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57章,你好好的去做大英雄(2/2)

国栋他们享受着这富贵还乡的场景,心里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李国栋他们就这样晕乎乎地在高天磊的安排下度过了半天。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家。

“爹爹!”李国栋刚一进门,他的一双儿女就瞬间扑了上来。儿子大头紧紧地抱住他的腿,女儿秋妮则拉着他的手,眼睛里满是兴奋的喜悦。

这时候,李国栋才从兴奋中缓过神来。他连忙从自己的包袱里面翻找起来,找到了新的衣服、毛线毛裤、帽子和手套。他笑着递给孩子们:“大头,秋妮,把这些换上,换上了就不怕冷了。”

孩子们接过衣服,高兴得跳了起来,迫不及待地就要穿上。李国栋又拿出了毛毯和其他的布料,交给自己的妻子,说道:“这些布料用来做几身新的衣服,毛毯晚上盖,以后咱家就不冷了。”

妻子接过东西,眼里闪烁着感动的泪花,她说道:“以后会看好家里的,不会让夫君你为家里的事情分神,你就好好地去做大英雄,去建功立业。

李国栋:!!!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12月17日。

黄河前套地区。冬日的阴云笼罩着这片广袤的大地,或许是因为阴山山脉的阻挡,使得这里终于迎来了几场小雪。河道两岸已然是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银装素裹,宛如一幅宁静而又壮阔的画卷。

大同社征服这片地区的过程,轻松得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孙可望率领着他那精锐的骑兵,如同疾风一般席卷而来。只要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哪个部落,哪个部落便当即望风而降。

只有两三个稍微大一些的部落,试图进行抵抗。然而他们那少得可怜的武斗派在孙可望的铁骑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孙可望果断出击,轻松地砍杀了那些抵抗者,随后顺利地接收了这些部落。

后来,徐晨在询问这些部落的人,才了解到这场旱灾带来的影响是如此巨大。它不仅对关中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大漠之中也引发了一场灾难。

察哈尔部的草场产能减少了一半以上,草原上的各种牲口数量也大幅减产。再加上此前遭受皇太极的两次打击,本就损失惨重,而大壮又将他们最后的精锐歼灭,使得察哈尔部遗留在河套地区的部众,大多是老弱病残。草料

不足,牲口数量匮乏,若不是徐晨来到河套,察哈尔部的人口可能还会减少一半。在冻死和饿死之间,察哈尔的蒙古部落做出了选择????投降汉人。因为按照他们的经验,这样生存下来的几率是最高的。

事实也证明了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大壮在征服这些部落之后,留下了少部分牲口,将其余的都运往了长城以南贩卖。大同社沿着秦直道,运输了大量的粮食、布匹、蜂窝煤等生活物品。

12月之后,黄河彻底结冰,大同社果断改变了运输方式,用爬犁来运输物资,将黄河河道作为运输物资的路线。并且,在黄河几字形河道内重新建立了云中城,这座城成为了囤积物资的仓库,同时也为即将开始的屯垦准备

了各种物资。

徐晨带着高大壮、张献忠等人沿着黄河地区巡视这片地区。徐晨站在黄河岸边,望着眼前这片曾经辉煌如今却略显荒凉的土地,不禁感叹道:“这片地区原本是两汉时期的云中郡,大唐时期安北都护府的所在之地。当年,这

里可是繁荣一时,无数英雄豪杰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张献忠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太祖年间在这里设了东胜卫,可惜后来朝廷势力衰败,就放弃了这片地区。强盛了再夺回来,如此反复。最后一次放弃是在嘉靖年间,而后蒙古人就开始大举入侵河套地区了。从此,这片肥沃

的土地就陷入了动荡之中。”

徐晨指着黄河两岸的平原,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说道:“这片平原是解决关中旱灾唯一的希望。前套应该可以开出三五百万亩的田地,按一户50亩计算,足够安置10万户50余万百姓。如果再把后套都屯垦出来,那

可以安置二三十万户百姓。尤其是在这干旱的时节,河套有黄河带来水源,受干旱影响少,开垦出来每年可以给北方带来上千万石的粮食。有了这些粮食,就能让无数百姓不再忍饥挨饿。”

陈子昂脸上露出了笑容道:“如此一来,我大同社的粮食危机结束,北方的缺粮问题也能彻底解决。百姓们有了粮食,生活就能安定下来,社会也会更加稳定。”

徐晨看着陈子龙,认真地说道:“要彻底解决北方的流民问题,就要把这片土地彻底开发出来。卧子,你跟着徐师学农田水利,这片土地正是你大展宏图之地。我想要任命你为屯垦令,专门负责河套地区屯垦的事务。我相信

你的能力,一定能把这里建设成一片富饶的土地。”

陈子龙看着这片荒凉的大地,心中思绪万千。这里和普通的荒地完全不同,它是大明和蒙古人交锋的最前线,时常被大明军队屯垦,又时常被蒙古人改成草场。后来蒙古人也招募汉人来屯垦,再加上黄河两岸的土质疏松肥

沃,地形平坦,所以在东胜卫地区屯垦可比开垦荒地要简单得多。他的确有在河套地区一展所长的想法,但心中也有一丝不满。

他皱了皱眉头,说道:“都督为什么要把这么好的地方,送给那些商贾之人?他们倒买倒卖,无奸不商。我以为都督眼睛里容不下沙子,但却没想到都督却能容忍这些奸商,甚至还想把河套地区和这些奸商分享。”

但陈子龙也有不满的地方,那就是都督府对于和商贾始终有优待,对比都督对士绅的苛待,这种反差简直令人奇怪。他始终有些难以理解都督为什么要优待商贾。他觉得这和大同社一直倡导的理念似乎有些相悖,心中充满了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