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2章 壮志未酬,刘庄崩(2/3)

“济世以为,何时才能出兵?”

刘庄丝毫没有纠结,直接询问顾康的意见。

“至少一年。”

顾康神情严肃,认真地说道,“此番治水,臣开掘河渠时,特意考察了地形,使得两岸新增了许多良田。”

“陛下可以将这些田地与百姓耕种。”

“若无天灾,只需一年时间,届时我大汉国库定会丰盈,陛下大业也自可……”

“断不会有天灾!”

未等顾康说完,刘庄突然格外铿锵有力地呵了一声,眼神中透露出无比的自信,“我大汉绝不会有天灾!”

闻言,顾康不由得微微一愣,脸上露出一丝诧异之色。

或是因为顾康的影响。

刘庄对于什么所谓的鬼神之说也不再是如以往那般的相信。

不应该会说出这种话啊...

难不成是谁趁他不在洛阳时影响到了陛下?

顾康不由得便想到了这点。

但还未等他开口,刘庄的声音便再次响了起来。

“济世,朕前些时日梦到了先帝与母后。”

“在梦中朕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先帝仍是那般的高大伟岸,无所不能。”

“他与母后仍是那样的恩爱...”

“朕在梦中无忧无虑,一切的烦恼与困难,父皇与母后都会帮朕解决。”

“朕以为,这定是先帝与母后认可了朕如今的功业。”

“既如此我大汉又怎会有天灾?”

清风徐徐拂过,刘庄任由这微风吹动着他的衣襟与发丝,眼神之中满是坚定与豪迈。

这一刻,他是那样的意气风发,仿佛整个天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顾康沉默了一下,旋即也是微微点了点头:“陛下说的不错,我大汉不会有天灾。”

“对!”

刘庄看着顾康,放声大笑,“朕觉着,忠武侯也定会认可济世与振羽。”

一瞬间,顾啸的样貌猛地便在顾康脑海之中闪了出来。

对于自己的这个父亲。

顾康年纪越大越是觉着顾啸不凡。

他与顾晟如今的一切本事,都是从顾啸身上学来的。

无论是统兵、朝政、甚至是农耕与水利。

顾啸就真的仿佛是无所不能一般。

他想了想当初顾啸与他说过的一切,“顾氏万世”

四个大字再次闪了出来。

顾啸会认可他如今所做的嘛?

他想了想。

旋即亦是认真的点了点头。

一定会认可!

见状,刘庄脸上笑容更甚。

他突然便抓住了顾康的胳膊,将其拉到了自己身旁,眼神之中精光闪烁,面对两岸江山朗声道: “好!”

“既如此,那便就由你我君臣二人携手,共创前所未有之功绩,奠我大汉万世之基!”

“先帝昔年未能带忠武侯一同前往泰山封禅,乃是先帝一生之大憾。”

“朕不想有这种遗憾。”

“济世!

待到那时那刻,朕还望能圆了先帝的大憾。”

顾康完全没料到刘庄竟然会说出这种话,极为罕见的没有控制住情绪,露出了意外之色。

看着眼前那意气风发的帝王,他深深的吸了口气,旋即才默默的点了点头: “臣,领命!”

......

经过此事后,刘庄似乎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

再次回到洛阳后,他愈发勤政。

他仍是保持着事必躬亲,样样以身作则。

节俭之风并没有因为治水结束而停下,反倒是愈发盛行。

他将那些那些良田赐给了难民,并严令禁止地方豪强夺地,大力鼓励农桑。

同时,刘庄还常于太学正座讲学。

虽然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这么做了,但此时之天下相比于往年之天下,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确实于经学上面确实有着惊人的造诣。

任凭太学学子一个接着一个的提问,每一个都给出了准确的回答。

在这种情况下。

这件事的影响力迅速上升到了整个关中,乃至于整个大汉天下。

天下无数人纷纷赶来洛阳。

都想要听一听这个圣明之君的学问。

“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这句话或许就是此时此刻最好的形容。

大汉,真的不同了。

天下百姓都开始逐渐追求起了生存以外的东西。

而从始至终,顾康一直都在跟随着刘庄。

听着刘庄解答学子们的问题,汲取着其中各种各样的知识,每每就会陷入深思之中。

随后,顾康竟然有了打算著书的想法。

虽然才刚刚开始。

但这却也让顾易无比的震动。

难不成....

顾康可以搞出来一套不同的学派?

虽然对于如今的大汉而言,顾易无法完全确定未来的走向。

但若真是如此。

对于整个顾氏而言却亦是百利而无一害。

因为如今的顾康真的打造出了一个辉煌的盛世。

无论是从身份,亦或是能力。

他都已经有了这种资格。

若历史当真还会如同原本的那般发展,倘若顾康真的著成,那对后世的顾氏子弟而言,便有了另一种的保障。

毕竟当今的盛世可摆在这儿呢!

想到这儿,顾易一下子就更加期待了起来。

.......

整个大汉在这种氛围之中愈发强盛。

似乎真的是天意一般。

次年,大汉竟真的没有发生什么特大灾害。

所有人都知道刘庄接下来的打算,定会出兵西域,实现他的宏图霸业。

但如今却根本无人敢阻。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