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219章,都在清田(2/2)

贺函恭敬地点点头,说道:“学生明白。”

随后,贺函带着秀子营和神机营踏上了去往天津卫的道路。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6月6日,长安城。

这座古老的城市在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后,逐渐恢复了生机,粮价降了,其他的物价也降,大同社的大基建让所有人都有了差事,街面上的乞丐流民也通通消失,大同社发了全新的衣服鞋子,把他们组织起来,戴上藤帽,手

套,通通去打灰。城市当中的垃圾被清理出来,破旧的房屋被拆除,新的小区快速建设当中,整个长安城就像一个巨大的工地一般,嘈杂,热闹,富有生气。

天量的财富从顶层流向整个关中,快速的恢复着关中的元气。现在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半年前的末日的景象就仿佛成为了噩梦一般消失了。

洪承畴府

“砰砰砰!”两个大同社的工作人员在拍大门道:“屋里有人吗?”

一个老人打开门道:“两位官差有何事?”

“俺叫侯勇,俺叫侯远,我们是来登记人口的。”两人说道。

“老吴,谁来啦?”洪承畴听到外面的动静,从书房当中走出来。户外强烈的阳光让他一时感到不适,他用手挡住阳光,过了一会儿才适应。

这段时间洪承畴收集了大同报,从开刊以来的所有报纸,徐晨写的文章小说,他通通都看了,但他越看越迷惑,徐晨肯定是有学问的人,但他这套学问和整个大明格格不入,大同理论在大明其他地方也找不到这套理论的源

头,如果是徐晨自创了大同理论,但大同理论看上去很成熟,这就有点反常识了,哪怕儒家的理论,孔夫子时代和大明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这段时间他研究大同理论都研究的有点迷茫了。

老吴道:“老爷,是官家的人。”

侯勇道:“俺们是代表都督府来登记户籍的。”

洪承畴当即请二人来到大厅,侯远拿出纸和笔,准备记录。

侯勇道:“先生你的姓名?”

“洪承畴。”

“你是游学,做买卖,还是长安的本地人。”

洪承畴问道:“这有区别吗?”

侯勇道:“区别大的很,如果先生是游学的俺们就给先生办个临时暂住证。

因为关中旱灾还没有结束,粮食紧缺,每人每个月只能按户籍领五十斤麦子,当然如果先生吃得土豆,玉米,红薯,这些杂粮可以随便购买。

同时先生你是长安本地户籍,愿意做工,俺们可以介绍一份差事给你,当夫子工钱最低一两,如果先生吃的苦,愿意去偏僻的山村工钱可是有二两的。

愿意种地,俺们可以跟你登记个农籍,可以分到30亩土地,如果你嫌这些地不多的话,敢吃苦,不怕死,可以去甘肃镇,那边一户可以分100亩地,但农闲需要参加军训,要抵抗外族人,除了打仗也没啥缺点,而且打仗好

呀,打仗能立功,升官快,赏赐丰厚。”

明户籍,严法度,战士闻战则喜,这大同社倒是有几分暴秦的姿态。

他这段时间虽然两耳不闻窗外事,但通过大同报,他知道这段时间大同社在整个关中均田和登记户籍。

户籍清楚了,就知道自己治下有多少人口,田籍清楚了,就知道治下能征多少税,更关键的是大同社把土地和军事挂钩,知道了多少人口和土地,就知道能征多少兵,大同社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在为战争做准备。当他们清田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