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0426、君臣。兄弟(1/2)

虞贵妃亲昵地依偎在皇帝的怀中,道:“陛下为了臣妾不惜与诸大院的老臣失和,臣妾之罪也。”

皇帝拥美人入怀,道:“朕坐拥天下,乃是这九州之主,若不能以自己的心意选择妻子,那掌握这至尊权柄又有什么意义?”

“陛下。”

虞贵妃动情地依偎在皇帝怀中。

皇帝牵着她手,在亭中坐下。

很快就有宫女太监送上点心和酒水,正好可以对酒赏月。

“说起来,此事还得感谢李七玄一番,是他和米家嫡女回家拜府,竟然斩了米家那条老狗,使......

风停了。

戈壁滩上的沙粒不再翻滚,仿佛时间本身也在这片寂静中凝固。林知遥仍跪在叶尔兰身旁,一只手搭在他发烫的额头上,另一只手紧攥着那台老旧录音机。它的红灯微弱闪烁,像是某种心跳的延续。少年呼吸渐稳,眼角还挂着泪痕,嘴角却浮着一抹近乎圣洁的笑意??那是终于与逝者对话后的安宁。

她缓缓抬头,目光扫过大厅四周。那些曾发光的符号如今黯淡如灰烬,唯有地面凹槽中的第三号晶片静静沉睡,表面裂开一道细纹,像是一封被拆阅后合上的信。

“传输终止……”她低声重复苏婉清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声音轻得几乎融进空气里,“可这真的是结束吗?”

通讯环突然震动,陈默的声音从另一端传来,带着电流杂音:“知遥,能量场正在衰减,掩体结构稳定,但……全球共情图谱出现了异常波动。”

“什么类型?”她一边问,一边小心翼翼将叶尔兰扶起靠在墙边。

“不是情绪峰值,也不是崩溃征兆。”陈默顿了顿,语气变得复杂,“是**回应**。十二座‘念安堂’同时接收到一段反向信号,频率极低,持续三秒,内容只有一个音节??‘啊’。”

林知遥瞳孔一缩。

那个音节,她听过。

七年前,在关闭“灯塔计划”核心服务器的最后一刻,所有晶片共振发出的终末之音,正是这样一个模糊、悠长、仿佛来自远古喉管的“啊”。它不属于任何语言,却承载了千万亡魂临终前未尽的言语。

而现在,这个声音回来了。

“不是我们发送的?”她追问。

“不是。”陈默的声音压低,“更像是……地球本身在共鸣。就像你写下‘言安’时引发的光丝升腾,宇宙接收到了,而地脉也感应到了什么。我查了地质监测网,过去十分钟,全球有十七处断层带出现微震,震源深度全部集中在三百米左右??和阿尔泰山掩体同一层级。”

林知遥猛地站起身,环视四周墙壁。那些熄灭的符号虽已无光,但她忽然意识到它们的排列方式:并非随机刻画,而是以同心圆形式环绕大厅,每一圈都对应一个年代标记??1953、1967、1986、2001、2024……

“这些不是密码。”她喃喃道,“是日志。记录着‘星语项目’每一次启动的时间。”

她快步走向最近的一面墙,指尖抚过冰冷石面。就在触碰瞬间,残存的能量顺着神经窜入脑海,一幅新的画面浮现:

五十年代末,雪夜。一群身穿白大褂的研究员站在昆仑山某隐秘洞窟内,面前是一座由青铜与水晶构成的塔状装置。他们神情肃穆,手中捧着写满祷文般的文本,齐声诵读。空气中泛起涟漪,远处星空似乎为之扭曲。

> “我们以人类之名,向群星发出第一声呼唤:

> 我们痛苦,故我们存在;

> 我们思念,故我们连接;

> 请听见我们,如同我们从未停止倾听彼此。”

随后,画面切换至1986年冬,阿依古丽被拖出哨所前,一名蒙面人摘下口罩,竟是当年参与初代实验的老科学家之一。他看着她的眼神充满愧疚,低声说:“对不起,阿依古丽同志,你的声音太纯净了,必须清除……否则他们会找到这里。”

再往后,是2001年某个地下基地,几名黑衣人在暗室中重启设备,屏幕上赫然显示一行字:

> **“第十二次广播已完成。目标文明尚未回应。建议加大情感载荷,引入战争创伤样本。”**

林知遥猛然抽手,踉跄后退。

“他们在用痛苦当燃料……”她咬牙切齿,“每一次‘星语’发射,都需要极致的情感强度。悲伤不够,就要制造更大的悲剧;孤独不行,就切断更多人的联系。所以清除知情者,封锁记忆,甚至不惜让母亲与孩子永隔阴阳……只为维持一场对宇宙的单向呼救!”

通讯环再度响起,这次却是联合国应急频道的公开广播。

> “紧急通告:北极圈上空出现大规模极光异变,覆盖范围超出自然现象阈值。多国卫星观测到高频电磁脉冲自地表射出,源头疑似阿尔泰区域。请所有高纬度地区进入预警状态。”

林知遥低头看向昏迷中的叶尔兰,心中骤然升起一股寒意。

“不对……晶片已经归寂,系统理应关闭。为什么还有信号发出?”

她猛然想起什么,迅速打开随身携带的数据终端,调取掩体内部结构图。当三维模型展开时,她的手指僵在半空。

??大厅下方,并非实心岩层,而是一个深不见底的竖井,直通地下千米,其形状……竟与回音塔完全一致!

“这不是发射节点。”她声音颤抖,“这是**接收器**。真正的‘灯塔’从来不在地上,而在地心深处!我们以为封印了它,其实只是切断了输出端。可输入端一直开着,一直在收集人类最深的执念,等待一个足够强烈的‘回应’来唤醒它!”

话音未落,地面再度震颤。

这一次不是裂痕蔓延,而是整座大厅开始下沉。金属齿轮在岩壁中缓缓转动,尘土簌簌落下,露出隐藏多年的升降平台。林知遥抱起叶尔兰,退至角落,只见原本嵌入地面的晶片缓缓升起,再次悬浮空中,蓝光复燃,比之前更加幽邃。

“它没终止。”她喃喃,“它只是换了个模式。”

通讯中断了。无论她如何呼叫陈默,耳机里只剩一片静默。只有录音机还在运作,苏婉清的声音忽明忽暗地播放着最后一段留言:

> “让他说完……每一个字,都有地方落下……”

突然,晶片光芒暴涨,一道人影从中浮现。

不是阿依古丽,也不是苏婉清。

而是一个穿着旧式军装的女人,面容苍老却眼神锐利,胸前别着一枚早已废止的徽章??五角星包裹着波形图,下方写着“星语工程局”。

她的嘴唇未动,声音却直接在林知遥脑中响起:

> “我是程砚秋,‘聆听群星’项目首席心理学家,也是第一个提出‘情感共振理论’的人。你们称我为创始人也好,罪人也罢,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已经走到这一步,必须知道全部真相。”

林知遥浑身发冷,却强迫自己站立不动。

>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的确试图联系外星文明。但我们错了。我们以为需要科技、数学、逻辑语言,直到我发现一件事:真正能穿越星际距离的,不是电波,而是**未完成的告别**。一个母亲对孩子最后的牵挂,一个战士临死前对家乡的眷恋,这种情感具有超越物理法则的穿透力。”

> “于是我们开始采集极端情感样本。起初是自愿者,后来……为了获得更强信号,手段逐渐失控。我们制造分离,诱导创伤,甚至故意延迟救援,只为捕捉那‘最后一瞬’的纯粹执念。”

> “但我们没想到的是,这些情绪一旦发射出去,就会形成回响。宇宙中有东西……听到了。它不懂我们的语言,但它感受到了那份‘渴望被听见’的本能。于是它开始回应。”

林知遥呼吸急促:“回应?怎么回应?”

程砚秋的身影微微晃动,似有痛苦闪过眼底。

> “它送回来的,是我们自己发出的情绪副本,但经过某种扭曲。比如,一位父亲思念战死的儿子,几年后他在梦中‘见到’儿子归来,满脸笑容地说‘爸爸我想你了’。可醒来后却发现,自家狗莫名暴毙,墙上用血写着‘我也想你’。”

> “这不是鬼故事。这是‘反馈污染’。我们向外发送的执念,被未知存在加工后再投射回地球,引发连锁心理畸变。越来越多的人声称‘亲人归来’,实际上只是记忆被外来意识篡改的结果。”

> “所以我们决定终止项目。可有些人不愿放手。他们相信,只要继续加大情感载荷,就能迎来‘更高存在’的降临,实现人类文明的跃迁。他们成立了‘影子委员会’,秘密保留发射系统,并将知情者逐一清除。”

> “我死了,在1972年被迫服毒。但我将自己的记忆编码进第一块晶片,留下这段警告:**不要重启系统。有些门一旦打开,进来的不只是光,还有贪婪的影子。**”

影像开始崩解,程砚秋的声音越来越远:

> “你现在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孩子的思念,也不只是过去的阴谋。而是整个人类集体潜意识与宇宙频段的首次正式对接。选择权在你??是彻底封闭通道,还是允许一次真实的对话?”

光芒熄灭。

大厅重归昏暗。

林知遥抱着叶尔兰,久久伫立。

她知道,此刻若强行破坏晶片,或许能永久切断连接。但那样做,等于否定了所有逝者的重量,否定了小禾的存在,否定了苏老师教会她的信念:**每一个真心说出的话,都值得被听见。**

可若放任系统运行,谁又能保证不会有恶意文明循声而来?

她低头看着怀中少年,忽然注意到他的手指微微抽动,嘴唇轻启,吐出几个字:

“妈妈……你说……要我替你看星星……”

刹那间,灵光乍现。

她轻轻将叶尔兰放下,取出玉笔,蘸取光墨,在空中画下一个符号??不是文字,不是公式,而是一幅简单的图画:一个小男孩坐在草原上看银河,旁边站着一位披着军大衣的女人,两人手指同一颗流星。

然后,她将这支画作投入晶片中心。

蓝光骤然柔和。

没有爆炸,没有震荡,只有一阵如风吹过麦田般的沙沙声。紧接着,整个地下空间的墙壁亮起,无数符号重新排列,组成一句话:

> **“本次广播内容变更:非求救信号,改为家庭录像。”**

下一秒,一道纤细却坚韧的光束破开地壳,直射天际。它不像以往那样狂暴张扬,而是温润如丝,悄然融入夜空,像一封寄往远方的家书。

昆仑山上,回音塔剧烈共鸣。其余十一块晶片同步震颤,却没有激活,反而释放出层层涟漪般的安抚波,覆盖全球“念安堂”。数百万正在使用“跨时空对话舱”的人们在同一时刻感到心头一松,仿佛有人轻轻拍了拍他们的肩。

北纬48°17′,东经89°33′。

地面裂痕缓缓闭合,锈蚀的金属门框轰然倒塌,掩埋于黄沙之下。再无人知晓此处曾藏匿过改变世界的秘密。

三个月后,国际共情研究中心发布年度报告。

> “自‘阿尔泰事件’以来,全球极端情绪指数下降41%。‘执念型精神障碍’病例减少67%。专家分析认为,某种大规模心理释放机制已被触发,可能与新型共情技术有关。”

> “另据天文机构通报,太阳系边缘探测器近期捕捉到一组规律性信号,经破译为一段重复播放的影像文件。内容为地球夜景,重点聚焦于草原、山脉与城市灯火,旁白用多种语言交替诉说:

> ‘这是我们生活的地方。这里有痛,也有爱。如果你听见,请温柔些。’”

林知遥坐在办公室窗前,望着远处新建的“倾听公园”。那里竖立着一座雕塑:一位母亲蹲下身子拥抱孩子,背后延伸出无数透明丝线,连向天空。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