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封建土地论》(2/2)
徐晨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他建立的是一套独特的体系。他是一个生活在工业化时代的人,习惯了组织化、标准化的生活,并且将这种习惯带到了大同社。
在军事方面,大同社的火枪、火炮追求标准化和精确化。零件要标准化、通用化,火药定量也要标准化,生产的子弹炮弹也追求标准化,尽量使其威力和射程达到一致。对军事的训练更是如此,班排一级有详细的训练手册,
连营一级也有专门的训练手册,旅师一级也有训练和作战的手册。各级体系完善,分工明确,把作战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所以在大同军当中,没有哪个人是不可缺少的,也不存在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问题。
因为大家用的都是同一套的练兵守则和作战方略。这个连长调到那个连一样可以指挥士兵作战,这个团长调到那个团也是一样可以指挥作战。
徐晨也不怕大同社的将领离开,因为离开了这套工业化的作战体系,除非他们能重新打造一套这样的体系,不然的话他们学的本领连三成都发挥不出来。
而且除了军队之外,这套标准也在都督府普及。现在村一级有村守则,乡镇一级也有政务手册,后面县,府乃至整个都督府都在逐步完善相关标准。徐晨召集那些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统计他们日常会遇到的任务,然后按照
标准化制定处理这些任务的流程,再根据他们日常处理政务的表现进行考核。
这套体系虽然只是刚刚出现雏形,却让大同社的成员们极其难受。毕竟他们是封建时代的人,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心理,都深受封建时代生活习性的影响。现在一下子被徐晨拔高到近工业时代,各种规章制度让他们觉得如同
枷锁一样捆绑住了自己,让他们感觉到极其难受和挣扎。
但这套制度对大同社非常好,大同社本就是一个为工业化体系搭建的,需要的官员比封建时代多了10倍,处理的政务也比封建时代的政务多几十倍,而这套体系可以最低廉的价格,最短的时间,把有文字基础的读书人,培
养成为一个相对合格的政务人员,可以处理一方面事务的主管。
而之所以大同社内部没有爆发巨大的矛盾,主要是因为都督府在快速扩张。不到5年的时间,大同社从占据一县之地变成了占据整个关中。单以地盘而言,大同社已经不比大明差多少。在这5年当中,有无数的大同社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