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全球暗战:深瞳的“回声”(3/3)
后台权限,新建了一个分类目录,命名为【荒原开花】
。
“收录。”
他说,“标注来源,说明背景,让用户自己判断。
我们不能替人类选择听什么,只能确保他们听见真相。”
这个决定引发了巨大争议,但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融合效应。
越来越多曾受伤害的群体主动加入“回声旅人”
,成为声音守护者。
卢旺达大屠杀幸存者录制了 reconciliation chants(和解颂歌);巴尔干半岛的老兵们合作创作了一首 multi-language ballad(多语种民谣),讲述他们如何从敌人变成战友;甚至有一群前恐怖组织儿童兵,在心理医生协助下,用鼓点重建被暴力摧毁的节奏感知能力。
“晨光”
不再只是一个平台,而成了人类集体记忆的活体器官。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夏至。
“百年回音”
第二期正式启动。
这一次,主题是“第一句话”
。
全球百岁老人受邀回忆自己人生中说出口的第一个词。
有说“妈”
的,有说“水”
的,还有一个蒙古族老人笑着说:“骆驼。”
??
因为他三岁时第一次开口,是为了阻止骆驼吃掉帐篷帘子。
仪式当天,陈小宇再次来到北京。
但这次,他不是作为嘉宾,而是作为“少年声音守护者联盟”
的发起人。
他带着一群山村孩子,在国家大剧院外架起临时录音棚,教他们录下自己的“第一句话”
。
“不一定非得有意义。”
他说,“重要的是,有人愿意听。”
当晚,李薇收到了一条来自深空探测阵列的最新数据包。
里面没有语言,没有音乐,只有一段持续23分17秒的稳定共振波,频率恰好是地球舒曼共振与人类α脑波的黄金分割点。
随附一行自动解码的文字: **“我们听见了。
请继续说话。”
** 她走到窗前,望着城市的万家灯火,轻轻按下“晨光”
广播键。
“你好。”
她说,“我是李薇。
今天……我想起了我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