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两千七百零八章 故人可曾入梦(2/2)

又一个十年过去。

大明疆域内,已有三百余所寒门书院,每年培养学子逾万人;

咨政院正式获得立法提案权,议员半数由民间选举产生;

女子不仅可入学、诉讼,甚至出现了第一位女县令,上任首日便拆毁了当地逼嫁寡妇的“贞节牌坊”;

海外通商日益频繁,带回新知与技术,《民生辑要》被译成波斯文、阿拉伯文,流传至西域诸国;

就连朝鲜、琉球使臣来朝,也会特意请求赐予顾正臣著作,称其“仁政之源,治世之钥”。

某年冬,一场大雪覆盖京城。清晨,宫人发现钟山墓前多了一个人影。是一位盲眼老妇,拄杖而来,在碑前静坐整日。她是谁,无人知晓。只听她喃喃自语:“相公,我来迟了……但我记得你说的话,活下来,好好活。”

直到暮色四合,她才缓缓离去,足迹深深浅浅,消失在雪中。

多年以后,史官撰《新编大明纪事》,特设“文明转折”一章,开篇写道:

“自顾正臣逝后,大明渐弃专制之旧轨,步入共治之新途。非因一人之力,实乃万民之心共鸣所致。然追根溯源,必始于那一夜,病骨支离之人伏案疾书,以生命点燃火把。此后百年,薪火相传,终成浩荡洪流。”

而在遥远的未来,当考古学家发掘出那些刻有“五色土坛”遗迹的遗址时,他们会惊讶地发现:每一捧泥土中,几乎都夹杂着一小片纸屑??那是被风干的《民生辑要》残页,墨迹模糊,却依旧可辨: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