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24章 希望的田野(2/3)

刘清明继续说:“您担心的,无非是销路问题。

怕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最后烂在地里,对不对?”

“对!”

三叔公把烟头往地上一扔,“以前乡里也搞过别的,开始说得天花乱坠,最后呢?

还不是让我们自己拉到集市上卖,根本没人要!”

“这次不一样。”

刘清明说得斩钉截铁。

他站起身,看着所有停下活计的村民。

“我跟大家交个底。”

“在请杨教授来之前,我就拿着咱们云岭乡的土壤报告和水质检测报告,跑了一趟省城。”

“我没去找市场上的小药贩子,我直接去了云州制药厂。”

村民们听到“制药厂”

三个字,都竖起了耳朵。

“我跟他们的采购科长、生产厂长都见了面。

把我们的优势,掰开揉碎了讲给他们听。”

刘清明顿了顿,声音不大,但足够清晰。

“我们已经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等咱们第一批药材收获,通过他们的检验之后,我们就会签订正式的采购合同。”

他看着三叔公,一字一句地说。

“他们承诺,只要我们的板蓝根品质达标,全部以市场价收购。

不需要我们拉去卖。”

“这叫订单农业。

我们只管种好,他们负责收。

销路的问题,我来解决。

如果卖不掉,我个人掏钱,把大家的损失补上!”

这番话,如同一颗定心丸。

整个田间,一片寂静。

村民们脸上的怀疑和迷茫,渐渐变成了惊讶和喜悦。

市场价!

全部收购!

乡长个人担保!

这三个承诺,任何一个都分量十足。

三叔公张了张嘴,半天没说出话来。

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神情。

甘如柏激动地走上前:“乡长,你咋不早说啊!”

刘清明笑了笑:“事情没完全落定之前,我不想说大话。

现在,我有九成把握。

剩下的一成,就看咱们自己,能不能把这地种好,把品质提上去。”

“能!

肯定能!”

三叔公猛地站起来,捡起地上的镰刀。

“乡长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我们要是再不好好干,就不是人了!”

他冲着还愣着的村民们吼了一嗓子。

“都看什么看!

还不赶紧干活!

想偷懒是不是!”

人群中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

村民们又重新弯下腰,干劲比刚才足了不知多少倍。

一场小小的风波,就这么被刘清明化解于无形。

苏清璇站在一旁,全程看着。

她心里有些震动。

她见过刘清明在酒桌上周旋,见过他在案发现场指挥,也见过他在办公室里运筹帷幄。

但今天,这个蹲在田埂上,用最朴实的语言和农民交心的刘清明,让她觉得有些陌生,又有些着迷。

这才是真正的基层工作。

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画蓝图。

而是要真正走到田间地头,去倾听,去解释,去解决一个个最具体,最实际的问题。

杨光汉教授也走过来,对刘清明竖了竖大拇指。

“刘乡长,你这一手,比我讲十堂技术课都管用。”

老教授感慨道:“农民心里不踏实,技术再好,他也提不起劲。

你把他们的后顾之忧解决了,这项目,才算是真正活了。”

刘清明谦虚地说:“让您见笑了。”

苏清璇走过来,挽住他的胳膊。

“我以前总觉得,做这些事很麻烦。”

刘清明知道她指的是什么。

以苏家的能量,想扶持一个地方,直接砸钱、上项目就行了,简单高效。

“砸钱是最简单的办法,但也是最没用的办法。”

刘清明轻声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要做的,是带着他们自己动起来,让他们知道,靠自己的双手,也能过上好日子。

这个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苏清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她看着那些在田里忙碌的身影,看着他们脸上重新燃起的希望。

她好像有点明白,刘清明为什么放弃省委办的青云路,选择来到这个穷乡僻壤了。

在这里,他的每一分努力,都能看到最直接的回报。

这种成就感,或许是任何职位都无法给予的。

她把头轻轻靠在刘清明的肩膀上。

“刘清明,你真厉害。”

刘清明被她这句突如其来的夸奖弄得有些不好意思。

“别这么说,我脸皮薄。”

苏清璇被他逗笑了,在他腰上轻轻掐了一下。

“你脸皮还薄?”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田野里充满了劳作的生机和草药的清香。

刘清明觉得,这样的下午,比在任何豪华的办公室里都更让人心安。

他拿起一把锄头,走下田埂。

“三叔公,这块交给我,你歇歇。”

老人有些懵,他又不是怕累。

甘如柏会意地拉了老人一把说:“乡长让你歇歇就歇歇,来陪我抽杆烟。”

苏清璇好奇地看着男友卷起裤脚下了田。

“你还会干农活?”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