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81章,借师助剿(1/2)

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得仿佛能点燃火药。周延儒则一脸盘算着逃跑的心思,崇祯帝自然不愿意接过这个黑锅。一脸愤怒的看着周延儒等人,周延儒却满不在意,天子愤怒好,最好直接把他罢免。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就要彻底

闹翻。

前首辅李标见状,心中一紧,赶忙站出来说道:“陛下当以大明的江山社稷为重,我等现在最重要的是击退大同贼寇,不然九泉之下陛下又有何面目见我大明历代的天子。”

李标只感觉前所未有的心累,大敌当前,朝堂之上却还在内斗。天子想要发泄怒火,周延儒这个首辅却一心想着逃跑。最让他无奈的是,朝堂上那些江南官员可以逃到江南去,可他老家就在直隶,下一步大同军就要打过来

了,他根本无处可逃。所以,他现在无比希望朝廷能停止纷争,将所有力量都用来对付贼寇。

崇祯内心的愤怒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但他也清楚,这片江山是他朱家的,周延儒这些人可以投靠叛军,也能逃到江南去,可他身为天子,却无路可逃。但他即便此时掌权改变现状,也无法扭转大局,弄不好还会帮东林

党人背了黑锅。

如今,大明朝廷内外交困。20多万精锐被大同军歼灭,整个北方已没有多少精锐之师。京营早已彻底荒废,兵部账册上虽还有10万人,但各种吃空饷的情况严重,实际能作战的只有两三万,而且这两三万人大多是老弱病

残。他们做土木工程或许还行,可让他们拿枪拿炮去抵抗强大的大同社,实在是强人所难。

朝廷现在只能在直隶招募了一些乡勇,又从天津卫和山东省调来了几支军队,加起来还不到3万。这一群乌合之众,怎么能打仗呢?

没有士兵也就罢了,朝廷现在连钱粮也没有。国库空虚是崇祯登基以来就一直没解决的问题,周延儒学大半年,依旧毫无办法。

崇祯沉默了半天,开口问道:“现在朝廷缺钱粮,缺兵源,各位爱卿可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周延儒眼睛一亮,只要天子愿意接过这副烂摊子就好。他马上说道:“现在征税征粮已然来不及了,臣想的办法就是朝廷先借直隶士绅、勋贵的钱粮,有500万两银子,500万石粮食,足够维持朝廷半年使用,勉强能应对大

同社。”

说着周延儒看着李标又道:“臣想来,这笔钱勋贵和地方大族深受皇恩,他们现在肯定是愿意毁家纾难的。”

李标一愣,没想到周延儒居然盯上了自己。他赶忙看向钱谦益、文震孟两人,可这两人却面无表情,眼观鼻,鼻观心,好像大殿中发生的事情与他们毫无关系。

他又看向黄道周、刘宗周二人,二人说道:“我福建行省的乡绅愿意与朝廷共进退,臣这就去福建召集地方乡绅捐钱捐粮,组织大军来支援朝廷。”

李标听了,只是无奈地叹了口气。等他们从福建带着钱粮赶来,直隶早就沦陷了。他知道这一刀躲不过去了,原本的北方盟友也彻底土崩瓦解。吕维祺被大同军抓住关了起来,一代大儒沦为囚徒,实在悲惨。

山西行省的韩?老家也沦陷了,整个山西行省没几个州县还在朝廷手中,他已经成为无根之木,让他们出钱出粮根本不现实,如今只剩下他一个人。

于是李标咬了咬牙道:“老臣可以想办法动员直隶的大户,让他们借200万两银子和200万石粮食给朝廷。”

崇祯点了点头,说道:“爱卿忠君爱国之心朕能感受到,剩下的钱粮勋贵出,朝廷养了他们200多年了,是到他们出力的时候。”

一直躲在角落里,对朝政漠不关心的勋贵们猛然惊醒。天子刚刚说什么了?

直隶大户出200万两银子和200万石粮食,那剩下的300万两银子和300万石粮食不就要他们出吗?这怎么能行!

他们刚想站出来反对,却看到满朝文武大臣都用恶狠狠的眼神盯着他们,连天子看他们的眼神都极其凶恶,大有他们敢拒绝就直接把他们吃干抹净的意思。这种场景吓得他们不敢发声了。

成国公朱纯臣知道这一刀躲不过去了。徐晨在中原大规模清洗士绅大族,他也明白投降也没有好下场,倒不如花这些钱重新赢得天子的信任。

于是朱纯臣站出来说道:“臣等深受皇恩200余年,朝廷有难,臣等愿意捐出家产帮助朝廷渡过此劫。”

崇祯和大明的臣子们这才满意地点点头。然而即便是解决了钱粮问题,没有一支强军依旧挡不住大同军。

崇祯皱着眉头道:“现在钱粮有了,但兵员怎么办?即便贺涵带着新军南下,就这3万新军,哪里可能是几十万大军的对手?”

朝堂上再次陷入沉默,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大同军的强大是众人有目共睹的,他们不但野战能力出众,攻城更是一绝,以至于朝廷想要依靠城池防御都难以做到。可如今,朝廷到哪里去寻找机动的兵员呢?

此时,周延儒不断地用眼神示意成基命出列,成基命却装作没看见,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其实,他们昨天晚上的确想到了一个可行的办法,甚至可以说是大明朝目前最好的出路,只是这个办法一旦说出来,容易让人遗臭万

年。成基命哪怕不当大明的官员,也不敢轻易开口。

崇祯坐在龙椅上,将他们的小动作尽收眼底,冷笑一声道:“看周阁老的表情,想来阁老是有办法弄到军队了。”

顿时,所有朝臣的目光都齐刷刷地看向了周延儒,眼神中既有期待,又有一丝审视。这段时间,多少人妒忌周延儒大权独揽,现在有多少人想看他的笑话,你把天下弄得如此乱糟糟的,现在有办法就赶紧说出来,别想着逃

跑。

周延儒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出列道:“中原大军虽然被大同军剿灭,但朝廷却也不是无可用之兵,宣大、蓟辽还有近十万精锐驻守。”

马上就有大臣反驳道:“这些大军都是要驻守边塞防备女真人,如何能调动?”

周延儒清了清嗓子,说道:“现在朝廷都要被贼寇覆灭了,女真人已经不是朝廷头等的大敌,而是大同军。既然大同社不愿意和朝廷议和,臣提议先和辽东的女真人议和,借师剿匪,把整个山海关以北的土地作为交换的筹

码,借女真人10万精锐,再加上朝廷的10万精锐边军,如此20万大军,可与大同军一战。”

周延儒的话刚一出口,整个朝堂就像炸开了锅一样,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脸上满是震惊和愤怒,女真人和朝廷打了十几年,现在不但要与他们议和,还要借他们的兵来围剿贼寇,大部分朝臣还是不能接

受。

黄道周更是怒不可遏,他涨红了脸,大声说道:“陛下,周延儒是奸佞小人,万万不可听他之言。”

刘宗周更是气得浑身发抖,怒吼道:“臣请斩了周延儒这小人。朝廷即便是败给了大同社,那也不过是天命不在我大明,周延儒你这个奸臣却想让异族入关,你这是想让我大明重演当年蒙金之事吗?”

说完,刘宗周直接冲向了周延儒,想要在这朝堂之上直接打死他。周延儒吓得脸色苍白,拔腿就跑。他年轻力壮,跑起来一时间刘宗周和黄道周追不上。两人跑累了,加上有朝臣在一旁拉着他们,这场闹剧才得以结束。

周延儒喘着粗气,连忙辩解道:“陛下,臣出此策毫无私心,皆是为了我大明万里江山。”

崇祯此时的怒火已经压抑不住了,他本以为周延儒是想把丢失北方的黑锅丢在自己身上,却没想到还要把引进异族的黑锅也甩给他。做了这种事,他就要和宋徽宗、宋钦宗这样的昏君一样背负千古骂名。

崇祯直接冲下龙椅,对着周延儒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这一幕让所有人都惊呆了,在这朝堂之上,有文官动手,武将动手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天子殴打臣子还是第一次出现。

周延儒吃痛,一边躲闪一边说道:“陛下,臣这也是为了大明的万里江山。”

但崇祯听到这话更来气了,他怒目圆睁,大声吼道:“你勾结异族,还说为了朕的江山,朕今日就要打死你这个奸臣。”说着,手中的力气又大了几分。

这个时候,其他臣子反应过来,纷纷上前拉开了两人。周延儒还想保住自己的名声,继续辩解道:“陛下,这是拯救大明江山唯一的方法,臣无私心?。”

崇祯冷哼一声说道:“你说没有私心,只怕是不敢有私心吧,大同军要的是你们的财产,要的是你们的土地,但偏偏就是不要你们,所以你这个奸臣想要投贼无路。”

崇祯的话让不少人都尴尬,眼神都躲闪起来了,这朝堂上绝大多数人还真有这种想法,要是大同军保证他们的财产和土地,他们早就投降了。

没有千年的王朝,但有千年的世家,原本游戏规则就是,天下动乱的黑锅要朱氏一家人背负,大家可以轻装上阵,最多老一辈装装大明的忠臣孝子,不出仕大同社,把牌匾立的高高的。年轻一辈没有包袱,可以再次延续家族

的荣光。

偏偏这次遇到了一个蛮不讲理的徐晨,他把天下动乱黑锅扣在他们头上,要让他们也陪着朱氏陪葬,更关键的是士绅编造的黑幕给掀开了。

用直观了当的数字告诉所有人,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士绅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天下动乱,他们才是最主要的根源,大同社要毫不留情的清洗他们,把他们赶下历史的舞台。

天下怎么会出这样一个愣头青,这种事情怎么能正大光明的写出来,昭告天下的百姓。

你把这黑幕掀开,你大同社以后如何盘剥天下的百姓,如何延续家族的传承?

你不会真相信儿子英雄,老子好汉这一套吧,认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可以和天下万万的草根百姓竞争。

你这不但是砸了天下士绅的饭碗,也把你大同社的饭碗给砸了,不为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不为家族的延续,你这么玩命打天下做什么?

大明的大族最恨徐晨这种坏天下规矩的人,就是这些人一步步的推动,让他们的权力日渐衰落。要是老祖宗的规矩还在他们哪里还用努力考科举,直接凭血脉就能继承家族的荣耀。

魏晋风骨多么让人向往,那是个多美好的时代呀,哪里像现在,做个官还要给朱家当奴才。大同社的徐晨甚至连奴才都不愿意让他们当了,简直是岂有此理!

周延儒道:“臣万万没有此想法,陛下不信任臣,臣可以告老还乡。”

崇祯冷笑道:“借师助的话不要再说,如果上天要收走大明的天命,我朱氏再做左布衣又如何?”

黄道周和刘宗周两人恭敬行礼道:“臣也愿意陪着陛下成为一介布衣。”

不少臣子听到了崇祯皇帝的这番话,内心都在哀嚎,天子你愿意做布衣,但我们可不愿意,历来改朝换代,前朝的皇室能做个布衣,那已经是上上之选了,但我等如果真成了布衣,那家族就彻底无望了。

尤其是那些从底下爬上来的人,更加明白这条路的艰辛,那是天分,努力,机遇缺一不可,他们即便是重走一遍,都没有把握继续走到这个位置,更不要说新朝还会限制他们的家族。借师助,多么好的策略,您为什么就不

听呢?

这场朝会就这样在一片混乱和不欢中散了,大明朝廷的困境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而周延儒的提议更是像一颗炸弹,在朝堂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也让君臣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

坤宁宫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崇祯满脸怒气,他实在忍不了心中的怒火,随手砸了不少茶盏来发泄。宫女,侍卫和太监们战战兢兢地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

王承恩担忧地劝道:“陛下,您可不要气坏了身子,这些臣子不值得。”

崇祯气得满脸通红,大声说道:“满朝皆是奸臣,真后悔没有听贺卿的话,几年前要是组建了保皇党,朕也不会困居在这紫禁城当中。”

自己现在不仅成了徒有其表的牌坊,还成了背锅的对象,这怎能不让他气愤。

就在这时,曹化纯匆忙冲进来,大声说道:“陛下,贺总兵的书信。”

崇祯眼睛一亮,急切地说道:“快拿过来!”他接过贺涵的书信,迫不及待地打开,仔细阅读其中的内容。

书信中,贺涵根据大明此时的局势,为崇祯划定了出路。虽然当时贺涵还不知道洛阳城已经沦陷,但他根据大明此前的战报,就已经敏锐地判断出洛阳城不可守,甚至直截了当地告诉崇祯,整个北方已经守不住了。

他建议崇祯放弃北方,从天津卫渡船,南巡江南,这是大明唯一的生机,北方干旱连连已经不可守,但南方却是大明的财政来源,湖广更是大明最大的粮仓,掌握江南朝廷还有喘息之机。

贺涵还指出,从这次的大战已经可以看出,大明边将门勋贵已经彻底腐化,难以作为天子的屏障,更不可能抵挡得住大同军。大明即便是有权有粮,但如果军力太差,依旧会守不住江南之地。

崇祯看到这里,不禁感叹道:“贺卿真是明见万里。”

他已经知道了洛阳城沦陷的详细情况,了解到大明将门在洛阳沦陷时的所作所为后,他已经不再生气,而是感到无比的绝望。

这些人已经不能用蠢笨如猪来形容,他们被大明的潜规则固化,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哪怕是傻子,也不会在打仗的时候收缴士兵手中的钱粮。也正是因为这一战,崇祯彻底对大明圈养了200多年的勋贵和将门失望了。他明

白靠这些人,大明的江山再广大,也会被他们全部葬送。

崇祯继续往下看,贺涵在书信中还提到,陛下去江南之后,若想保住半壁江山,只有和江南的士绅结盟,此战之后,东林党的名声已经彻底臭了,陛下要抓住机会主动组建一个属于陛下的党社,以此稳定江南的政局,避免党

政争继续激化。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