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3章 托付一国,前所未有的改变(1/2)

——整个营帐内的气氛瞬间一滞。

纵使赵匡此时的身体不太好,但在听到顾瑾此话的瞬间还是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满脸皆是骇然之色。

晋王造反?

晋王?

自己的弟弟?

他几乎不由自主的便摇了摇头。

赵匡不可能相信这话。

顾瑾并没有说什么废话,直接将御史台的御史带了过来,让其将赵光义所做的一切再次说了一遍。

——赵光义如今确实不在前线。

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他还是随军而来了的。

只不过,当宋军与辽军陷入了长时间的对峙之后,在赵匡不能返回中枢的情况之下,自然而然就将自己的亲弟弟给派了回去。

这本就是为了维持住中枢稳定的举动。

本应没有任何的意外。

但谁又能想到,赵匡的身体竟然会在这种时候出现问题?

无论是顾瑾也好,亦或是赵匡自己也罢。

他们都未曾想过去对赵光义隐瞒这件事。

而这似乎也终是带来了一影响。

面对那独一无二的位置,这所谓的“兄弟情”

在这种时候似乎就显得有些不值一提了。

其实赵光义现在还并未直接去做什么造反的事。

只不过—— 他留下了很多的人。

而这些人,就是在不断地劝说着他等到赵匡身死之后可行大事。

他将这些人给留了下来,其实很多东西便已经不言而喻了。

“晋王府记室参军程羽、开封府判官刘嶅、殿前司都虞侯崔翰等十余人,连日密会于晋王府邸。”

“程羽曾言——主上沉疴难起,此乃天赐良机,刘嶅更献先控禁军,后闭城门之策”

“最骇人听闻者,殿前司都指挥使李汉琼竟私调三千精兵驻守开封城南,对外宣称操练,实则.”

“实则程羽等人数次建言晋王若闻噩耗,当抢先正位。”

御史的声音响彻主帐。

说话间,顾瑾更是直接将御史台对此的详细记录都拿了出来,递给了赵匡。

赵匡颤抖着将那些东西接了过来,细细看去。

整个人的身体在这一刻也是隐隐颤抖了起来。

也不知是不是烛火摇曳的关系,顾瑾更是觉着赵匡的脸色忽地就惨白了些许,当即开口说道:“陛下!”

“您”

话未出口,赵匡已抬手止住了他,目光虽仍锐利,声音却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意:“朕无碍。”

他挥退御史,独自握着那些密信,久久不语。

帐中只余烛火噼啪作响,也不知过了多久,赵匡终于放下书信,缓缓抬眼看向顾瑾:“怀瑜,这难道就是天意吗?”

他素来刚毅的眼神此刻复杂难辨,深深叹道:“朕这一生,从不信天命之说,可如今这般结局”

一股深重的落寞笼罩着赵匡,他颓然落座,声音低沉:“长子德秀早夭,德林亦早夭如今连朕的弟弟也”

“陛下!”

顾瑾神色一凛,朗声道:“天下未定,四海未安,陛下岂可因此困于天命之说?”

他向前一步,目光灼灼:“臣尝闻,周文王丧伯邑考而不堕其志,汉武丧太子而不敢废社稷。”

“今陛下即将一统中原,结束百年乱世,此乃万民之望,岂因私痛而忘公义?”

见赵匡默然不语,顾瑾又缓声道:“天命渺茫,人事昭昭。”

“陛下自起兵之后,平定荆湖,收服后蜀,哪一桩不是凭借明断与勇毅?”

“若果真有什么天命,那也是陛下励精图治、顺应民心所致。”

他躬身长揖:“臣恳请陛下以天下为重,以苍生为念。”

“倘陛下困于哀痛,岂不正中宵小下怀?”

“愿陛下振作天威,继完成统一大业,则天下幸甚,万民幸甚!”

赵匡并没有去理会顾瑾的劝说。

他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整个人一下子就忽然沉默了下来。

直至过了良久之后。

他这才再次看向了顾瑾,缓缓开口:“怀瑜,朕不久矣。”

“德昭尚且年少。”

“且不如”

“陛下万万不可!”

顾瑾未等他说完,已然撩袍跪地,声音坚决如铁:“陛下何出此不祥之言?”

“更岂可复行兄终弟及之古旧故事?”

“此议绝非大宋之福,实乃祸乱之源啊!”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言辞恳切而犀利:“陛下岂不闻唐末以来,皇位传承一旦失序,便是骨肉相残、国祚倾覆之始?”

“兄弟相承,名分难定,则祸患必生于肘腋之间!”

“远有春秋时宋宣公传弟不传子,致其后数十年宋国内乱不止,五世不休,公室喋血,国势日颓。”

“近在本朝,若陛下行此策,恐他日德昭太子与晋王一系,将何以自处?”

“非但不能保全宗室,反种下萧墙之祸根!”

赵德昭是赵匡目前的长子,也是大宋的太子。

其如今也才十六岁的年纪。

虽然在这个时代,十六岁已经不算小了,但奈何赵德昭性格有些老实,缺乏魄力。

其实这或许也是赵匡会有这般想法的主要原因。

在这大争之世。

赵匡很难想象到赵德昭会有什么样的作为。

他与原本历史之中的自己截然不同,当初造反登基时所说的一切也不只是单纯的为了那个皇位。

赵匡是真的想要扫平天下。

如今自己要死了,若是赵光义能够承继自己的事业,倒也没什么不可。

眼看着赵匡仍是凝神不语,顾瑾再次轻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臣知陛下心意,但晋王绝非明主。”

“晋王虽于国有功,有些许才干,然较之陛下之雄才大略仍是相差甚远。”

“且其性矜功自傲,城府深沉。”

“于此间大争之世行此之事,定是祸乱之源。”

“且陛下乃开国之主,当为万世立纲常、定法统!”

“父死子继,天经地义,此乃杜绝觊觎、稳固国本之磐石。”

“若陛下当真行兄终弟及之事。”

“倘若他日,就算我大宋当真扫平天下,后世之争又岂能断绝?”

赵匡的眉头越皱越深。

顾瑾紧紧的盯着他,深深的拱手行礼:“况且,陛下难不成是不相信臣嘛?”

他的这句话说的极轻。

但却终是让赵匡立刻回过了神来,略显复杂的眼神之中猛地便闪出了一丝精光。

相比于赵光义与自己那没有魄力的子嗣而言。

顾氏又岂能不是最优的选择?

当然—— 这个最优的选择,并非是要将大位传于顾氏。

他相信顾氏。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