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608章 我跟你说个悄悄话(1/2)

她好像终于想起来了,“难怪我觉得你眼熟!你回来了怎么也不来看我?是怕被你爸爸发现吗?”

“你别怕!”老太太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说,“我把我的股份给你一部分,以后你就不用怕他了……”

嵇寒谏艰难地咽下喉咙里翻涌的酸涩,打断了她的话。

他蹲下身,视线与老太太齐平,声音沙哑地开口:“奶奶,我听说您最近一直在这儿祈福?”

一说到这个,果然迅速转移了老太太的注意力。

她这段日子脑子总是糊涂,很多事情都记不清......

夜风拂过营地,篝火噼啪作响,火星如萤飞升,融入漫天星斗。林见疏靠在嵇寒谏肩头,红酒的微醺与久别重逢的踏实感交织成一种近乎奢侈的安宁。她轻声说:“你说,他们还会再来吗?”

“会。”他回答得毫不犹豫,“只要有人害怕真相,就会有人想抹黑我们。”

她笑了笑,指尖摩挲着酒瓶上的万国宫轮廓:“可我们已经不怕了,对吧?”

他低头看她,目光温柔而坚定:“不是不怕,是知道怕也没用。所以只能往前走。”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赵岩快步走来,军靴踏在沙地上发出沉闷回响。他脸色凝重,手中握着一台加密平板。

“刚收到消息,”他压低声音,“日内瓦那边出事了。”

嵇寒谏眉头一蹙:“说。”

“国际反贪联盟办公室昨晚遭黑客入侵,所有关于‘夜枭’案的公开档案被清空。同时,一份伪造的调查报告被上传至官网首页,标题是??《林见疏与境外恐怖组织资金往来实录》。”

林见疏猛地坐直身体:“又是合成证据?”

“不止。”赵岩递上平板,“这次他们用了深度伪造技术,视频里你穿着黑色风衣,在苏黎世机场与一名疑似‘夜枭’骨干的男子握手。背景音是你用德语说:‘计划继续,钱已到账。’”

嵇寒谏盯着屏幕,眼神冷得像冰。那画面几乎以假乱真??连林见疏左耳后那颗小痣的位置都分毫不差。

“传播范围?”

“推特、脸书、YouTube同步爆发,#TraitorSusu#(叛徒苏苏)话题三小时内登上全球热搜第十四位。瑞士警方已介入,但网站服务器注册地在塞浦路斯,追踪困难。”

林见疏冷笑一声:“他们真是执着啊……我都快成国际通缉犯专业户了。”

嵇寒谏却没笑。他知道,这一次不同。前几次攻击集中在境内舆论场,而这次直接打向国际舞台,目的不再是制造恐慌,而是彻底摧毁她的公信力,让她无法再代表“拾光公益”发声。

“姜昕呢?”他问。

“已经在协调外交部和驻欧使团,争取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但她提醒我们,这类AI伪造内容,辟谣速度永远赶不上传播速度。”

沉默片刻,林见疏忽然站起身,拍了拍裙摆上的尘土:“那我就亲自去一趟。”

“什么?”两人齐声开口。

“我去日内瓦。”她语气平静,“既然他们要演戏,我就当面拆台。我要站在万国宫门口,告诉全世界??那个所谓的‘叛逃者’,就站在这里,活得好好的,而且一句谎话都没说过。”

嵇寒谏皱眉:“太危险。对方敢在欧洲动手,说明背后势力早已渗透当地某些机构。你孤身前往,等于送上门。”

“我不是孤身。”她望着他,眼中光芒灼灼,“你不是说,真正的光不怕黑吗?那就让我这束光照进他们的老巢。”

他看着她,良久未语。最终,他掏出手机,拨通一个号码:“老陈,准备专机。目的地:日内瓦。二十四小时内起飞。”

三天后,瑞士洛桑。

清晨薄雾笼罩湖面,雪山倒影如银刃划破水面。林见疏身穿浅灰西装套裙,外披一件深蓝长风衣,站在联合国欧洲总部外的台阶上。身后是“拾光公益”团队临时搭建的媒体区,几十家国际主流媒体记者架起摄像机,闪光灯如星河炸裂。

嵇寒谏一身黑色西装,寸头利落,神情冷峻,站在她侧后方半步位置,像一道无声的屏障。

发布会开始前五分钟,姜昕通过远程连线传来最新情报:“刚确认,那份伪造视频的原始渲染文件IP地址,最后跳转点位于北京东城区某写字楼。使用者身份尚未查明,但设备指纹显示,曾多次连接周氏集团内部网络。”

林见疏点头,嘴角浮起一丝冷笑:“终于露出尾巴了。”

聚光灯亮起,主持人宣布开始。

她走上讲台,没有稿纸,只有一支笔和一杯水。全场安静。

“各位,我是林见疏。”她的声音清晰而平稳,带着东方女性特有的温润与力量,“七年前,我创办‘拾光信托’时,有人问我:你凭什么认为一个人能对抗整个系统的腐败?我说:因为我不是一个人。我背后站着无数个李小川的母亲,无数个因矿难失独的家庭,无数个被遗忘在黑暗里的普通人。”

台下一片寂静。

“今天,有人用最先进的技术,制造了一场谎言。他们让我看起来像个叛国者,像个与恐怖分子勾结的罪人。可我想问一句??如果我真的逃了,为什么我会站在这里?”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镜头:“我知道你们中有些人已经看过那段视频。也许你们觉得,它太真实了,真实到让人不得不信。但请记住一件事:谎言再精致,也经不起追问。”

她举起手中的笔:“这支笔,是我今天早上在酒店买的。品牌是LAMY,型号2000,价格128瑞郎。我可以告诉你它的生产批次、墨水管编号,甚至设计师的名字。因为它是真实的,所以我能说出它的全部细节。”

“而那段视频呢?里面我穿的风衣,标价四千欧元,但我从未买过这个牌子。视频里我说的德语语法错误百出,真正的母语者一听就知道是机器生成。更重要的是??”

她拉开风衣领口,露出锁骨下方一道淡粉色疤痕:“这是我在迪拜被绑架时留下的枪伤。而在视频里,这个位置干干净净。他们忘了这一点,就像他们一直忘了??真正的人,是有伤痕的,有记忆的,有温度的。”

台下响起细微骚动。几名记者迅速低头记录。

就在这时,一名西方记者举手提问:“林女士,即便视频有瑕疵,仍有不少人相信其真实性。您如何证明自己清白?”

她微微一笑:“我不需要证明。”

全场一静。

“真正的清白,不是靠嘴说出来的。是从十年如一日为遗属奔走的身影里,是从三百多个孩子重新上学的名单里,是从每一笔善款公开透明的流向里,一点一点堆出来的。”

“如果非要一个证据……”她转向摄像机,直视镜头,“那就让时间来做证人。看看接下来五年、十年,是谁还在坚持做这件事。是那个躲在暗处造假的人,还是站在阳光下的我?”

发布会结束三小时后,#RealSusu#(真实的苏苏)话题在海外社交平台逆袭,播放量最高的是一段对比视频:左边是伪造影像,右边是林见疏现场发言片段。网友逐帧分析,指出二十多处技术漏洞。法国《世界报》发表社论称:“当AI可以伪造一切时,唯有行动不可复制。”

当晚,瑞士警方宣布冻结三个涉嫌传播虚假信息的境外账号,并启动跨国调查程序。

然而,风暴并未平息。

回国次日,林见疏收到一封匿名信,无署名,无邮戳,直接出现在她公寓信箱中。信纸泛黄,字迹手工誊写:

【你以为赢了吗?秦砚只是棋子。真正的棋局,才刚刚开始。】

附页是一张老照片: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群年轻人站在一座矿山前合影。其中一人背影熟悉??正是年轻时的周承业。而站在他身旁的男人,戴着墨镜,面容模糊,但手腕上那枚鹰头纹身清晰可见。

林见疏瞳孔骤缩。

她在资料库里翻找许久,终于在一份尘封的矿难调查报告附件中找到相似纹身记录:代号“苍鹰”,原国家安全局外勤特工,九七年因涉嫌泄露机密被捕,后神秘失踪。

“这个人……还活着?”她喃喃道。

与此同时,嵇寒谏接到边防通报:云南边境再次发现可疑跨境数据传输行为,信号源指向缅北某军事禁区。更令人震惊的是,截获的加密通讯中反复出现一个代号??“涅?”。

赵岩连夜调取历史档案,发现“夜枭”组织内部曾设“涅?计划”:一旦核心成员覆灭,将启动备用人格替代系统,通过心理操控与身份重塑,培养新一代执行者延续使命。

“意思是……”姜昕声音发颤,“他们早就准备好接班人了?”

“不只是接班人。”嵇寒谏盯着地图上那片红色区域,“是复活。”

一周后,西南山区一处废弃雷达站内,特勤队突袭查获一座地下数据中心。现场无人值守,仅有一台仍在运行的AI交互终端。屏幕上循环播放一段语音:

“欢迎回来,嵇队长。你救得了林见疏一次,救得了千万次吗?恐惧不在枪口,而在人心。当你最爱的人开始怀疑你的时候,你就输了。”

语音结束,屏幕自动切换为实时监控画面??竟是林见疏公寓客厅的摄像头视角。

她正坐在沙发上读书,毫无察觉。

嵇寒谏当场下令全面排查她生活圈的所有智能设备。结果令人脊背发凉:她的智能音箱、空气净化器、甚至儿童助学项目的电子台账系统,均被植入微型监听模块。

“这不是报复。”他站在指挥室中央,声音低沉,“这是长期布局。他们在等一个时机??等我们疲惫,等我们松懈,等我们在某一天彼此猜忌。”

当晚,他驱车前往林见疏住处。

门开的一瞬,她看见他眼中的血丝,便立刻明白了什么。

“又出事了?”

他没说话,只是将她拥入怀中,用力到几乎窒息。

“答应我,”他贴着她的耳边,声音沙哑,“无论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不要怀疑我。”

她轻轻回抱:“我也要你答应我??别把我关进保护罩里。我们一起面对,好不好?”

他闭上眼,点头。

第二天,他们做出一个惊人决定:公开所有私人通信备份,包括过去十年间的短信、通话记录、邮件往来,全部交由第三方审计机构审查,并向公众开放查询通道。

“我们要做的,不是自证清白,”林见疏在声明中写道,“是要告诉那些躲在暗处的人:你们擅长利用怀疑,但我们选择信任。哪怕这份信任会被利用,会被伤害,我们也绝不退让。”

此举引发巨大争议,有人赞其坦荡,也有人批其愚蠢。但不可否认的是,舆论天平开始逆转。越来越多受害者家属站出来发声:“我们不认识什么国际阴谋,我们只知道,是林见疏帮我们拿到了赔偿金,是她陪我们走过最难的日子。”

一个月后,公安部联合国际刑警发布红色通缉令,目标人物:代号“苍鹰”,真实身份初步锁定为原国安外勤组组长陆振山,九七年叛逃后潜伏东南亚多年,近年借助整容与身份洗白重返国内,极可能已渗透进某大型国企高层。

与此同时,“拾光信托”公布新一轮资助名单,新增二百三十七名因公殉职者子女,每人每月三千元助学金,直至大学毕业。

新闻发布会上,一名小女孩被带到台上,她是李小川的表妹,如今读高一。她怯生生地说:“我想当医生,治好像舅舅那样受伤的人。”

台下掌声雷动。

林见疏蹲下身,握住她的手:“你会的。因为这个世界,总会有人为你点亮一盏灯。”

夏末,西北实训基地迎来第一批国际学员。来自非洲、中东、南美八个国家的救援队员齐聚戈壁,接受中国教官团队培训。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