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筚路蓝缕,以血为路(上)(2/3)
是顾氏的列祖列宗显灵了!
他们替我们扛住了这高山的魔咒!!”
“呸!
什么狗屁高山之厄!
挡得住我大唐历代英烈与顾氏仙人的在天之灵吗?!”
“定是顾氏仙人在护佑我等!
此战,必胜!!”
“.”
狂热的呐喊如同燎原之火,瞬间席卷整座大营。
许多铁打的汉子,竟激动得相拥而泣。
没办法,唐军的压力确实太大了。
在高原反应之下,能保持战斗力的将士本来就不多,而且吐蕃的进攻还时刻不停。
这些时日来的轮换压力之大都让顾易有些动摇了。
更何况是这些人呢?
如今听到了这个消息,他们又岂能不兴奋?
此刻,主帐之内。
看着众将士那兴高采烈的表情,顾易亦是不由得松了口气,操控着顾轩满意的点了点头道: “诸位将军以为如何?”
话音刚落,一众将军四海都不犹豫立刻朝着顾轩行礼。
“太傅英明,末将佩服万分!”
“我军如今气势如虹,太傅!!
末将提议进攻!!”
“.”
往日里愈发沉寂的主帐在此时是终于渐渐恢复了生气。
郭子仪站在众将士最前方,待将士们的话音相继落下之后,他才拱手开口:“太傅,末将亦是以为我军该有所准备了。”
“此事,便交给郭将军了。”
顾易没有犹豫,立刻将大权交给了郭子仪。
他早已给出了具体方略。
此次的拉扯战可不仅仅是为了让将士们习惯高原,同样也在滋养着敌军的信心。
只要唐军能够扛过接连的失败,便能够在其中安排一次诈降。
高原的地势可不仅仅是只为吐蕃所用。
顾氏最不缺的就是堪舆图。
数十年来数不清的商人,早已将这青藏高原的地势摸了个干干净净。
剩下的交给郭子仪等人即可。
“切记。”
顾易操控着顾轩,目光如炬,扫过帐中每一位将领:“万不可操之过急!
再等等,让将士们再恢复几分元气。”
“诺!
末将谨遵太傅军令!!!”
众将神情肃然,齐齐抱拳领命,声震帐顶。
战火,依旧在高原各处燃烧不息。
赤松德赞与一众吐蕃贵族,对此番战况的微妙变化浑不在意,只道是唐军终于被逼到了山穷水尽的绝境。
他们自然也听闻了唐营那场祭祀的传闻。
但这丝毫未能动摇他们根植于雪域高原的信仰。
在他们看来,若大唐的先帝与顾氏的先祖真能抗衡高山之神,那昔年如顾靖、李世民那等雄主,为何不来踏平吐蕃?
正因如此,吐蕃的进攻策略,一如既往,毫无改变。
赤松德赞已经想好了。
只要一点点的蚕食掉唐军的精锐,只要他们持续深入高山,待“高山之厄”
愈发的严重,便是他关门打狗,毕其功于一役之时!
到那时,所图谋的,又岂止是区区关中之地?
纵使是那富饶的九州万里河山,也未必不能染指!
他甚至当众引用了那流传于九州的古老豪言: “问九鼎之轻重!”
尽管时移世易,此言于当下情境或显陈旧,但其中所蕴含的睥睨天下、欲取神器的磅礴野心,却丝毫未减!
光凭着这一点,便足以看出赤松德赞如今的野心到底膨胀到了何种地步。
至德元年,八月初七。
双方再次爆发大战。
此战吐蕃终是有所收获,在付出了近一千人的代价之下,毁掉了唐军小半粮草。
在这巨大的胜利之下。
这些人甚至都没发现唐军此战只损伤了两百人不到。
很显然,当渐渐适应了高原环境之后,唐军装备上的优势亦是渐渐体现了出来。
但却丝毫都没人在乎这一点。
甚至哪怕是听到了此事,也完全将其当做了唐军如今已经没有了死战的勇气。
人总是会不受控制的朝着自己所想的方向去想。
尤其是在如今的这种情况之下。
他们不懂高原反应,只对其有盲目的自信,这便是他们最大的破绽。
唐军仍是缓缓前进,就真的如同他们所想的疯魔了一般,始终朝着逻些城的方向前进。
八月十七。
破晓的曙光,终于刺破了高原漫长的寒夜。
,历经数月血与火的跋涉,唐军前锋,已然逼近西倾山路那令人窒息的海拔顶点!
赤松德赞岂容唐军轻易登顶?
他当即发动了又一次凶狠的突袭!
此役,唐军依旧损伤惨重。
最被赤松德赞等吐蕃贵族在乎的粮草再次被夺去了一些,而且吐蕃还没有付出多少的代价。
更令人心惊的是——唐军营中,竟首次出现了丢盔弃甲的逃兵!
这还是双方拉扯至今,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
赤松德赞自是对此万分的兴奋。
而那一众吐蕃贵族也如同是见到了猎物的猎犬一般,纷纷请求赤松德赞开启大规模的进攻。
这些粮草可都是利益。
——无论后续到底能不能如同赤松德赞所说那般杀入整个九州,对于他们这些人而言,先抓住眼前的利益才是最为关键的。
所有人都想着分一杯羹。
而赤松德赞这一次也是没有犹豫,既然唐军已经丢了胆,他又何须再等下去呢?
此行只要踏破唐营,无论是杀了顾氏家主也好亦或是将其生擒也罢,他这一生的成就便足矣超过历代赞普。
而以大唐那些人对于顾氏的态度。
这亦是一个杀手锏!
决断,瞬息已定!
至德元年,八月二十八。
“儿郎们——!!!”
赤松德赞高踞战马之上,手中弯刀映着初升的寒光,立于一座黑烟缭绕、散发着神秘气息的祭台之前,声如惊雷: “高山之神在注视着我们!
祂的伟力将庇佑我等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