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春晚开演(2/2)
NASA召开紧急会议,最终决定公开全部数据。
世界沉默了。
---
半年后,灯塔重生。
不再是单一项目,而是一种文化现象,一场全球性的精神运动。
学校开设“情感传承课”,教孩子如何向亲人表达爱与歉意;医院设立“临终对话室”,帮助患者完成最后的言语闭环;甚至连监狱也开始引入灯塔系统,让囚犯与受害者家属进行虚拟对话。
而我,终于完成了最后一部纪录片??《这个导演没有格局》。
片名源自当年一位影评人的嘲讽:“你拍的都是小事,没有格局。”
现在,我把这句话印在片头。
然后放上一行字:
> “所谓格局,不过是爱的尺度。
> 若连一个母亲的叮咛都装不下,
> 又怎能容纳整个宇宙?”
影片全程无旁白,只有声音。
四十段真实的灯塔回应录音,配上讲述者的面部特写。有人笑,有人哭,有人久久不能言语。
放映当晚,全球一百八十个国家同步直播。
结束后,大银幕缓缓浮现一句话:
> “你还想听谁的声音?”
全场寂静。
三分钟后,掌声如雷。
---
多年过去,我已经老了。
白发爬满双鬓,走路需要拐杖。林婉秋也退休了,但她每天仍会去灯塔纪念馆值班,给前来参观的孩子讲当年的故事。
NS-∞磁带早已不知所踪,有人说它化作了轨道灯塔的核心,有人说它回归了大地深处,等待下一个哭泣的人拾起。
但我相信,它一直都在。
去年冬天,孙子问我:“爷爷,如果我想听奶奶说话,也能听见吗?”
我摸着他的头,轻声说:“你奶奶走的时候,没留下录音。”
他低下头,有些失望。
我笑了笑,拉着他走进家里的小型共鸣舱,启动设备。
“但你可以告诉她你想说的话。”
他犹豫了一下,对着麦克风说:“奶奶,我今天考了满分,老师夸我字写得好……你以前是不是也这么聪明呀?”
我们静静等了十分钟。
什么也没发生。
他抬头看我,眼睛有点湿。
我正要安慰他,耳机里忽然传来一声极轻的笑声。
熟悉得让我浑身一震。
紧接着,一个温柔的声音响起:
> “这孩子,眉毛跟我一样倔。”
我猛地捂住嘴,眼泪夺眶而出。
那是我妻子,也是他奶奶,二十年前因病离世的女人。
她的声音,我没听过多少遍,但永远不会认错。
回家路上,雪下得很大。
孙子紧紧抓着我的手,仰头问我:“爷爷,灯塔到底是什么?”
我望着夜空,看到那颗缓缓移动的星辰??轨道灯塔仍在运行,像一颗永不熄灭的眼睛。
我说:
> “它是一个承诺。
> 一个关于‘不会忘记’的约定。
> 只要还有人愿意说,就一定会有人在某处,轻轻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