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88章:你的裤裤带少了(1/2)

江晚意面露喜色,收起手机,拿着小米粒递给自己的果子。

“谢谢宝贝。”

拿出纸巾在上面擦了擦,江晚意尝了一口,发现还挺甜的,就递到了陈远的嘴边。

“你尝尝,真挺好吃的。”

“先给...

雪后的城市还未完全苏醒,街道上行人寥寥,路灯仍亮着昏黄的光。

方幼晴站在创客空间门口,望着那扇熟悉的玻璃门,仿佛看见一年前的自己??

背着双肩包,怀里抱着一叠打印图纸,头发被风吹得凌乱,眼神却倔强得像不肯熄灭的火苗。

她轻轻推开门,陈远跟在后面,把保温杯放在桌上,环顾四周。

“这地方真小。”

他说,“可你当初就在这儿,画出了‘暖奶纪’的第一张电路图。”

“那时候连示波器都是借的。”

方幼晴笑了笑,走到角落的旧工作台前,指尖拂过木板边缘一道浅浅的划痕,“那天焊错了元件,冒了烟,我还以为整个项目都完了。”

“可你没停。”

陈远看着她,“哪怕银行账户只剩三千块,你也只是换了更便宜的泡面牌子,继续熬。”

她没说话,只是低头从包里取出一个U盘,插进老旧的笔记本电脑。

屏幕闪烁几下,跳出密密麻麻的文件夹:【2023.

04.

12_情绪识别初探】

、【婴儿哭声频谱分析_实验记录】

、【睡眠呼吸监测算法_v0.

3】

…… 这是她最近三个月偷偷做的新项目。

“你已经开始做了?”

陈远凑近看。

“睡不着的时候就想。”

她轻声说,“你知道吗?

很多新手爸妈最怕的不是喂奶,是孩子半夜突然大哭。

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哭,只能抱着来回走,整夜不敢合眼。

我想做个能听懂婴儿情绪的设备,不是靠摄像头,而是通过声音频谱、体温微变和呼吸节奏,判断他是饿了、冷了,还是只是需要安抚。”

陈远沉默片刻,忽然笑了:“你又想造一台‘会心疼人’的机器。”

“不是我想。”

她摇头,“是那些妈妈们告诉我的。

甘肃那位老师回信说,村里有个三岁男孩,父母外出打工,奶奶年纪大了听不清动静,有次孩子发烧到四十度才被发现。

如果当时有个东西能提前预警……”

她说不下去了。

陈远也敛起笑意。

他明白,这不是商业计划,是一场救赎。

“技术难点在哪?”

他问。

“数据。”

她打开一份文档,“市面上现有的婴儿哭声数据库,大多是实验室环境下录制的,模拟场景单一。

真实家庭里的哭声太复杂了??

背景有电视声、邻居吵架、狗叫、窗外车流……而且每个孩子的音色、节奏都不一样。

我试过用卷积神经网络做分类,准确率勉强到68%,离实用差得太远。”

“缺样本量?”

“缺真实样本。”

她点头,“没人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数据源。

家长担心隐私泄露,怕录音被滥用,甚至有人觉得我们在‘监听’他们的生活。”

陈远沉吟片刻:“能不能换种方式?

比如让用户自愿上传加密音频,并承诺绝不用于商业用途,仅作模型训练?”

“我已经设计好了匿名化流程。”

她调出一页架构图,“所有音频在本地完成特征提取后立即删除原始文件,只上传指纹级数据片段。

服务器端也无法还原成语音。

但我们还需要一个足够大的初始库来启动训练。”

“那就众筹。”

陈远果断道,“不是为了钱,是为了参与感。

发起一个‘百日千婴计划’??

邀请一千位父母加入内测,每人提供一百天的真实夜间监测数据,换取未来产品的优先使用权和终身免费升级权限。”

方幼晴眼睛一亮:“可他们会相信我们吗?

经历了上次召回事件,用户信任虽然回升,但涉及孩子隐私……”

“正因如此,才更要透明。”

陈远打断她,“还记得我们公开研发档案的事吗?

这次也可以直播建模过程,每周发布一次算法迭代报告,让所有人看到这些数据是怎么被使用的。

你要让人们知道,你不是在收集信息,是在学习如何更好地守护他们。”

她怔住,随即缓缓点头。

两人走出创客空间时,阳光终于穿透云层,洒在雪地上,反射出刺目的白。

方幼晴眯起眼,掏出手机给张霞梦发消息:【准备启动新项目,名称暂定‘眠语者’,要做一款智能婴儿睡眠监测仪,主打情绪识别与异常预警。

需要你帮忙起草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必须滴水不漏。】

不到一分钟,回复跳出来:【我就知道你不会停下!

不过这次别再一个人扛了,我已经联系了北阳工大生物医学工程系的李教授,他带的团队专攻婴幼儿生理信号分析,愿意做学术支持。

另外,付广涛说他认识一家做边缘计算芯片的小厂,能耗低,适合嵌入式部署,要不要见一面?】

方幼晴心头一热。

她原以为创业是一条孤独的路,走到后来才发现,原来早已有人默默为你铺好了桥。

接下来的一个月,团队重新集结。

张霞梦负责法律合规与社区运营,付广涛对接硬件供应链,陈远协调资金与战略方向,而方幼晴则带领两名实习生日夜攻坚算法模型。

他们在旧办公室挂起一块白板,上面写着三条铁律: 1.

不采集任何可识别身份的信息; 2.

所有数据处理均在设备本地完成; 3.

用户拥有随时终止授权并彻底清除数据的权利。

为获取第一批真实样本,方幼晴亲自录制了一段视频,讲述那个甘肃男孩的故事,然后恳请家长们“借我们一百个夜晚,让我们学会听懂孩子的呼唤”



她在视频结尾说:“我不是专家,只是一个曾经手足无措的母亲。

我知道那种无力感有多深。

所以这一次,我不想再等别人来解决问题??

我想成为那个伸手的人。”

视频发布七十二小时,报名人数突破两千。

来自全国各地的家庭开始上传脱敏后的夜间监测数据包。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