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348章 太过清高的马国舅

马寻还是那个马寻,宅心仁厚、知道百姓不易,也可以算得上目光长远。

有这么个国舅,应该是社稷的福气。

只是马秀英这时候再次气恼了,她这个弟弟要说聪明是真聪明,要说蠢也是真的蠢。

就这么个小子看待事情很多时候就是非黑即白,这小子不去朝堂也确实是好事。

其实不只是马秀英如此想,朱元璋等人也都笑了。

这个笑,是因为无语,也是因为气恼。

马秀英就看着马寻,问道,“你说的这些是有理,那我问你,我大明宝钞有几种?”

马寻下意识的回答说道,“六种,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以及一贯。”

朱元璋得意的看了一眼马秀英,这就是你的好弟弟!

马秀英忍不了了,直接揪着马寻的耳朵,“记好了,我大明的宝钞分为两种。常规的是分为俸禄支出、盐户工本、军兵月三大类,再者就是对皇室宗亲的赏赐、文武官员的赏赐、赈济支钞。

这宝钞,原来也分为常规的,以及临时性的!

“疼!”马寻急了,“我都多大的人了,揪我耳朵做什么!”

马秀英也不松手,“这是让你长长记性,免得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看到马寻还想躲,朱元璋直接上前两步给挡住。

这弟弟心是好的,但是有些时候就是容易好心办坏事。

马秀英直接说道,“你说的那些,我和你姐夫没想到,朝堂上的满朝文武没想到,就显得你聪明了!”

逃是逃不掉了,马寻只能弯腰,朝着马秀英靠,这样就不至于被揪的疼。

马秀英继续气恼的说道,“你是能给我们找到铜山还是找到银山?你说的那些自然在理,你倒是目光长远,可是也该看看眼下!”

朱元璋落井下石的说道,“他就只能看到长远,这人估计就是不食人间烟火,太过清高了。”

马秀英一时间没办法反驳,谁让自家弟弟的表现就是如此呢!

“朝廷眼前的财政都摆在那里,你不发行宝钞还能有其他法子?”马秀英那叫一个恼火,“你只想着二十年、五十年后的事,眼前的日子不过了?”

马寻连忙辩解说道,“我没说过啊,我只是提醒一下!”

“你是得提醒,朝廷得有铮臣啊!”朱元璋阴阳怪气的说道,“朕搜刮民脂民膏,过些天就大肆刊印宝钞。到时候天下财富都在朕的手里,谁让朕是皇帝呢!”

一向在朱元璋面前很有底气的马秀英这时候都觉得丢脸了,娘家这弟弟以前给她争光,现在负责丢脸了。

徐达就连忙劝道,“嫂子,小弟心是好的。”

“心是好的,人是蠢的!”马秀英恼火的说道,“朝廷都发不出白银、铜钱,这道理他不知道?将士的粮饷都发不出来,那得多大的事情!”

朱元璋继续补刀说道,“现在发了宝钞,朝廷能节省一大笔开销。就算是去打仗,后勤辎重也能送的快一些。他倒是不懂这些,只会行军不懂运送辎重、筹集军饷。”

徐达和汤和也都在笑,马寻这人怎么说呢,好人!

朱元璋那叫一个得意,说道,“老话说得好,吃萝卜得剥一截吃一截。你倒是只想着一口气将所有事给做好,这能行吗?”

马寻无言以对了,他只考虑到了宝钞的无数槽点。

可是放在眼前的情况来看,那就是如果不发行宝钞,朝廷的财政立刻就崩塌了。

与其担心几十年后的宝钞的种种负面问题,还不如想着解决眼前的麻烦。

毕竟今天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再想二十年后、三十年后,那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更何况历史上的宝钞在发行的前二十年还是货币通行,也没有多少贬值。

只是后期不断的发行,再加上始终没有金银以及铜钱的补充,所以才导致了宝钞成为了那个槽点无数的宝钞。

所以马寻的担心是真的有必要,可是也没必要过于杞人忧天。

马秀英松开手,对马寻说道,“你啊,上回是说让人去广西找铜,找到了吗?”

“再找、再找。”马寻尴尬的说道,“真要是找到了,说不定能给朝廷省不少事情。”

朱元璋就不太相信的说道,“这全天下的人都在找铜,一个个的都找不到,偏偏你能找到。”

汤和抢先说道,“重八,说不定小弟还真的能找着。我算是看出来了,这小子还是有些手段和本事,他懂堪舆、知天象。”

徐达也忽然说道,“小弟还是有些见识,我现在时常想想也是觉得还是得读书。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上回一起北伐,小弟还是有些手段。

朱元璋好奇问道,“他能有什么手段?跟着你北伐,我倒是知道他提前好一两年在准备。”

说起来稍微有些丢脸,不过现实情况大致如此,马寻的准备工作一向都是非常充分的。

徐达就说道,“小弟学的杂,凭星象认方位暂且不说,他还能看着那些树木这些辨别东西。”

马寻赶紧说道,“没那么玄,就是向阴向阳的事情,这也简单。”

徐达点头又说道,“没出关的时候,大致的山川河流方位他也是知道的。”

汤和立刻笑了起来,“要不是找着了嫂子,他肯定不知道跑哪去了。这是做足了工夫,想要去游览大好河山了。”

虽说古今的地图、地形等有些区别,可是有些大致的方位等还是没有改变。

马寻的地理还算不错,所以有些时候夸夸其谈,给人的感觉就是博学多才。另一方面的误解,就是他真想四处游览。

朱元璋发现了盲点,“怎么着,出了关他就不大知道了?”

马寻没好气的说道,“书上也没多记啊,记了说不定我就知道了。等我什么时候有时间了,我详细的给个地图。”

现如今也有地图,大体上还是比较精准,当然很多时候也就是偏局部了,也存在一些误差。

毕竟现在的勘测、描绘等手段,和以后还是没法子比。

朱元璋和马秀英也不怀疑,马寻真要是对这件事情感兴趣,说不定真的可以做出来成绩,毕竟他能耐下心,手里的资源也有。

宝钞的事情就算是暂且揭过了,马寻的那些杞人忧天自然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说来说去,还是先将眼前的难关给过了再说。

只要朱元璋和朱标注意分寸,大明宝钞也不至于迅速的贬值。

要是朝廷有着大量的黄金、白银或者铜的涌入,宝钞有了一个挂钩、锚定的对象,也不用过于担心贬值的问题。

本来打算?忧国忧民’‘目光长远’、‘未卜先知”的徐国公脚底抹油先跑了。

跑慢点又得给马秀英教训一顿,刚刚有徐达和汤和在,还是给他留了点面子。

这要是给叫去凤车了,到那时候这盼弟上进的皇后,那就该火力全开了。

朱元璋就宽慰着马秀英说道,“小弟心是好的,他所担忧的事情也不是无稽之谈。咱们现在只能想着早点找到铜矿,这才能省去很多麻烦。”

马秀英点头说道,“这发多少宝钞,用了多少,也确实该记个数。不能发下去就不管,要不然真就和蒙元一样了。”

元朝也是发过纸钞,不过那就是迅速的沦为了废纸,成为了敛财的工具。

前车之鉴近在眼前,所以不管是朱元璋还是马秀英,虽然觉得马寻有些好笑,但是他的那些担心真不是无稽之谈。

抓着朱元璋的手,马秀英忧心说道,“也不知道他会把我侄儿教成什么样,我就是没见过他那么清高的人!”

朱元璋也觉得好笑,“先天下之忧而忧,他还真是如此。当年那么个凄惨境地,他能有如此心性倒也难得。”

马秀英除了叹气,也有些骄傲,她那个弟弟还真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太清高了,有些不通事理了。”马秀英想了想说道,“这人呐,知道民间什么样,就是有些眼高手低了。”

朱元璋也是在笑,这个评价基本上符合。

马寻当不了宰相,这人太理想化了,有些时候脱离现实。

可是这人也是真的心太善,考虑的事情也太长远,所以注定做不了大事。

你说他有主见,那确实是有主见。可是那些个主见,就是对人对事了,和社稷的关系不大。

“回头让他带着老二几个回去练兵。”马秀英仔细想了想,忽然来气,“天德看不上小弟就算了,大嘴也看不上小弟带兵的本事,他俩谁笑话谁啊!”

朱元璋实话实说,“小弟大体上还是看得上大嘴带兵的本事,知道肯定比他强。就是这大嘴,他笑话小弟是有些说不过去。”

两个臭皮匠在一起互相嘲笑,心塞的除了帝后之外,还有徐达,常遇春等人。

马秀英忽然关心问道,“老三和老四别看不上他们舅舅吧?”

朱元璋连忙保证,“他们不敢,不敢。”

马秀英明白了,老三和老四也看不上他们舅舅带兵的本事,只是不敢说而已。

这几个小子回去就得收拾,这是反了天了!

尤其是那朱老四,记得刚见着他舅舅的时候就吆五喝六、说着要教他舅舅骑马,自小就纨绔跋扈,这还得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