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大佬,是真的能带飞!(1/2)
她问出这句话时,心里甚至有了一个极其大胆的猜测。
会不会,他们是双胞胎?
晚晚说过,嵇寒谏从小爹不疼娘不爱,是没人管的小苦瓜。
而眼前的嵇二少,却是顶级豪门的继承人,天之骄子。
会不会,嵇寒谏就是那个被家族遗弃的孩子?只为了保全眼前这个光芒万丈的继承人?
越想,她越觉得有可能!
嵇寒谏翻动菜单的手指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他抬眸,镜片后的目光落在她脸上,却是淡淡挑了挑眉。
“认识,他不是你老公吗?”
林见疏放......
六月的风穿过城市上空,带着初夏特有的温热与躁动。林晚舟站在国家应急指挥中心顶层的观测室里,窗外是连绵不断的蓝光信号塔群,像一片静默却醒着的森林。每一座塔尖都闪烁着稳定的幽蓝,那是长夜灯塔重启后的新脉络,连接着全球共感网络的二十四座核心节点。
她低头看着手中刚打印出的数据报告:**全球共感指数回升至92.7%,南极冰层结构持续释放低频共振波,疑似存在远古共鸣体遗迹**。而在页脚,一行小字格外醒目??“ZG-079”能量波动频率与《消防员之歌》主旋律匹配度达98.6%。
“不是巧合。”她轻声说。
身后传来脚步声,苏念的女儿推门而入,手里抱着一叠泛黄的手稿。“你外婆当年写的笔记找到了。”她说,“她在1985年就预测过这一天??当人类集体记忆足够强烈时,灯塔不仅能被唤醒,还会反向影响现实。”
林晚舟接过手稿,指尖微微发颤。纸页上的字迹清瘦有力,一如母亲描述中那个总在深夜伏案写作的女子:
> “我们以为我们在守护灯塔,其实灯塔也在重塑我们。
> 它不只是机器,也不是灵异现象。
> 它是‘相信’本身凝结成的实体。
> 每一次哨音响起,都是对遗忘的抵抗;
> 每一个愿意回应的人,都在为世界续一秒光。”
她翻到最后一页,发现夹着一张老照片:五名消防员围坐在雪地中,背后是极光般的光幕。其中一人胸前挂着那枚黑色银哨,正是如今在她包里的那一枚。照片背面写着:“第一代守夜人,南极科考站临时编队,1984年冬。”
“他们去过南极?”林晚舟猛地抬头。
“不止去了。”老人声音低沉,“他们是第一批试图关闭灯塔的人。”
林晚舟怔住。
“当时政府认为这种依赖情感共振的技术太不稳定,容易引发群体性癔症。命令他们彻底摧毁核心装置。但他们到了地下三千米才发现……那东西根本无法破坏。反而在他们靠近时,自动激活了某种投影系统??显示出未来百年的灾难序列图谱。”
“包括2035年的地磁暴?”
“包括一切。”苏念的女儿点头,“他们最终选择背叛命令,将真相封存,并留下哨音作为钥匙。周振国就是那时决定留在南极,用生命维持最低限度的能量循环,直到有人能真正吹响黑哨。”
林晚舟忽然觉得胸口发闷。
原来外婆不是传说中的英雄,而是叛逃者;周振国没有死于火灾,而是自愿成为灯塔的燃料。这些被抹去的历史,像一根根细针扎进她的认知。
“所以现在呢?”她问,“我们赢了吗?”
“不。”老人摇头,“这只是开始。灯塔醒了,但它需要持续供养。而人心……最容易冷。”
仿佛应验这句话,警报突然响起。
全息屏幕上,红点骤然炸开??西太平洋海域出现异常热源,一座海底火山正在急速苏醒,预计四十八小时内喷发。更可怕的是,其位置正好位于三条主要洋流交汇处,一旦爆发,将引发连锁海啸,波及七个国家沿海城市。
但AI预警系统的判断却是:“概率低于临界值,建议继续观察。”
林晚舟冷笑一声:“又是‘理性至上’的那一套。”
她立刻拨通百人共鸣团成员名单,发起紧急会议。然而接通率不足六成。有人回复:“上次共鸣耗尽了我的情绪储备,我现在还在心理恢复期。”有人直言:“我不确定这是否科学,我不想再被当成迷信分子。”
只有十七人确认到场。
“不够。”她说,“至少需要五十人同步共鸣,才能精准引导灯塔能量干预地质活动。”
“那就去找新的火种。”一个声音从门口传来。
转头望去,是一名年轻女子,穿着消防训练服,左臂纹着一只展翅纸鹤。她递来一份名单:“我是‘哨音婴儿计划’幸存者第二代,我妈妈是1998年洪灾中被救出的孤儿。这是我们自发组织的青年守夜人联盟,目前登记在册三百二十一人,平均年龄二十六岁。”
林晚舟接过名单,手指划过一个个名字,心跳加快。
“你们……愿意相信?”
女子微笑:“我们从小听着父母讲‘那个声音’长大。有人说那是幻觉,但我们知道,那不是风,也不是回声。那是有人在黑暗里对我们说:别怕,我在。”
当天夜里,新旧两代守夜人在哨音学堂集结。大厅中央摆着一台修复完成的初代共鸣增幅器,形如青铜钟,内部镶嵌着碎裂又重组的蓝晶石??那是从归途公园浮雕上采集的残片。
林晚舟站上台阶,举起黑哨。
“我不保证成功。”她说,“也不保证安全。但我可以告诉你们,二十年前,一场本该毁灭半个大陆的地壳位移,因为三十七个陌生人同时吹响银哨,被硬生生推迟了整整三天。那三天,让一百万人撤离家园。”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张脸。
“今天我们面对的,可能是一场无法阻止的灾难。但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就要试。因为我终于明白了外婆的话??真正的救援,从来不在预案里,而在人心肯不肯为陌生人痛一次。”
寂静中,有人率先举起银哨。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最终,一百八十九人整齐列队,戴上共感链接环,闭眼静默。
林晚舟按下启动键。
增幅器缓缓旋转,蓝光如涟漪扩散。他们的呼吸逐渐同步,情绪波形在穹顶交织成一片星河般的图景:有孩子抱着玩偶躲在床底的恐惧,有母亲紧抱婴儿跪地求生的绝望,也有陌生男人背起老人冲出洪水的坚定。
她深吸一口气,将黑哨贴唇。
这一次,她不再呼唤过去,而是望向未来。
“如果你正经历这场灾难,请听我说??我们会尽力挡住它。哪怕只能为你争取一分钟,我们也绝不放弃。”
哨音响起。
纯净、悠远,如同穿越时空的誓约。
声波穿透地壳,顺着地球磁场传导至海底深处。灯塔核心剧烈震颤,光核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光,红线如藤蔓般蔓延,瞬间锁定即将断裂的岩层带。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共有三千余名曾参与过共鸣的民众手腕发烫,共感手环自动弹出提示:
> 【检测到高危灾难共振】
> 是否愿意贡献您的记忆作为缓冲能量?
> (此举可能导致短暂情绪抽离或梦境混乱)
超过八成用户选择了“是”。
刹那间,无数记忆片段涌入灯塔系统:婚礼上的笑声、毕业典礼的欢呼、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恋人重逢的拥抱……这些最温暖的瞬间被压缩成能量包,沿着共鸣链注入地壳裂缝。
海底火山口上方,海水突然形成一道螺旋状气墙,像是无形巨手撑起了穹顶。岩浆喷射的速度肉眼可见地减缓,压力峰值被层层卸解。监测卫星传回画面:原本预计喷发区域的能量积聚曲线竟出现了诡异的平台期。
“它……停住了?”技术员难以置信地看着数据。
“不是停下。”林晚舟虚弱地靠在墙上,额角渗汗,“是被拖住了。我们在用集体记忆当缓冲垫,给自然一点冷静的时间。”
但她知道,这种状态撑不了太久。
果然,十二小时后,能量网开始崩解。部分志愿者因过度共鸣陷入昏迷,增幅器出现裂痕,蓝光忽明忽暗。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一道稚嫩的声音透过通讯频道传来:“我能帮忙吗?”
众人循声望去,视频窗口里是个六岁男孩,手里攥着一枚蒙尘的银哨,背景是一间老旧阁楼。
“他是那天第一个自发共鸣的孩子。”青年联盟负责人解释,“他叫陈小禾,父亲是2030年山火救援中牺牲的消防员。”
林晚舟强打精神:“小禾,你现在很累吗?”
“有点困。”小男孩揉着眼睛,“但我梦见爸爸了。他说让我替他吹一次哨。”
她心头一震。
“那你愿意试试吗?不用用力,就像唱歌一样,轻轻地,好吗?”
男孩点点头,把哨子放进嘴里,轻轻一吹。
声音很小,走调得厉害,甚至几乎听不见。
可就在那一刻,增幅器内部的蓝晶石突然共鸣,整座建筑嗡鸣震颤。所有昏迷的志愿者手腕同时亮起微光,共感网络重新接通。
“天啊!”技术人员惊呼,“他的频率……完美契合《消防员之歌》的原始母版!误差小于0.001%!”
林晚舟眼眶湿润。
原来真正的火种,从来不在成年人复杂的信念里,而在孩子纯粹的信任中。
她牵起话筒,面向所有人:“让我们陪他一起,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