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平内患,邓绥崩(2/3)
顾易有些哭笑不得,心中对顾熙的期待愈发强烈。
他能做到什么地步呢?
有着长寿卡的效果在,他带来的成就点会不会直接超过顾康?
这一切,都有可能!.....
.......
顾熙这种人,注定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他的性格已经养成了。
自幼崭露头角,再加上此次平定天灾。
对于大业的渴望以及强烈的自信已经完全融入到了他的骨子之内。
就在元初三年天下渐渐恢复过来之后。
他便决意开始平患。
——先零王朝。
羌乱其实是这些年来大汉一直都未能彻底解决掉的问题。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先零王朝的出现与西域叛乱有关。
西域叛乱,大汉征兵。
羌人害怕远戍不归,后来掀起了大规模起义,滇零在北地郡自称天子,招募诸羌,立国威胁三辅之地。
但如今的大汉,形势已然全然不同 西域提前平定,加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早已将西域打造成固若金汤的屏障。
但哪怕是西域未乱,这连续的天灾亦是造就了先零王朝的出现。
其实早元初二年之时,顾熙便已经派遣人前去平乱。
但却想着百姓疲敝,他并未大规模动兵。
如今大汉既已然休整了过来。
他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顾熙与顾啸顾晟完全不同,他更像是一位运筹帷幄的统帅,深谙人心之道。
他明白,在实力已然恢复的大汉面前,四方蛮夷心中唯有畏惧。
也正是因为如此。
为了此次出征,顾熙可谓大造声势。
甚至兵峰未至,便已经到了天下皆知的地步。
顾熙如今的威名,可不是凭空而来的。
当年他北上一举打穿南匈奴鲜卑乌桓联军的战绩可摆在那里。
这种人心上的攻势是完全没有办法避免的。
先零王朝本就是诸羌部落联合。
当听闻这个消息之时,几乎瞬间大乱。
大汉的强盛早已刻进了他们的心里。
本就脆弱的联盟在这一刻起,彻底崩散。
随着辅政狼莫被人刺杀,先零王朝的结局便已然注定。
一个个部落相继来降。
大汉的神威竟隐隐有了昔年之势,四方蛮夷皆臣服,三辅之地的羌患,彻底解决!
——元初六年。
西南夷各部落不满大汉,越嶲郡夷人首领封联合周边各部落,集体反叛,甚至还攻陷了几个县,杀官夺民。
顾熙亲率大军前往平叛。
他依旧是利用着大汉的大势,于人心上给予打击。
一边于暗中拉拢各个部族,一边同叛军主力作战。
这是一场早已注定了结局的战争。
除非有那种真正如铁通一般的死盟,不然的话要想完全避免掉顾熙的攻心之策是完全不可能的。
尤其是如今的大汉早已恢复了过来。
无论是从兵力也好,亦或是装备也罢,大汉将士都不是这些夷民能够比的了的。
在经过一场大战之后。
汉军大胜,斩首近两万余人。
反叛的三十六个民族皆降。
顾熙于益州制定了新的政策,调整朝廷对夷民的制度,减少赋税,并行羁縻政策收揽人心。
他就像是一个修补匠一般。
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将大汉因为这些年天灾所出现的漏洞全都堵上。
然而,世事难料。
就于元初九年,洛阳送来的消息还是让顾熙不得不停下脚步。
——邓绥患病了。
其实这也算是正常现象。
自顾熙当初北上之后,邓绥便已经兼顾起了赈灾之事。
哪怕顾熙已经制定出了详细的制度。
但这却也注定是一件极为耗费心血之事。
邓绥早就已经有了如顾熙一般的问题。
只要听到灾情便通宵无法入睡。
这一系列对心血的消耗,如今自然是要付出代价。
此事对大汉的影响极大。
虽然名义上的皇帝是刘祜。
但又有谁不知邓绥与顾熙才是掌权之人?
而且最关键的是,邓绥可不是什么都靠着顾熙的。
于赈灾、兴教育、推学术等等一系列上,邓绥都有着自己的建树。
她的突然暴病。
于大汉而言,同帝王无异!
......
洛阳,长乐宫。
顾熙心急如焚,匆匆走进宫殿。
原本殿内的声声呜咽,在他踏入的瞬间戛然而止。
百官们下意识地为他让出一条道路。
“太傅。”
为首的刘祜满脸哀伤,见到顾熙归来,仿佛看到了希望,连忙迎上前去,“母后她....”
“太傅...”
未等刘祜说完,邓绥那虚弱的声音便传了出来。
此时的她脸色苍白。
整个人仿佛就只剩下了一口气一般。
顾熙快步走到她身边,看着邓绥,不禁深深叹了口气,轻声说道:“太后,臣来了。”
“太傅...”
邓绥艰难地转过头,看向顾熙,原本黯淡无神的眼神,渐渐恢复了些许光彩。
并没有半点对于死亡的畏惧,反倒是笑了笑,道: “能在临终之前,再见太傅一面,朕心安矣。”
顾熙苦涩笑了笑,问道:“太后可还有何交代?”
“太傅,朕临朝至今,如何啊?”
邓绥紧紧盯着顾熙,目光中满是期待,仿佛顾熙的回答,已超越了病痛带来的折磨。
顾熙也没料到邓绥竟然会说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