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80章 好事多磨(2/3)

“王总,让您久等了,实在不好意思,路上堵车。”

来人是林城餐饮协会的会长,姓周,叫周大海。

“周会长客气了,我们也刚到。”

王秀莲站起来,笑着和他握了握手。

她又指着身边的刘清明介绍道:“这是我儿子,刘清明,在云岭乡工作。”

“哎呀,原来是刘书记,久仰大名,年轻有为啊!”

周大海热情地伸出双手。

刘清明和他握了握手:“周会长过奖了。”

周大海身后,还跟着两个人,都是林城餐饮界有头有脸的老板。

一番客套寒暄之后,众人落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王秀莲便提起了正事。

“周会长,今天请大家来,是有点事想请大家帮个忙。”

“王总您说,只要我们能办到的,绝不推辞。”

周大海拍着胸脯保证。

他知道,王秀莲的“时代先锋”

大卖场,是省电信公司的大客户,生意做得很大。

这样的人,他自然要结交。

王秀莲看了刘清明一眼。

刘清明便开口说道:“各位老板,是这样的。

我们云岭乡,今年搞了一个特色养殖项目,养殖小龙虾。”

“小龙虾?”

周大海愣了一下,“就是河里沟里常见的那种带壳的虫子?”

“对。”

刘清明点头,“不过我们是人工养殖的,干净,卫生,个头也大。”

另一个姓李的老板皱起了眉:“刘书记,这东西……能吃吗?

我听说这玩意儿什么都吃,脏得很。”

这正是刘清明需要解决的观念问题。

他笑了笑,不慌不忙地解释:“李老板,您说的没错,野生的小龙虾,生长环境确实不确定。

但我们云岭乡养殖的,完全不一样。”

“我们专门开辟了干净的水塘,用的都是山泉水,饲料也是特配的,保证无污染。”

“最关键的是,这东西味道非常好。

我们请专业的厨师研究了多种口味,麻辣、蒜蓉、十三香,每一种都别具一格。”

周大海还是有些犹豫:“刘书记,不是我们不相信你。

但这毕竟是个新东西,林城的食客能不能接受,不好说啊。

我们开门做生意,担不起这个风险。”

刘清明早有准备。

“周会长,各位老板,我理解大家的顾虑。”

“这样,我先说一个事。

前段时间,林城市委市政府的机关食堂,已经引进了我们的小龙虾,反响非常好。”

这话一出,包厢里安静了下来。

周大海和另外两个老板面面相觑。

机关食堂,那是什么地方?

能在那里上桌的菜,首先就得保证绝对的安全。

而且,能得到领导们的认可,说明这个东西的味道,确实不差。

这个事实,比刘清明说一万句都有说服力。

王秀莲在一旁适时地补充道:“我尝过了,味道确实不错。

而且这东西吃法新颖,一群人围在一起,戴着手套剥虾,喝着啤酒聊天,很有气氛。

我觉得,很适合做夜宵,或者当成特色菜来推。”

周大海的脑子开始飞速转动。

他是个商人,有着敏锐的嗅觉。

新东西,意味着风险,也意味着机遇。

如果真像他们说的,这小龙虾能火起来,那谁先做,谁就能抢占先机。

“刘书记,你们的产量有多大?

价格怎么说?”

周大海开始问一些实际的问题。

“目前第一批的产量,每天供应林城市场几千斤没问题。

至于价格,我们可以给各位一个最优惠的合作价,保证大家有足够的利润空间。”

刘清明把准备好的价格方案拿了出来。

几个老板凑过去看,一边看一边小声盘算着。

最终,还是周大海拍了板。

“行!

刘书记,王总,我们信你们一次!”

“这样,我们先不定死合同。

我们几家店,先拿一部分货试着卖卖,搞一些推广活动。

如果市场反响好,我们再签长期的供货协议,怎么样?”

“没问题!”

刘清明爽快地答应下来。

这已经达到了他这次来的主要目的。

只要能打开一个缺口,他就有信心让小龙虾在林城火起来。

事情谈成,接下来的气氛就更加热烈了。

一顿饭吃完,宾主尽欢。

在王秀莲的穿针引线下,刘清明与这几位餐饮老板,顺利达成了意向性协议。

云岭乡的小龙虾,总算是在林城这个大市场,找到了一个释放产能的出口。

第二天,刘清明告别了父母,回到了云岭乡。

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他没有对任何人提起即将获奖的事情,每天依然按部就班地工作。

上午,他会召集乡里的干部开个短会,安排一天的工作。

下午,他会开着那辆老旧的拉达,或者干脆步行,在乡里到处转转。

他去了乡里分布在各个村的小龙虾养殖基地,看到一个个稻田或是水塘里,小龙虾长势喜人,心里很是欣慰。

他还去了梅花鹿养殖基地,那只林雪接生的小鹿,已经长大了不少,跟在母鹿身边,活蹦乱跳。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渐渐热了起来。

乡里的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板蓝根的长势很好,绿油油的一片,充满了希望。

村民们的脸上,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刘清明渐渐都快忘了得奖那件事。

这天下午,他正在办公室里批阅文件。

乡办公室主任汤学谦敲门走了进来。

“刘书记,市里的电话。”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