诸夏间已经有许多诸侯国面对的,法子…自然很多。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