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端午佳节,问君安否?(2/2)

在以前死也是有等级的,不同职级有不同称谓,如大夫死为“卒”

,天子死为“薨”

,“驾崩”

是再后的叫法,有“皇驾崩塌”

之意。

《礼记》中讲,天子死叫“崩”

,诸侯死叫”

薨”

,大夫死叫“卒”

士死叫“不禄”

,庶人死叫“死”



唐代礼制规定“凡丧,二品以上称毙,五品以上称卒,后六品于庶人称死。

赵旧身子略微颤抖,却没有意料当中那样失态,反而心安理得的接受了这个结果,因为他早就知道孟太后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历史上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驾崩了。

能挺到今时今日,也算是一种奇迹了。

当年。

关键时刻,孟太后站出来一面稳住叛军,一面悄悄号召天下兵马勤王。

果然不久,张浚、韩世忠、张俊的勤王兵马到,叛军土崩瓦解,一场弥天大祸戛然而止。

如果没有孟氏的临危不乱,和对赵氏的忠心,宋朝,也许就没有南北之分了。

赵旧对元佑孟太后更多的是一种亏欠,不仅是勤奋还是本分,他都想要这个老人安安心心度过这一世。

纵览宋史,孟太后的“历史分量”

可谓无足轻重。

但孟太后一生,却经历了大宋由盛转衰,由衰到亡;再到南渡复国,仓皇逃海,局势渐稳等重要阶段。

可以说,她不但是大宋王朝最重要一段历史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参与者,更是北宋皇权政治生态的受害者和幸运者。

她的一生,在中华民族一段最重要的历史过程中具有最真实的参考价值和符号意义: 一方面,她以一个被大宋数度抛弃的弱女子,在大宋危亡的关键时刻,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力挽狂澜,反映了中华文明一个优秀女性的坚强、责任和担当; 另一方面,正因为孟太后在大宋的政治波澜中几度沉浮,所以她在北宋覆亡、外敌当前的紧要关头,能够主动联系宋廷遗孤,以期光复,最后诏定赵构;她在苗刘之变的内乱之下,能够泰然处之,底定乾坤。

赵旧倾吐一口浊气。

言道: “唤皇长子赵昊,吕颐浩,秦桧,吕好问,张悫入宫。

命人著碑于东山,朕初不识元祐皇太后,自建炎初迎奉至南京,方始识之,爱朕不啻己出,宫中奉养及一年半,朕之衣服饮食,必亲调制。

今朕父母兄弟皆在远方,尊长中唯皇太后。

不唯相别数千里外,加之敌骑冲突,又兵民不相得,纵火交兵,五六日乃定,复尔惊扰。

当早遣大臣领兵奉迎,以称朕朝夕慕念之意。

国有贤后,国祚不绝。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两行热泪滴落尘土。

赵官家黯然离去。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