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94章,要改变世道的人(1/2)

女真人营地,中军大帐。

站内一圈光溜溜的脑袋杵着,神色玩味的看着现场的表演。

镶白旗旗主阿济格拿着马鞭,不断打在一个壮汉的身上,声音极其响亮,啪啪的音爆声不绝于帐内。

不过现场的旗主也看出来,阿济格也就在他们面前表演一番,谭泰穿着三层重甲,拿刀砍都未必能破甲,一条马鞭有个屁用,但这一幕却吓到他后方几个汉军旗的将领浑身发抖。

阿济格怒道:“我金国骑兵纵横沙场,无一败绩,亏得你还是战场的老将,一战打没半个甲喇,你怎么还有脸回来。”

皇太极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十二弟不要气坏了,那秀子营不就在京城,明日我们报了仇就好。”

阿济格看着后面的汉军旗道:“主子还没退,你们这些奴才倒先跑了,留你们不得,来人把这些狗奴才给砍了。”

汉军旗将领惶恐求饶道:“十二贝勒饶命啊,十二贝勒饶命啊!”

但根本就没人理会他们,几个女真士兵,把他们押到帐外,一刀砍了首级,而后把他们的脑袋吊在营地最高处,震慑全军。

帐内安静了一会儿,皇太极道:“大家议议这个秀子营,谭泰,你和他们打了一仗,算是最了解他们的了,说说你的看法。

谭泰跪着磕头道:“这支明军,枪多炮猛,从距离他们100步开始,奴才就开始遭受他们的火炮进攻,明军的火炮非常奇怪,口径大但火炮却轻,两个人提着即可自由移动,炮弹威力极大,靠近一丈范围内,皆七窍流血而

死,他们还有一种能拿在手里的火器,只能?十几步远,但威力也不小。

最后就是他们的火枪极其犀利,穿着三层重甲依旧扛不住他们的火枪,奴才在战场上找到了几枚弹丸,皆有半两重,比鸟枪弹丸重了好几倍,敌人的火枪应该和我金国的重箭一样,射程虽然近,但威力大,可破甲。”

“最后就是这股明军披甲率级高,和我金国勇士一样,都是身披多重重甲,除了战斧战锤这些重型武器外,一般的刀剑伤不到他们,弓箭也得用重箭靠近30步射击。此外他们的战斗意志也极其强悍,奴才在50步外用箭骚扰他

们,但却影响不到他们,他们火枪开火的距离几乎全在30步。”

听完谭泰的话,现场各旗其主脸色都凝重起来,他们把自己带入谭泰的处境发现也没什么好办法。

莽古尔泰道:“察觉到这支军队的缺陷了吗?”

谭泰想了想道:“奴才发现这支明军枪头安装了一柄刺刀,但对铁甲来说作用不大,近战能力虽然远超过其他明军,但却远远不如我金国的勇士,只是奴才没办法靠近他们。”

旁边的二大贝勒代善则不停的转着手中的不解道:“明军,要不穷的像叫花子,要不就是胆小的像狐狸一样,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异类,要不是他们使用的是火枪,说他们是我八旗勇士也不为过。”

莽古尔泰不服道:“我军的骑射威力还没发挥出来,如果在野外30步的距离,也就是两鞭子的时间,俺只要以散阵冲击他们,他们射完一轮火枪之后,就轮到他们的马刀发挥威力。”

其他几旗主想了想也认可的点头,把火枪除掉,秀子营就是一支重步兵,骑兵对付重步兵的办法太多了。

皇太极却想的更深,的确这支军队还有很多缺点,近战不行,野战也容易被骑兵压制,关键是这支军队能打敢打,只要把他们训练到30步开火枪就可以,但他八旗勇士却要养18年才能上战场。

皇太极道:“他们的火器太犀利,能极大拉平和我女真勇士的差距,而打造火器则是明国擅长的事情,要是明国推广秀子营,我金国就危险了,这支军队留不得。”

莽古尔泰道:“敢和我国勇士正面对战的确留不得。”

这也是努尔哈赤时代就留下来的传统,集中优势兵力歼灭那些敢和他们野战的明国精锐,明国的勇士死光了,留下的那些都是虽然看上去像老虎,但胆怯的像兔子一样的精锐。

阿济格道:“八哥,这次再让小弟打一次先锋,某这次定了不了这支明军。’

皇太极想了想道:“这支明军强大,我派镶黄旗支援你。”

阿济格感谢道:“多谢八哥。”

话分两头,皇太极在想着如何干掉贺涵的时候,贺涵也在想办法干掉他,不过他很快就遇到各种麻烦了。

京城,永定门翁城。

贺函冷着脸问道:“陛下答应过给我秀子营3万斤火药,为什么只剩下不到2万斤?”

要是光剩下2万斤,他还不至于这么生气,关键那些火药不是受潮了,就是各种原材料分离,要重新装配,大战将近,他哪来那么多时间?

兵部官员淡然道:“京师也要护卫火器,仓库里就剩下这些了。”

贺函气愤拿起一把战锤,在边上的城墙磕了一下,战锤顿时断成两截。

他怒道:“女真人都打到京师底下了,你们就给一些这样的东西来糊弄勤王的大军。”

他需要的重型武器更差,数量少了不说,大部分都是锈迹斑斑,根本用不了,也就是那十门红衣大能用,但他在那三门铜炮身上看到了不少刀劈斧砍的痕迹,显然这些人都想在铜炮身上刮下一层,只是没有做到。

“总兵,你一下子要5000辆重型武器,这么短的时间,我兵部到哪里去找,能找出这些已经是我们兵部翻了五座军库了,贺总兵你将就着用一下吧。”

“你们就这样苛待勤王之师,某要上报天子。”贺函怒道。

简直不可理喻啊,这些兵部的官员,难道真认为女真人打不进京师,他这一路行军了上千里到底是为保护谁?

兵部官员淡然道:“总兵你即便是上报了天子,但没有的东西我兵部可拿不出来。”

这个时候耿如杞拉着贺函,张鸿功则拉着兵部的官员道:“贺总兵他还不懂规矩,大人我们来交谈。

兵部官员嘲讽道:“不要以为打了几仗。就可以居功自傲,这里是京师,不是乡下地方,总兵不比永定河的王八大多少。”

兵部之所以这样为难贺涵,主要是想捞回自己的份额,孙承宗直接把赏银交给了贺函,这就是坏规矩了。

兵部的规矩可是从他们过手就要漂没三成,没这道程序,他们上上下下不好交代,老朱家就给那么点俸禄,怎么能养活得了家小。

但孙承宗是两代帝师,人家亲手把银子交给贺涵,兵部也得罪不起。但得罪贺涵这个外乡总兵他们还是敢的,所以就有眼前这一幕了。

张鸿功把这个兵部官员拉到一旁去。耿如杞宽慰道:“你仕途太顺了,秀子营成立之初就有杨都堂和岳都堂庇佑,这不是好事,像今天这种情况,才是我大明军人的常态,现在你已经是总兵了,没人再庇佑你了,你要学会和

上上下下打交道,要和光同尘。”

贺函道:“我大明的将军就是因为做多了这种事,个个损人利己,所以才会让女真人能逐个击破。这种坏规矩不改掉大明是没有希望的。”

耿如杞听完露出一种不知道是嘲讽他,还是嘲讽自己的笑容道:“果然还是太年轻,以为自己一个人就能改变这世道。”

贺函反驳道:“我见过改变世道的人,要不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就追随他了,如果我也和大明其他将军一样,那秀子营就没必要成立了。”

耿如杞还在想贺涵口中那个能改变世界的人的时候,张鸿功道:“我已经和兵部的官员谈妥了,我们拿出1万两银子,他们会拿好的武器装备出来的。

而后他还担心贺涵不答应道:“战事要紧,战事要紧。”

贺函咬牙道:“好,某拿银子。

崇祯二年(1629年)12月11日。

秀子营在在永定城门前布置战场,民夫和秀子营的士兵,挖壕沟,堆矮墙,最外层在设置拒马,想尽一切办法让这片地区变得不适合骑兵驰骋。他知道骑射女真人最强大的战术,也是秀子营唯一的弱点。

而大明其他总兵和他们的军队像满桂,侯世禄,马世龙等人4万军队。分别守着秀子营的左右两翼。

右翼的满桂对孙祖寿道:“年轻人真不知死活,打了几仗就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了。”

孙祖寿道:“这对我等来说是好事,这一仗是天子硬要打的,如果没有贺函的话,将军以为出战的会是谁?”

满桂想了想,露出一丝害怕神情,在女真人入寇之前,天子最信任和重用的就是袁崇焕,袁崇焕之后就是自己,这一点满桂自己都承认,他一个蒙古人不但做到了大同总兵的位置,这次指挥勤王大军总兵官也是他,可以说他

是帝师之下,大明军方第一人了,天子如此厚重他,他要不敢拼命,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但敢拼命是一方面,拼不过又是另外一方面。要是没有这个贺函冒出来,自己出战的可能性最大。此时满桂训练的精锐早和女真人拼光了,他手下这些乌合之众大部分都是招募京城的市民百姓,但这些人偷奸耍滑,根本就不

是一个合格的兵员,自己这个总兵都为他们背了不少的锅,但凡有选择,他都不会要这些兵。

满桂现在脸上露出一丝庆幸的表情道:“这样说本官还要感激这贺涵。”

孙祖寿道:“总兵还是想办法打好这一仗再说吧,秀子营如此强大,总兵又如何保证女真人不会进攻我等。”

满桂忽然忽然觉得自己身上的伤口特别痛。

“报,将军女真人前来进犯,我等已经被压制的不能靠近女真人的营地。”骑兵队长姜护道,比骑射的本事这方面还是女真人更占优势。

贺函看着西南方向的天空,一股巨大的烟尘冒出来道:“收回所有的探马,女真人来了。派人去请天子移驾永定门,各千户队各归其位,做好战斗的准备。

“遵命!”

“伍,你去把京观做好,务必让皇太极第一眼就能看到。

“遵命!”

是的,贺函之所以敢确定皇太极和自己死磕,就是想到这个办法。

话分两头,皇太极浩浩荡荡的带着4万女真人主力出现在永定门下。

“报,大汗,明军有五万人列阵在城外,右翼是满桂部,左翼是马世龙部。”

皇太极笑道:“全是败兵之将,明国没有精锐了。秀子营是不是在布置在中军!”

探马冷汗直流道:“是的,但我部发现一座京观,应该是前天战死的勇士。”

皇太极脸色难看道:“狂妄。”

其他八旗旗主听到这话个个脸色难看,从来没有一支明国的军队敢这样挑衅他们,莽古尔泰更是咬牙切齿道:“我金国自起兵以来还没受过这样的侮辱。八弟,让某去砍了那贺涵的脑袋。”

阿济格道:“八哥,让我来砍一下贺涵的脑袋。”

女真人在场的五大旗主个个请命,要砍一下贺涵的头颅。

但皇太极想了想道:“不要跟着明军的步伐走,按照我们原本的计划,正蓝旗去左翼压制明军,正白旗去右翼压制明军,十二弟,你带着镶黄旗去灭了秀子营,你损失多少兵源,八哥给你补充多少,这次的战利品也是给你五

分之一。”

“喳!”

“镶白旗,镶黄旗的勇士跟我走。”

“驾!”两旗女真人杀向贺函部。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