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569章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对于马寻的一些回答,李贞基本上是满意的。

可是马秀英心疼啊,“听说你先前和真人闲聊,说你一身本事,天下人都可以学?”

不好!

这倒不是担心我跑了,这是担心我把家学传出去了,对不起自家老祖先。

可是天地良心,咱家的老祖先没那么大的能耐。不过这话,我不敢说明啊!

“学了就是有用才行,学问学问,就该济世安民。”马寻就赶紧说道,“我一直觉得学问这东西不能故步自封,前者得教,后者才能学的会。”

马秀英自然知道马寻说的有道理,作为皇后她自然也是希望看到这样。

可是作为马家的女儿,别人家都有一些压箱底的学问并且引以为傲,我马家的就全都拿出来不说,还让其他人学!

就牛痘这事,马寻拿出来了,可是就给女儿混了个有名无实的郡主。

这要是放在普通人身上,这么大的功绩就足以青史留名、封公封侯了。

都说马寻是靠着姐姐才混成了国公,马秀英现在听不得这些话,我家弟弟的本事是你们这些凡夫俗子有的?

马寻继续说道,“其实我也没多少要教的,我还是那句话。跟着我学,肯定学不会诗词文章,咱们家的孩子不需要学这些。

朱标用力点头,他这个太子会读书,但是从来都不认为太子就应该只会读书。

放在他的弟弟或者其他亲戚身上也是一样,读书读的好自然是好事,但是这不是最优项。

马秀英有些哭笑不得,“还好是关起门来在家里说,这话要是让外头的读书人听了,他们又该哭闹了。”

毕竟马寻的一些观点似乎是有些离经叛道,哪怕道理这些人也明白。

可是你位高权重的徐国公,不该这么直白的说出来,这是在‘误人子弟’。

朱标想了想说道,“舅舅,驴儿您教好品德就行,其他的我来教。信儿和麟儿,要不您传点看家的本事?”

马寻好奇问道,“什么看家的本事?”

朱标理所当然的说道,“医术啊,工匠的本事啊,实在不成您不还是会观星象吗?这都可以教,说不定以后给我定陵址还得靠表弟。”

这朱标也是没大没小、没有顾虑,只是好像也没办法反驳。

说到底就是正常的皇帝登基就定陵址,朱元璋这样登基好几年才定的是少数。

李文忠也说道,“其实我反倒是希望舅舅教一教弟弟们海外的事务,我最近就在琢磨山海经。”

马寻连忙打断说道,“我对于外头现在是什么样也不大知情,不过是道听途说罢了。”

马秀英首先反驳,“全天下就你一个人道听途说了?锦衣卫是聋子还是瞎子,他们都不知情?你聪明,能从书中悟出来,其他人就悟不出来?”

这一下马寻哑口无言,说到底就是没办法解释啊。

道听途说看似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不过朱元璋、马秀英动用力量,到底有没有这些道听途说,他们心里清楚。

所以各种判断,也就是马寻听过一些传闻,从浩如烟海的文章中发现只言片语,然后不断的论证、推敲,然后得到答案。

马寻只能顺着话往下说,“我这不是喜欢琢磨嘛,琢磨的有鼻子有眼。有些事情现在看来是真,有些事情说不定是假。”

李贞就催促说道,“黄金白银是好东西,粮食呢?你什么时候给粮食找回来?”

提到这个,马寻瞬间来劲,“姐夫,我还真想过这事。要不然咱们让人往西域那边走,说不定有油菜籽。”

食用油,这可是一个大事情。

肚子里没有油水,那就意味着饿的比较快,很多人也容易面有菜色。

而以后常见的油菜花田,实际上是甘蓝型油菜。

这玩意儿其实也是原产于欧洲,要到二十世纪前期才传入国内。

朱标连忙认真起来,“舅舅,这是真的?”

“真不真我不知道,反正好似是那么回事。”马寻随即说道,“就说麦子,这玩意儿在西域那一带也是厉害。”

小麦在国内的历史悠久,但是实话实说就是具体起源地点包括中亚等地。

马寻继续说道,“我以前不是喜欢琢磨农书吗?我就一直觉得育种得重视,好在我大明现在也重视这事。”

朱标心悦诚服,“舅舅,我现在总算是明白同样是读书,有些人看书就识个字,有人就能琢磨出其中的道理。”

李文忠也缓缓点头,他自诩是读书比较好的,四书五经的也十分精通。

可是现在再看看眼前这位舅舅,谈经论道的或许不太行。

但是学以致用,学的那些务实的本事,就没法比了。

李贞则看向朱标,“这事情你留意一下,实在不行让保儿安排人马过去找找。这东西要是找回来,带回来了,才是真正的活民无数。”

朱标连忙说道,“姑父放心就是,现在甘肃那边算是平定下来了。虽说还是有些余孽,不过咱们总有法子派人过去。”

派人乔装成商队,或者是重赏一批人,确实有人会为了立大功而选择去冒险。

马寻随即又说道,“我此前也说过想要治大脖子病,这玩意儿我也是有点头绪。”

碘,说到底就是因碘缺乏引起的。

不过也可能是因为遗传性疾病、先天代谢异常、近亲结婚等引起。

后世的盐是碘盐,防治手段包括食用加碘盐、改良水源及提升环境碘含量等。

这事情治理起来也不容易,说到底就是合成。

朱标关心问道,“舅舅,这大脖子病是因何发病?”

“简单来说,就是土里的肥力不够,水质不好引发的,再者就是从娘胎带出来的。”马寻解释说道,“海盐、海鱼这些东西,理论上来说是可以预防大脖子病。”

马秀英立刻开口,“蛾子,你记一下,以后宫里只用海盐,不用青盐。”

青盐,广义上来说是从盐湖中直接采出后晾晒而出。

马寻虽说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但是也没有反对。

朱标忽然笑了起来,“那老五有的忙了,这几天天天在忙《黄帝内经》,没事就钻去太医院研究黄花蒿。”

马秀英也忍不住打趣说道,“老五就是再爱钻研医术,就是你舅舅再点拨,他能学到你舅舅的一成医术就是大幸。”

朱标虽然觉得自家老五挺好,这自小纨绔,做什么都没有耐心的孩子总算是找到了喜欢的事情。

但是吧,老娘说的还是有道理。

不过老五不努力,也不是老五没天分,实在是舅舅的医术太厉害了。

李贞和李文忠也都点头表示认可,不是对朱?的勤学医术持反对意见,大家也都在鼓励他。

但是没办法啊,吴王殿下再努力,能比得上治瘟疫的医圣?

看到氛围不错,马寻动了小心思,“姐,我最近要研究的事情不少。要不然,国子学的事情让保儿兼着?”

嗯?

李贞和李文忠父子俩立刻觉得不对劲,但是好像也不觉得特别奇怪。

怎么说呢,这两年李文忠不需要出去打仗,马寻好像就盯着这个便宜外甥了,动不动想要让李文忠去监管国子学。

马秀英没开口,因为后宫不得干政。

但是朱标开口了,“舅舅,天下初定,士子还没有归心。还得是您监督着国子学,定下我大明取士的基调。”

李贞立刻跟进,“标儿说的对,保儿虽说读了几本书,但是他到底是武将,心思简单。”

李文忠坦然的点头认可,平时我可以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不过这个时候我就是心思简单、有勇无谋的武夫。

马寻顿时压力不小,看样子只要我还能动,就一直让我管着国子学呗?

“你身上的差事一桩都不能卸。”马秀英直接说出了让马寻死心的话,“反正你也不坐衙,那些衙门你时常露个脸就行。”

这是把我当?战略威慑'了,不一定需要去具体的做管理事务,但是人一定要占着位置。

朱?兴冲冲的跑来了,“姑父、舅舅。”

李贞笑着问道,“怎么,下学了?”

“哎。”朱?回答说道,“景隆给我父皇叫过去了,让他和沐春跟着常茂去巡宫防。”

李贞看向李文忠,“你也过去,教教春儿和常茂。我上回瞧了瞧,常茂这是怎么回事,还是没学会布哨?”

马秀英开口,“不急,用了午饭再去。常茂就是开不了窍,标儿和雄英以后有的受,他俩的舅舅就带不了兵。”

朱标倒是心大,“带不了兵也不要紧,能学兵。不过常茂是有些不像话,他做事也不沉稳。替雄英学兵的事情,现在来看也只能指望景隆。”

马寻仔细想了想,我家那个小胖墩要是能文能武,说不定也可以领兵。

但是怎么说呢,那小家伙这辈子,可能也就是围着朱雄英打转了。

没办法,有些事情就是如此,从出生的那一刻,马祖佑的一些未来基本上算是被框定了。

即使他现在无忧无虑,可是该有的责任,该承担起来的事情,还是一样都少不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