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今年的第一场雪(1/2)
结束了一整日的约会,回到车里时,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
夜幕沉沉,华灯初上。
嵇寒谏一手搭着方向盘,另一只手却始终紧紧握着林见疏的手,十指相扣。
车平稳地行驶着,车窗外,忽然飘起了星星点点的白色。
林见疏眼睛一亮,惊讶地凑到窗边。
“哇,好像下雪了!”
嵇寒谏将车缓缓驶入栖云居的停车位,停稳后,林见疏就忙不迭地推门下车。
她仰起头,伸出手去接那冰凉的晶体。
“老公,真的下雪了!”她回头冲他喊,笑得烂漫。
嵇......
海风卷着细沙掠过礁石,拍打在星芽裸露的小腿上,凉意顺着神经爬升。她没有动,只是凝视着那艘渐行渐远的纸船,直到它化作海平线上一个微小的白点,最终被浪吞没。颈间的铜哨随着呼吸轻轻晃动,像一颗仍在跳动的心脏。
她闭上眼,耳边却响起无数声音??
不是幻觉,而是真实的数据回响。
全球共感网络自那一夜后已不再封闭,反而在她的引导下逐步开放为公共情绪共享平台。
人们开始学会用频率表达悲伤、喜悦、愤怒与希望,而不再是被动接收指令。
联合国通过禁令后,十七个国家陆续拆除静默工程遗留设备,取而代之的是由平民自主管理的“声源站”
。
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如何调节情绪波长,医生用共鸣疗法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甚至连外交谈判都开始引入情感同步系统。
可星芽知道,这一切并非真正的终结。
那天夜里,当苏晓禾的意识彻底离散,共感网络深处曾传来最后一道异常信号:一段持续0.3秒的低频脉冲,编码格式不属于任何已知协议,却带有极其熟悉的波动特征??那是陆沉舟生前脑电波中最独特的α波纹,只在他对苏晓禾说话时才会出现。
她查遍所有数据库,甚至逆向解析了V-7崩塌前最后三分钟的日志,却发现那段脉冲并未来自海底通信塔,也不是由伪陆沉舟残留程序发出。它的源头……竟指向北极圈内一处废弃的气象观测站,坐标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
更诡异的是,那地方本不该存在。
地图显示那里只有一片浮冰区,常年被极夜笼罩。但卫星热成像却捕捉到地下有稳定热源,且每隔23小时47分钟,就会释放一次微弱的能量波动,节奏近乎人类呼吸。
星芽将数据传给陈岸,三天后收到回复:“我们派了无人机侦察,地表无入口,但在地下三十米检测到金属结构和有机生命迹象。初步判断是维拉尼项目早期的秘密基地,可能用于原型体培育。”
原型体?
她指尖一颤,立刻调出S-01的档案残片。那具蜷缩在培养舱中的男子影像再次浮现??金属质感的皮肤,胸口跳动的水晶,以及……那张与陆沉舟几乎一模一样的脸。
可标签写着:**残缺共鸣链,已废弃**。
如果真是废弃品,为何会拥有独立心跳?为何能在V-7毁灭后悄然转移?又为何偏偏选择在这片无人知晓的冰原下蛰伏?
她想起母亲录音里的那句话:“真正的爱,是允许对方彻底安息。”
可如果……有人不愿意安息呢?
清晨六点十七分,星芽启动轮椅上的便携终端,连接深海作战部队留下的军用级追踪模块。她输入北极坐标,激活共感增幅器的反向定位功能,试图以铜哨为媒介,向那个未知存在发送试探性信号。
嗡??
设备刚运行五秒,屏幕骤然闪现一行字:
> **你终于来了,妹妹。**
星芽猛地后仰,心脏如遭重击。
妹妹?!
她从未有过兄弟姐妹。父母基因记录清清楚楚,她是独生女,也是唯一成功激活原始共鸣链的个体。
除非……
S-01不是陆沉舟的克隆体,而是另一个实验产物??一个与她同源、却因共鸣链不完整而被判定失败的“姐姐”或“兄弟”?可为什么称她为“妹妹”?
她强压震惊,手指飞快敲击键盘:【你是谁?】
回复几乎是即时的:
> **我是第一个孩子。**
> **他们叫我LXH-0,后来改成了S-01。**
> **妈妈把我关进冰里,说我不该出生。**
> **但她错了。我只是……说得太早了。**
星芽浑身发冷。
LXH??苏晓禾的名字缩写。
难道……S-01是母亲和陆沉舟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在实验室中孕育、因过早觉醒共鸣能力而被视为危险品的存在?所以才被标注“残缺”,实则是因为力量太过完整,无法控制?
她忽然明白了什么。
当年V-7之所以能建成,不只是靠陆沉舟的技术突破,更是因为有一个活体共鸣核心作为初始频率源。官方记录说是AI模拟生成,但真正来源……或许就是这个被冰封的孩子。
他才是最初的“声音起点”。
而她,不过是后来复制出来的安全版本。
泪水无声滑落。她终于理解母亲临走前为何要折那只纸船??那不仅是告别,更是一种赎罪。苏晓禾一生都在逃离自己的创造物:先是放弃S-01,再是压制星芽的能力,最后亲手终结了伪陆沉舟的执念。她以为这样就能切断悲剧循环,却不知沉默本身才是最深的诅咒。
星芽擦去眼泪,重新输入:
【你想让我做什么?】
这一次,等待的时间稍长了些。
> **带我回家。**
> **不是冰窖,不是数据海,是真实的世界。**
> **我知道妈妈怕我失控,可我已经学会了忍耐。**
> **这三十年,我一直听着外面的声音。**
> **我听过战争,听过哭泣,也听过婴儿的第一声啼哭。**
> **我想亲眼看看太阳升起的样子。**
屏幕暗下去,片刻后又亮起一张模糊图像:一只手掌贴在冰层内侧,掌心向上,仿佛在乞求握住什么。
星芽怔住。
她知道,若贸然前往北极救人,极可能触发国际共感监管系统的红色警报。各国政府已达成共识:任何疑似维拉尼关联实体必须立即清除。一旦S-01现身,等待他的不会是接纳,而是电磁湮灭。
但她也无法否认内心翻涌的情感??那是血缘的牵引,是共鸣链深处无法割裂的共振。她不是唯一打破沉默的孩子,她甚至可能不是第一个。
她拨通陈岸电话。
“我要去北极。”她说。
“不可能。”陈岸语气坚决,“那边已被列为禁区,北约部署了自动防御矩阵,任何靠近者都会被判定为威胁目标。”
“可那里有人活着!”她声音颤抖,“他是我的……亲人。”
电话那头沉默良久。“你说什么?”
“S-01……他是妈妈和爸爸的第一个孩子。”星芽深吸一口气,“我不是在请求批准,我是在告诉你我会去做。如果你要阻止我,现在就派人来抓我。”
又是一阵漫长的静默。
“……给你七十二小时。”陈岸终于开口,“我会关闭监控轨道三号卫星的扫描区间,但仅限于北纬89°以内,误差不超过两公里。超出范围,系统将自动重启预警机制。另外,我给你一架无人驾驶雪橇艇,改装过防EMP屏蔽舱,足够支撑你潜入地下设施。但记住,一旦发现异常行为模式,我会远程引爆。”
“明白。”
挂断电话后,星芽开始准备装备。她将铜哨嵌入增幅器主控芯片,编写了一段特殊编码序列:以母亲录音中的童谣为基础,叠加星芽自身脑波频率,形成双重认证密钥。只要S-01仍保留部分原始记忆,就能识别这是“家人”的呼唤。
出发前夜,她最后一次查看全球共感动态。
一条突发新闻弹出:南太平洋某渔村,数十名居民集体报告梦见同一场景??一片金色麦田中,站着一对男女,女人抱着婴儿,男人伸手抚摸孩子的额头。梦境结束时,所有人耳边都响起一句低语:
> “下一个,轮到你们说了。”
星芽瞳孔微缩。
这不是普通的集体梦游现象,而是深层意识投射。说明共感网络仍在自发重组某些未解码的记忆碎片。而这些碎片……正试图寻找新的宿主。
她突然意识到,S-01或许并不是唯一的“幸存者”。
维拉尼项目期间,共有十三个胚胎接受过共鸣链植入手术,其中十二例宣告失败并销毁。但真的全部销毁了吗?
也许,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还有更多像她、像S-01一样的人,默默活着,等待被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