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七十五章 你们这是在逼宫吗?(1/2)

就在众人惊愕之时,李邦华已经来到了殿前。

随后王承恩开始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南京兵部尚书李邦华忠诚尽职、廉洁无私,在南京屡有功绩,特召回京师担任兵部尚书,加封太子太师,赐尚方宝剑!”

“钦此!”

李邦华赶忙跪倒在地。

“臣李邦华,谢陛下隆恩!”

看到这里的时候,一旁的周延儒再也忍不住了。

他直接跪倒在地,高声说道: “太子殿下,臣认为此事不可!

臣想面见陛下禀明此事的利害关系,求太子殿下成全!”

周延儒这话一出口,其他的几个内阁大臣还有文武百官也都跪了一地。

口中高呼不可!

很明显,他们都是站在周延儒这边的!

这些人都不是傻子,他们已经看出来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崇祯在后面搞鬼。

而这么做的目的,很有可能是为了抢夺文官手中的兵权!

毕竟谁都知道,李邦华虽然亲近东林党,但他从来都不是东林党,他的所作所为,其实更像是一个帝党!

一个试图将他们手中的权利归还给崇祯的帝党!

如果让这样的人担任兵部尚书的话,那他们手里的军权很有可能会回到皇帝手中,这是他们绝对不允许的事情。

要知道,当年文官集团可是费了好大的劲儿,甚至不惜弄死了一个皇帝,这才从皇帝手中夺取了兵权,并且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了。

这已经握在手里一百多年的东西,怎么可能就这么拱手相送?

“求陛下收回成命!”

“老臣求见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万不可如此啊!

太子殿下!”

一时间,众多的文武百官开始跪倒在地,齐声高呼。

这已经不是涉及到他们个人的事情了,而是涉及到夺权,这简直比要了他们的命还要让他们感到难受!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不等朱慈烺发话,身为天字第一号狗腿子的薛国观就跳了出来。

他指着跪在地上的大臣们大骂道: “你们这群家伙到底要干什么?

你们这是在逼宫吗?”

“食君之禄,不为君分忧也就罢了,居然还想逼宫!

你们这群人都该杀!”

周延儒听到这话,一下子就气的跳了起来。

他实在是忍受不了薛国观这个大喷子了。

之前每次薛国观这个大喷子都会跟他们对着干,现在还是如此,这家伙真不愧是皇帝的天字第一号狗腿子!

“薛国观,你真是够了!

不要每次都胡乱给诸位大臣扣帽子!”

周延儒怒斥道。

“怎么?

本阁老说的难道不对吗?”

薛国观冷笑着说道: “原兵部尚书结党营私、意图造反,陛下任命李邦华为新的兵部尚书,你们对此有什么问题?”

“李邦华李大人在十年前就是京师的兵部尚书,去了南京之后,他还是兵部尚书!”

“如今继续让他担任兵部尚书,这不是众望所归吗?”

“难不成你们中有人比他更适合担任兵部尚书?”

“若是真有这样的人,本阁老也就不说什么了!”

听到这话的时候,周延儒瞬间哑然了。

毕竟谁都知道李邦华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他对于军队的训练和整顿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和见解。

根本不是他们这些人可以比拟的。

这家伙简直就是天选的兵部尚书!

但话说回来,这家伙不是他们的人啊!

他是皇帝的人啊!

万一他真的担任了兵部尚书,之后再把兵权转交给皇帝,那么一切都完了!

想到这里,周延儒还是硬着头皮说道: “李大人毕竟年纪大了,兵部的事情又很繁忙,想必他的精力也不够,所以本阁老认为还是应该挑选一些年轻的官员来担当此任!”

“本阁老觉得兵部左侍郎余方亮就不错,让他担任兵部尚书也是众望所归。”

兵部左侍郎余方亮听到这话,顿时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他今年不过四十多岁,说年轻倒是真的年轻,可话说回来,年轻未必就有本事啊?

特别是面对李邦华这样的官场老将,对方不论从资历和实力方面都完全吊打他,而且已经担任了超过十年的兵部尚书,这要他怎么比?

可他又不能直接拒绝,要是直接拒绝的话,周延儒的面子往哪里放?

他们东林党的面子又往哪里放?

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说道: “下官觉得可以试一试!”

然而他这话刚出口,薛国观就怒骂道: “你试个屁!

真以为国家大事是过家家呢?

什么都想试一试?”

“国家有你们这样的官员,真是国家的悲哀!”

“太子殿下,老臣觉得不用搭理这些人,兵部尚书这个职位就该让李大人担任!”

朱慈烺看着台下的场面,心中只觉得一阵舒畅。

他现在越来越觉得把薛国观拉进内阁是一件非常正确的事情。

因为在朝堂上,大概也就只有薛国观这个老家伙能镇得住其他的文武百官了。

毕竟大家心里都清楚,薛国观是纯粹的帝党,他的话基本上就代表了崇祯的意思。

所以只要薛国观一开口,其他人最多也就是争辩两句,但绝对不敢忤逆。

随即,朱慈烺这才开口道: “诸位,这件事情不必再说了,这是父皇的旨意,不得违抗!

退朝!”

说完这话,朱慈烺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只留下满地愤慨的官员。

此时此刻,这些官员都被崇祯的任命给气疯了。

反观李邦华,却依旧是一脸的淡然。

自始至终,除了谢恩之外,李邦华什么话都没说,哪怕其他的文武百官都在阻止他担任兵部尚书,他依旧没说一句话。

事实上,这也是李邦华对崇祯和朱慈烺的一种考验。

如果今天在他任命的当场,崇祯和朱慈烺再次被群臣蛊惑、并且有所动摇的话,那么他很有可能会当场辞去兵部尚书一职。

自此归家养老,永远不再踏入朝堂一步!

因为他不想再经历一次十年前的事情了。

但现在看来,崇祯和朱慈烺想要整顿京营的想法,似乎远比他想象的还要坚定!

也就是说,他这次真的可以一展抱负了!

退朝之后,众位大臣各自散去,李邦华也准备去兵部上任了。

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得好好想个办法把他的这三把火烧起来。

毕竟想要整顿京营,必须先要安抚兵部,要是安抚不了兵部的话,京营那边的问题也解决不了。

就在李邦华一边想着一边走出去的时候,一个声音突然从他背后响了起来。

“李尚书,稍等!”

李邦华停了下来,接着扭头一看,就发现说话的不是别人,赫然便是薛国观。

李邦华对薛国观并无太多好感,十年前他担任兵部尚书时,两人就曾因政见不合而产生过矛盾。

但今日在朝堂上,薛国观却帮了他一把,这让李邦华心中的不满减轻了几分。

再者,他已经看出薛国观是帝党了,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现在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