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78章 推波助澜,谋变之时(求月票)(2/3)

但顾氏掌控御史台至今。

在御史台没有完成大换血的情况下,做一些小事还并不算难。

甚至都无需闹得太大,只需要让杨国忠持续警惕即可,这就已经足够了。

若是太过于激进的话反倒可能弄巧成拙。

届时逼着安禄山提前造反那便不妙了。

这也是顾易没有直接针对安禄山的主要原因之一。

安禄山可不是一个傻子。

相反,无论是原本历史也好,亦或是如今的发展也罢。

安禄山都是一个从最底层摸爬滚打走到今日之人,这种人可都是人精,直接针对他的话很大可能会逼着其直接动手。

届时,若是顾氏没有万全的准备,那所造成的影响便真的不可控了。

而随后—— 顾易便将目光放在立刻如今在外的一些知名将领身上,同样还包括了太子李亨身上。

对于外将,他并没有透露太多。

甚至尚未主动接触。

只是做出了提前部署,待到来日能够有机会让他们从各个方面阻拦安禄山。

而至于太子李亨。

顾易的想法就更加的简单了。

——彻底放弃李隆基!

若是没有李世民的遗诏和李隆基如今这些行为的话,顾易或许还不会选择让顾氏去走这一步。

但如今便不同了。

李世民在整个大唐的地位无人能及。

这就给了顾氏最为正统的理由。

而至于李隆基,虽然如今天下对他的非议还不算特别大,但若届时真的天下大乱了之后,那可就完全不同了!

时间匆匆而过。

并未出乎顾易的判断,当和洛阳城中再次出现了些许关于安禄山的传闻之后。

最为警觉的便是杨国忠。

他当即谏言李隆基,如往常一般奏安禄山谋反之向。

但李隆基仍是不以为意。

随后杨国忠便自然而然的想到了退而求其次,将目光放在了主动露脸的高仙芝和封常清身上。

这其中自是有着顾易的授意。

杨国忠对于这二人的能力自是十分清楚,当即便谏给了李隆基,并让杨贵妃在李隆基的耳边吹起了枕边风。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天宝十四年二月末,高仙芝与封常清终是出了洛阳。

历史在这一日再次发生了变动。.

巨鹿,云韶阁内。

作为当今天下最负盛名的雅阁,此刻的云韶阁人声鼎沸,却自有一股清雅之气氤氲其间。

阁内陈设极尽雅致。

各类名家字画悬于粉壁,珍玩古器置于博古架,无不彰显着主人的品味与宾客的身份。

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汇聚于此,正击节而歌,吟诵着新得的诗句,时而抚掌大笑,时而蹙眉推敲。

伴随着阵阵琴音,将这“盛世”

色彩彰显的淋漓尽致。

然则,就在这临水轩窗的僻静角落,兀自坐着两位与周遭热烈气象颇显疏离的老者。

两人皆已鬓发如霜。

一人面色酡红,倚栏而坐,青衫微敞,显出几分落拓不羁,已是酩酊。

另一人虽醉意稍敛,面色亦染红霞,眉宇间却凝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沉郁之色,身形在宽袍下更显清癯。

二人虽处喧闹之中,却自成一隅天地。

与周遭的气氛截然不同。

一道道惊疑不定的目光,时或悄然投向此处,观者无不面露愕然,彼此间低语窃窃: “诸君且看,与李公对饮者,何人也?”

“竟能与李公对饮,定也是位奇人也。”

“未知今日谪仙人诗兴若何?

可有新篇问世?”

“.”

声声诧异之音不时响起,不少人都对此极为的好奇。

感受着周围的目光,杜甫或是有些不自然,不由得便有了喊李白离去的想法。

虽然今日他才第一次见到了李白。

但也早已看过了不知多少这“谪仙人”

的诗作,本就神交已久,如今又得顾氏帮助离开了长安,赶到了这文坛圣阁。

自是想要再好好聊上一聊。

李白对此浑不在意,点了点头后便拿起了桌上的酒壶,走到了前方带着杜甫便朝着阁外走去。

“李公,今日可有雅作?”

周遭有胆子大的文人不时发出疑问。

李白对此毫不在意。

他作诗乃是随性而为,如今已然为这云韶阁赋诗了好几首,自是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而杜甫的心思显然也不在此地。

就这样直接跟着李白而去,朝着顾氏为他们所提供的住所而去。

杜甫一路都在看着周遭。

感受着巨鹿的安定,他整个人的眼神也是不由得愈发复杂,忍不住的不由叹气。

他一路而来,实在是见过了太多的辛酸社会矛盾。

这一切都和巨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让他那种忧国忧民的情绪再也控制不住。

李白毕竟已经在巨鹿呆了一段时间,对此早已是有些习惯了,甚至还时而和走过的孩童笑着打招呼。

二人遂离了云韶阁,一路向顾府行去。

将至府门时,忽见一队披坚执锐的甲士肃立府外,刀枪在暮色中泛着寒光。

“这是……?”

杜甫骤然驻足,面上难掩惊愕,声音里透着难以置信:“何人竟敢在顾府门前陈兵列刃?”

李白亦蹙紧双眉,目光扫过那些甲士,冷哼一声: “哼,定是那安禄山又来‘拜谒’顾氏历代先贤了。”

他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讥讽:“此胡儿所为,不过‘养望’耳!”

“欲借顾氏门庭清誉,妆点自家门面。”

随即,他神色稍缓,带着几分了然与轻蔑补充道:“顾公早有明言:任其来去,不必理会。

虚礼而已,不足挂齿。”

听到这话,杜甫的表情才稍微缓和了些许。

看着周围那明显要比其他地方多出来不少的百姓,瞬间便感受到了一阵莫名的肃杀之气。

哪怕才刚刚得知此事,但他也能确定。

只要安禄山敢有任何的妄动。

那周围的这些人绝对会在第一时间便杀上来,哪怕他们手中只有平日里耕种的工具!

两人就这样一路走回了住所。

但杜甫的心思却始终都在关注着外面的状况。

直至傍晚时分,才看到安禄山带着人朝着外面而去。

他的表情愈发复杂。

很显然,早已是得知了不少的消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