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8章 为帝者,当视四海如一家(求月票)(2/3)

长安。

——朝野振奋。

如此大胜朝廷自然不会选择隐瞒消息,甚至四方的百姓要远远比李世民还要提前知道北方的消息。

而随着此事彻底传开,整个天下瞬间沸腾!

“龟儿子的突厥狼崽子!

圣山一倒,所谓的天神要改姓唐喽——昨儿个西市胡商跪着给老子抹桌子,痛快!

痛快!”

“呸!

前年抢我三斗米的那队突厥兵,脑袋怕是都挂在圣山当灯笼了吧?

顾公这火烧得,比我家新染的绛红绸还艳三分!”

“.”

一声声的欢呼于整个中原各地不断响起。

甚至在短短时间之内,便有了关于此事的童谣。

“顾家旗,朱雀啼!

突厥神,钻地泥!

阿爷赏我胡饼吃,再不怕,夜哭胡马过河西!”

时隔多年,九州的百姓终于是隐隐体会到了昔年炎汉时期,那种对于四方蛮夷的蔑视。

——四方慑服,无人敢犯神州之民。

如此情形,更是让本就越来越强盛的大唐锦上添花。

民心终是彻底依附。

天下百姓终是再不觉间彻底与整个朝廷站在了一起,感受到了其中的荣辱。

这对大唐而言,极为的重要。

天下万民都不由得歌颂起了李世民的英明,同样也有顾氏的名讳,其中甚至还有了很多的谶言。

“这是顾氏的先人们,再次庇佑起了九州。”

根本就没有人能够察觉的到。

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沉寂,以及数年从底层一点点的向上产生影响的情况下。

在天下人心中,整个顾氏都已经彻底脱离了昔年在大汉时的处境,彻彻底底的与整个九州的荣辱兴衰融合到了一起。

这是人心上的改变。

对于顾氏而言绝对算是一次根本上的进步。

至少顾氏再也不会如昔年的大汉时一般,需要随着王朝的兴衰而受到影响。

四方消息不断传来。

当听闻到前线传来的消息之时,整个朝堂内的群臣亦是振奋无比。

对于他们而言,这亦是千古之功。

哪怕他们并没参与其中又能如何?

当前的大唐已经具备了一个盛世的基础,百姓的拜服四方蛮夷的畏惧。

只要能够打造出一个盛世。

那么他们这些人亦是能够跟随着李世民在整个青史之上都获得不小的名声!

群情激奋!

但李世民却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般开心,尤其是在他看过详细的战报之后,整个人更是会陷入了一阵沉默。

所有的功劳都是其他人的。

从顾彦李靖,再到各个将士们皆有其功。

而反观顾泉则是没有获得半点的名声。

但李世民又岂能不知道,顾泉在这其中所付出的一切?

“当今陛下爱兵如子。”

这是四方将士对他李世民的评价。

但也正是因为李世民的这个性格,他才会更加的为顾泉感到惋惜。

他倒是可以任性的选择向天下人坦白一切,为顾泉正名。

如今的他能够解决一切风波。

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再不经过他同意的情况之下,针对顾氏亦或是非议顾氏。

但李世民终究还是不能这样做。

顾泉顾全。

这是顾泉自己的选择,既顾全了自己的内心亦顾全了整个家族。

他不能辜负顾泉。

顾氏与天下任何的世族都不相同,一时的荣辱不能影响到顾氏选择的道路。

旁人或许不能够理解,但他又岂能不懂?

皇权之争与其他的争斗完全不同。

要是别的家族的话,身为帝王的李世民绝对会直接将其拉下神坛,以施恩之名间接削弱其家族的地位。

但这是顾氏。

于任何一个中原王朝而言,顾氏何尝又不是一个王朝的保护伞呢?

他也只能将这一份赏赐加之在顾氏身上。

而就在这赏赐与狂喜之后。

另一个问题,又摆在了众人面前。

——该如何处置颉利可汗,以及东突厥的各部残兵败将。

太极殿,群臣齐聚。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深邃的看着众臣,询问着众人的意见。

“陛下,颉利此贼曾数次背弃盟约,侵扰我大唐土地,劫掠我大唐之民,臣谏陛下当斩此贼,彰我大唐国威!”

“臣附议!”

“颉利此贼屡屡背约,多年劫掠更是让百姓对其恨之入骨,如今四方部落之使皆在奔赴我大唐,若是陛下能斩此贼,定会让四方部落胆寒!”

“当斩此贼!!!”

“.”

声声话音响彻在整个太极殿内。

群臣的表情皆是十分凌厉,对颉利可汗充满了敌视。

“陛下,无论如何决不能让颉利此贼回到草原,如今各部落残兵败将仍在,且不能让颉利此人抓住任何机会,臣以为如今当“内迁”

各部落之人,如昔年大汉时一般,当“教以礼法,选其酋长,入朝宿卫”

可巩固边疆。”

中书令温彦博一脸的郑重之色说道。

话音刚落,一旁的魏征便立刻摇了摇头,否决道:“突厥人面兽心,弱则请服,强则叛乱,岂能将其迁入九州?”

“至于颉利此僚,臣也以为当将其斩首立威。”

一旁的杜如晦此时亦是开口道:“陛下,臣以为,突厥虽云臣服,但其心难测,如今可效昔年昭烈侯一般,宜散其部落于州县,使习耕织,化胡为汉。”

话音刚落,立刻便有武将摇头道:“绝不能如此!”

“这突厥劫掠我大唐多少百姓?

将他们都视为奴隶,如今就应该将他们的部落首领全都斩了,将他们的子民迁入九州为奴!”

“.”

声声话音不断响起。

群臣围绕着如何处理颉利与突厥各部展开了议论。

这就是当前大唐的政治风气。

李世民早已下令,群臣于他面前皆可以畅所欲言,虽然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没有人敢这么做,但随着后续眼看着不少人都获得了赏赐,这种风气也就便慢慢开始了。

这对于一个封建王朝而言,绝对算的上是好事。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