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265章,功臣年金(2/2)

徐晨想了想,说道:“有功要赏,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徐晨这话让所有人都露出了笑脸。但很快徐晨又说道:“但像大明朝这样世袭罔替的赏赐,大家就不用想,从大明的勋贵就能看出,这种制度只能养出一批蛀虫。”

“不过都督府会按照你们的功劳,参军的年限、职务,进行俸禄和其他补贴,弄一个功臣年金的制度。不过具体多少都督府要商议一番。”

张献忠等人听到这话,满脸露出喜色,他们知道,都督许下的诺言就没有不实现的。有了徐晨的保证,他们心中的担忧也渐渐消散。

都督府内,气氛略显凝重。

李文兵皱着眉头,脸上带着些许埋怨对徐晨说道:“我等刚说要清理功臣思想,您又弄一个功臣年金出来,这不是出尔反尔嘛。”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似乎对徐晨的决定不太理解。

徐晨却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想要一步到位何其难,往往是进三步退两步。能让他们放弃世袭罔替成为勋贵,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转变观念。”

李文兵还是有些担忧,接着说道:“人心难测,我只怕他们贪心不足,想要得寸进尺。现在有功臣年金,等过几年又想世袭罔替,甚至弄出爵位。张献忠这油滑的家伙,我敢肯定,他只要有机会绝对会为都督你披上龙袍。到

时候局面就不好控制了。’

刘永却有不同的看法,他笑着说道:“我认为这挺好,他们为都督府出生入死,都督府给他们一定的优待也是应该的。最重要的是稳定了人心,大战将近,军心士气最重要。如果因为不给他们一点好处而导致军心不稳,那才

是得不偿失呢。”

徐晨也点头表示赞同,说道:“这就要靠我们和后面天下的百姓。当天下的百姓认为勋贵有存在的必要,那么就有他们存在的土壤;当所有人都认为勋贵不需要存在,那么张献忠他们也不敢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们要引导百姓

树立正确的观念,让他们明白公天下的好处。”

倒是郭铭问道:“都督,这个功臣年金的标准如何制定?”他一脸认真,拿出纸笔准备记录。

徐晨想了想,说道:“就以各级的俸禄标准来制定。俸禄是多少,再给他们相等的功臣年金。在他们退休之后则按照两者相加的标准制定厚生金,一直到他们离世。不足20年,则以20年为标,把余下的钱财交给他们的后

代。以这个为准则,你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制定标准,制定好之后,在公民议会上进行表决通过。”他的思路清晰,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很周到。

要是只花这点钱,就能买断功臣对封建权利的向往,让大同社有合理的理由对付那些封建裙带关系,徐晨认为很值得,更加重要的是有了这笔丰厚的厚生金,后面退休制度执行就容易多了,这些银子就当是杯酒释兵权了。

而后,徐晨看向刘永和李文兵,郑重地说道:“接下来这段时间就要拜托你们了。安排好公民议会,同时要准备好战略物资的准备。公民议会结束之后,我大同社要准备正式对大明发动全面的进攻。这是一场关乎大同社命运

的大战,容不得半点马虎。”

“遵命!”刘永和李文兵齐声回应,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决心。

接下来几天,整个都督府各安其职,忙碌起来。刘永负责安排战备物资,他每天都在仓库和运输线上奔波。通过轨道马车,大量的战略物资不断地运往潼关和延安府、吴县。

此次大战,大同军兵分两路,一路杀向中原,而后再从解州攻入山西省;一路则从吴县渡过黄河,杀入山西腹地,而后两路合击攻向太原城。进攻中原的内陆兵马,一路攻克洛阳之后再会北上进攻京城。

徐晨现在已经不打算逐个吞并北方了,今年的灾情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他回忆了一下崇祯后几年的天气情况,因为他不大喜欢明朝的历史,了解的也不多,但看到临高启明上说,除了崇祯二年,崇祯其他的年份都有大灾。

这反而让徐晨下定决心了,再让大明这些虫豸治理下去,北方的百姓只怕要折损过半,还不如直接一口气统一北方,联合北方的百姓修水利抗旱。

而李文兵则负责接待各地来的公民议员,他热情地迎接每一位议员,为他们安排好食宿。同时,他还精心准备好汇报今年的各项数据,将大同社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问题详细地整理出来,以便在公民议会上能够清晰地呈现给

大家。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