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8章 定中原,赵匡胤崩(下)(2/3)

宋军自是有恃无恐。

冷兵器时代的攻防战向来就是如此。

守城方天然便占据着十足的优势。

但这一切对于辽军而言,却堪称为毁灭性的打击。

但他们又岂能退去?

纵使他们已经获取到了不小的利益,但只要王应琛还没有死,这群人就不可能退去。

因为所有人都明白若是如此退去的话,他们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代价。

权利向来不是游戏,而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这一点在中原王朝如此。

在辽国亦然。

他们退不了,也没法退。

当前的局势已经完全将这些人给架在这里了,他们就只能去竟全功!

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

眼看着一个个同僚倒在了太原的城下,当辽国将士们的军心出现了动摇的那一刻,宋军一直都在等待的时机便彻底的到了。

石岭关。

此地位于忻州与太原之间,两山夹峙,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此刻,就在两山之间的峡谷中。

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将士从密集的山林之中杀出,每一个人的眼神都是十分的坚定。

而其中为首者——正是杨业!

没错,这便是杨业所率领的精锐!

其中不仅仅包括了杨业的一众心腹,同样还有着顾瑾这些年来所培养的精锐。

可以说,除却赵匡亲率的禁军之外。

这两支军队,绝对堪称当下大宋最锋利的刀刃!

“传我将令!”

杨业声音沉肃,目光如炬,“立刻派人前往汾河河谷、天门关、井陉道三处,通告我军各部——绝不可放辽军残部安然通过!”

虽已在这深山密林中潜伏多日,杨业始终未曾忘记顾瑾交付他的重任。

——此战成败,系于他一身!

顾瑾必须坐镇太原。

长期的攻守对峙,纵使太原城防坚固如山,也须有一位足以凝聚军心、令将士誓死效命的统帅镇守其中。

而顾瑾,正是唯一人选。

正因如此,杨业与顾氏几位子弟才毅然肩负起外围歼敌的重任。

他们既要隐匿行迹,又需协调各地埋伏的兵马,彼此呼应、密切配合。

太原周边山峦重迭、地势错综,极易藏兵。

杨业此前长期驻守于此,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了然于胸。

也唯有他,能在这复杂地形中运筹帷幄,执此重任。

“喏!”

麾下甲士毫不迟疑,纷纷领命策马而出。

杨业用兵一贯谨慎。

他一边命人将藏于林中的战马逐一牵出,一边派出斥候再度打探太原军情。

直到几天后,各路信使陆续带回消息,他方才下定决心。

横刀跃马,振臂一呼: “弟兄们,随我杀回太原!!!”

大军顷刻朝着太原而去。

犹如一把利刃一般,于后方直接遭汝了辽军主力的阵型!

几乎是同时间—— 汾河河谷、天门关、井陉道等地的伏兵亦是相继而动。

他们并不是单纯的去冲击辽军后方!

同样的,还包括了占据各个要地,皆是辽国兵马要彻底的必经之地!

——局势骤变!

在长时间攻城不下的状况之下,辽国将士们的士气本就不足。

更不要在面对如今的这种状况了。

“宋军!

是宋军的援军!”

“从哪来的?!”

“后军被冲散了!”

一声声充满了畏惧的喊声率先打破了寂静的黑夜,恐慌如同瘟疫般瞬间在辽军后阵蔓延开来。

随之而来的便是全县的崩溃。

纪律无度的问题,在当前的这种状况之下就全然显现了起来。

纵使辽军的宗室将领们想要稳住阵势。

但除却最为精锐的那一批之外。

在这种混乱之下,他们就压根不可能稳得住整个大军。

这可是全线的崩溃!

同样,还有着太原城内守军的反攻!

顾瑾布局已久的各路伏兵,如同早已张开的巨网,联合着早已蓄势待发的太原守军,对各路辽军进行了围剿。

反击的号角正式打响!

攻守之势亦然逆转!

一个个宋军就犹如看到了兔子的饿狼一般,朝着辽军不断地杀去。

谁的心中又没憋着一口气呢?

现在的宋军,可并非是原史之中那般的宋军。

他们的统帅同样也不是那个成为历史笑柄的车神!

至少—— 这个将军不会弃他们而去,而是始终都会冲到最前方!

大战四起。

数不清的辽军在这种情况之下彻底失去了抵抗的可能,只能毫无纪律的记忆之中的来时路而撤退。

纵使宋军的包围网再怎么全面,也完全不可能拦得住所有人。

但,别忘了太原的地形!

河流山脉 这一切都足以影响到很多的东西,为了争夺功劳快速行军那混乱的路线在这种时候便是恶果。

更别说,顾瑾早已下令镇守各个要地!

纵使不能全歼这些人!

但他们也绝对不可能轻易逃的出去!

——局势彻底扭转!

顾瑾显然也是心中憋着火气,他竟然将所有的人马都放了出去,让他们肆意的宣泄心中憋着的火气!

他唯一定下的规矩便是,不可掳掠百姓!

并非是仁慈!

顾瑾这已然是将北汉当做了大宋的土地。

北汉百姓已经遭受到了太多太多的劫掠,顾瑾必须要让这些百姓在这种时候感受到一丝的希望。

也唯有如此,才能使其彻底安定!

而同样的—— 他也正是要借助这些百姓,尽可能的去消灭一切敌人!

局势突变,整个北汉之地到处都充满了逃亡的辽军。

而同时间顾瑾也是彻底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他不会给与辽国任何的准备时间,在一边追击敌军的同时,一边让各方人马去占据各地。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