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59章,镇北都护府与公民议会(1/2)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12月28日。

延安府的肤施城被冬日的寒冷笼罩着,但在大同社的会议厅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经过一年的征战,大同社的领地面积扩大了三倍,人口也增加了一倍,如此巨大的发展成果,自然需要对所有成员开一个总结大会,共同回顾这一年的成就与挑战,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会议厅宽敞明亮,两百多大同社的吏员、作坊的管事和军官们齐聚一堂。他们围坐在会议桌旁,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的神情。

贺六坐在座位上,眼神中满是羡慕地看着王二和高大壮两人,感慨道:“今年俺是看着你们打了一年的仗了,可这边却是一点动静都没有,真是憋闷得慌。”

王二笑着拍了拍贺六的肩膀,打趣道:“太原镇连义军兄弟都打不过,哪里敢持你贺六的虎须啊,他们心里清楚,要是招惹了你,那可没好果子吃。”

张献忠也在一旁附和道:“都督如果打关中,自然就用上兄长你了。到时候兄长立下的功劳肯定会更大,说不定能成为咱们大同社的大功臣。”

然而,高大壮却摇了摇头,神情严肃地说道:“都督要屯垦河套,钱粮都用在河套上了。如果明年朝廷的军队不招惹我大同社,都督估计不会出兵。毕竟屯垦河套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我们

的精力都放在这上面。”

王二等人听了,仔细想了想,纷纷认可了高大壮的想法。都督做事情一向沉稳,不紧不慢。今年扩大了如此多的地盘,的确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和巩固。

贺六听了,神情有一丝暗淡,原本期待着能在战场上大显身手,现在看来希望要落空了。

倒是张献忠笑着宽慰道:“都督的想法虽好,但朝廷只怕不会如我们的愿。

大家不要忘了,崇祯小皇帝才登基一年就损失了边之一的榆林镇。小皇帝今年不到二十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他能忍下这口气吗?

只怕要不了多久,朝廷的大军就会主动进攻过来了。到时候,咱们都有仗可打。”

几人听了,眼前一亮,心中又燃起了希望。

而在会议厅的另一角,刘永、李文兵等政务人员则围在一张巨大的河套地区地图前,认真地听着陈子昂讲解。

陈子昂指着地图,神情激昂地说道:“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有了河套平原,哪怕是整个关中的流民过来,我们大同社也不用害怕了。按照二虎探查的情况来看,前套后套可以开拓的田地超过了千万亩。这两地开拓出来,马

上就能成为我们大同社争霸天下的资本,就好似暴秦当年修郑国渠一般,为秦国的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文兵听了,沉思了片刻,然后说道:“怕没有那么容易。当年以秦国的国力修建郑国渠就用了十年时间,整个郑国渠浇灌的土地也就是400万亩。而我们要开拓整个前套后套,工程量比大秦多了好几倍。真要把河套开拓成

为塞外江南,还不知道要花多少个十年。

有这功夫,我们夺取整个关中,而后趁着奢安之乱尚未结束,乘机攻占巴蜀,如此我大同社则有秦灭六国的战略态势。”

刘永却摇了摇头,耐心地解释道:“我们不能生搬硬套战国的情况。别的不说,光我大同社的积累就远远不如大秦。征服关中需要的官吏,我们没有准备好;占据整个关中,需要十几万兵力,我们也没有准备好;整个关中有

上百万流民,我们也没有足够的粮食赈济他们。我们要建设一个大同世界,不是朱明天下,要保证百姓能活下来,不能只考虑扩张,而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情况。”

李文兵却满不在意地说道:“粮食不是问题,关中的地主士绅手中有粮。关中8府、21州、95县,按照我们在米脂县弄到30万石粮食来推算,整个关中可以弄到3000万石粮食,这些粮食养活关中百姓一年不成问题。

而且整个关中的童生、秀才等读书人有几十万,招揽他们为小吏,管理关中不是问题。

我们大同社实行的是耕战体系,关中税收占据大明税收的一成,以此来推算,整个关中有8000万亩田地,按50亩地出一丁来计算,我大同社则可以征召160万士兵。”

陈子昂听了,不禁咂舌道:“兄长,你这太疯狂了。如此大范围的扩张,我大同社必然被大明士绅腐化,而且我们也难以组织起百万大军。你这种想法是在拿我大同社来冒险,用都督的话来说,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我们不

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刘永也严肃地说道:“文兵,你这让我想起了历史上投鞭断流的苻坚,他就是在最兴盛的时候,一败而亡,百万大军说的强势,但谁有能力组织这百万大军?

都不说你招募百万大军的疯狂了,要是大量招收没有考验的读书人,我们大同社只怕要腐化成为大明朝廷,到时候我们十成力只能落实一成,那可就麻烦了。”

李文兵听了,无奈地叹了口气。他也知道自己这战略太疯狂了,只是看到不断涌入延安府的灾民,内心就无比愤怒,不愿意看到腐朽的大明王朝继续存在下去。

就在气氛热烈讨论的时候,突然有人喊道:“都督来了!”

众人纷纷转头望去,只见徐晨带着桑文缓缓走进议事厅。众人看到桑文微微隆起的肚子,都露出了安心的笑容。自从徐晨和桑文成亲,如今桑文已经怀胎六月了。

大同社在吞并整个榆林镇之后,社员们对于他们能获取天下有了极大信心,都督的后代则成为他们最关心的事情了。这点即便是徐晨也很难改变他们脑海当中的封建思想,他们已经把徐晨看成是封建皇帝一样的统领。

徐晨微笑着向众人点头示意,然后走到主位上坐下。众人也纷纷坐好,安静下来,等待着都督讲话。徐晨清了清嗓子,笑着说道:“这一年多来我大同社可谓是喜讯不断,吞并榆林的任务完成不说,还占据了整个河套,让我

们大同社有了一块可以屯垦百万农户的土地。可以说,这是我们大同社全体人员的功劳,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

两百大同社成员听了,同时鼓掌,掌声热烈至极,仿佛要把整个会议厅都掀翻。

过了一会,徐晨抬手制止了他们,接着说道:“如今我们大同社地盘扩大了 3倍,控制的人口也超过了百万。我打算重新划分地方,我们大同社下辖的地方划分成为三府,分别是延安府、榆林府和云中府。各位社员认为如

何?”

“同意!”大同社员们纷纷大声说道,声音整齐而响亮,表达了他们对都督决策的支持。

而后在众人的推举下,政事堂执政刘永担任延安府知府,李文兵为通判,胡益堂为榆林府知府,蒋乡泉为通判,陈子昂为新的云中府知府,郭铭为通判。

徐晨看着胡益堂和陈子昂两人,认真地嘱咐道:“两府是大同社新占之地,你们肩上担子很重,均田、剿匪、除帮派等事务一定要做好。

尤其是云中府,蒙古人比汉人还要多,一定要处理好两族的关系。你要做到既不偏袒汉人,也不偏袒蒙古人,对双方的矛盾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审理案件也应该召集两族有威望的人来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让两族百姓和

睦相处,共同建设我们的大同社。”

胡益堂和陈子昂两人听了,郑重地点了点头,表示一定会牢记都督的嘱托,把工作做好。

徐晨目光坚定,扫视着众人,接着说道:“虽然我大同社吞并了察哈尔部,成功占据了河套,这是我们的重大胜利。但大家要清楚,河套的敌人也是最多的。西面有宁夏镇的敌人,他们虽目前看似不足为惧,但也不可掉以轻

心;北面有林丹汗这个敌人,他虽已元气大伤,但仍有一定的势力;东面还有女真人皇太极,此人谋略过人,女真人的实力并不比我们差。为了应对这种紧张的军事局面,我提议成立镇北都护府。”

众人闻言,纷纷坐直身子,认真聆听。徐晨顿了顿,继续说道:“任命高大壮为镇北将军,执掌都护府。高大壮你主要的任务就是保护河套屯垦区。

陈子昂兼任监军,监管整个镇北将军府的军纪作风。郑心泉担任镇北将军府参谋长,你们三人要看护好整个河套地区。”

高大壮、陈子昂和郑心泉三人起身,向徐晨抱拳行礼,齐声说道:“谨遵都督安排!”

徐晨接着说道:“都护府下辖3个旅。原响水堡团赵胜为第三旅长,黄松年任监军,吴亚军任参谋长,你们三人主要防备大同镇和敌人

赵胜、黄松年和吴亚军三人赶忙起身,恭敬地回应:“都督放心,定不辱使命!”

徐晨又说道:“原归德堡团王耀文为第四旅长,齐晓云担任旅监军,魏青为旅参谋长。你们三人负责防备宁夏镇明军。”

王耀文、齐晓云和魏青三人同样起身领命:“一定不负都督期望!"

最后,徐晨说道:“原骑兵团长孙可旺升为第六旅长,李应为旅监军,高烈为参谋长。你们三人负责防备北方的林丹汉。”

孙可旺、李应骥和高烈三人精神抖擞地回应:“都督,我们定会全力以赴!”

徐晨看着高大壮三人,神情严肃地说道:“镇北都护府的任务非常重,要面对三个方向的敌人。宁夏镇和林丹汗,他们如今已是强弩之末,不足为惧。但关键是皇太极,他是一个厉害的人物,女真人实力不容小觑。当他们出

现在河套地区,一定要第一时间上报都督府,由我们都督府来应对他。”

高大壮再次向徐晨行礼,坚定地说道:“遵命!”

接着,徐晨走到墙边,拉出河套地区的地图,指着地图说道:“明年我们大同社主要的任务就是开拓河套地区,都督府主要的人力物力都会投入到河套。所以其他方向暂时以稳定为主,大家要明白当前的战略重点。”

抗旱社庶务长常五皱着眉头,想了想后说道:“都督,富县等地的抗旱会员,他们都盼着都督府赶跑富县的明军。半年前属下还能以榆林镇被攻破来安抚会员,但现在榆林镇已经被攻破了,如今都督不进攻富县,该如何向

社员们交代啊?”

旅长赵云飞也站起身来,自信满满地说道:“都督,您只要把火枪、火炮等武器装备补全,俺一个旅的兵马足够攻陷?州。我们旅的将士们都士气高昂,渴望为大同社再立新功。”

徐晨摸着下巴,沉思片刻后说道:“尽量安抚会员,让他们以抗旱救灾为主。当前我们的重心在河套开拓,不能因小失大。”

他看向赵云飞,接着说道:“你们主要的任务是震慑住明军,限制他们大股军队的行动。让他们不敢轻易妄动,保障我们周边地区的稳定。”

赵云飞赶忙问道:“要是明军定要残害我抗旱会员,属下该如何行动?”

徐晨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威严,说道:“有残民害民之贼,直接灭之。我们大同社是为百姓而战,绝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赵云飞大声回应:“遵命!”

徐晨的讲话结束之后,张献忠道:“都督,我们护卫队是不是应该改个名字?这名字一点也不霸气,听上去像看家护院的家丁,又像一支刀客马队。”

王二也跟着说道:“俺赞成张献忠的话,现在我们有几万人了,再叫护卫队有点不合时宜了。”

其他大同社高级军官也纷纷表达了相同的意见,他们也不喜欢护卫队这个名字。

徐晨问道:“你们想出什么好的名字可以供参考?”

张献忠马上道:“俺想了一个,俺们叫大同社,那军队自然应该叫大同军,为天下大同创立的军队,这名字多贴切,多响亮。

“大同军,大同军!”徐晨念了两遍,也觉得比较贴切,而后问道:“大家认为大同军这个名字如何?”

“这个名字好!”大同军这个名字得到了高票的通过。

接下来刘永问道:“都督您说要建立一个我们大同社沟通百姓的机构,但属下一直没有头绪,不知道该如何建立这样的机构,还请都督你明示?”

徐晨想了想道:“三代之时,国人都有参政的权,出现了昏君,国人甚至可以驱除昏君。”

我们可以效仿三代时期的制度,我们既然想恢复的是公天下,那么生活在这个天下的百姓就应该叫公民,寓意拥有国家的民众。

这个机构就叫公民议会,每个县从士农工商选出八人,由这些人组成公民议会的主体,他们有权利监督都督府施政,监管我大同社社员,下情上达督促都督府解决遇到的麻烦。”

张献忠等人听完直挠头,这机构怎么听上去好像是专门看着他们的。

倒是刘永和李文兵几人惊喜连连,有了公民议会他们大同社和百姓的最后联系被打通了,大同社的法统终于可以建立。

家天下以君权神授确立他们的法统,上千年运行下来,这套体系已经得到了天下的人的认可。

而他们大同社想要动摇这套体系,政权民授这可以让他们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争取士农工商的支持。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1月19日。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