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合作成功与扩张之路的开始(1/2)
双方之间的谈判,又是持续了数天。
每天都是白天两人进行各种条件的谈判,晚上罗伯特再汇报给3M的总部。
一周后,双方在各自请的律师面前,终于达成了协议: 第一,3M公司获得便利贴在美国的10年独家经销权,10年后的5年优先独家经销权。
第二,杨文东获得3M公司3万美元的借款,利息不高,为3%,抵押物为未来杨文东在美国市场的可盈利货款。
第三,3M未来第一批采购数量为50万份,后续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第四,每次的付款模式为下订单时3M给30%预付款,后续商品到美国仓库检查后结算30%,再就是半个月后结算最后40%。
第五,…… …… 一共16条条款,对双方都有着限制。
比如对经销商一方3M公司也有着很多限制,防止3M公司故意不作为导致杨文东这边承受巨大损失。
如果不知道双方是谁,那条款看起来还很公平,可一方只是一个香港普通人,另一方却是美国的大公司,能做成这样的协议,已经算是罕见了。
之所以能做到这样,不是因为3M公司有多么善良,不期压合作伙伴,而是因为美国大公司之中能看出便利贴商业价值的有很多。
在杨文东与罗伯特谈判的期间,就又有两家公司联系上了杨文东,也希望合作。
这两家公司杨文东也知晓一点情况,规模虽然不小,但在销售渠道这一块是远比不上3M的。
不过这不妨碍杨文东以此来给3M压力,最终达成了看起来对双方还比较公平的协议。
…… 罗伯特走后的第二天,长兴实业工厂内: 苏依依脸上带着止不住的微笑,走进小办公室后说:“东哥,3M的钱已经到账了,速度是真的快啊。”
杨文东笑说:“人家可是美国的顶级公司,3万美元对人家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再说,早点将钱给我们,我们这边也可以立刻投入生产,3M那边最终也会获益,这也是人家行动力那么强的原因。”
唯有与合作伙伴共同互利,那才能带动所有人一起发展。
苏依依又笑说道:“那也是便利贴太吸引了,东哥你利用这一点就拿捏住了他们。”
杨文东说:“正常商业逻辑罢了,这一点,你可以多查一查李嘉成的发家过程,他也是有这种思路,才获得今天的成功的。”
“李嘉成。”
苏依依好奇问:“东哥,我听你夸赞过他数次了,这个人真的那么厉害吗?”
杨文东点点头,说:“很是厉害,算是我比较佩服的一个人了。”
虽说老李头在后世的一些做法让很多人不爽,大骂他贪心,可如果只看商业,李嘉成的做法,的确是很成功的。
不说未来的各种房地产市场的骚操作,就是现在他的主业塑胶厂,在他的经营下,十年时间就成为了香港最大的工厂。
能力方面,肯定是一流的。
苏依依笑说:“那东哥可要努力超过他了。”
“当然。”
杨文东笑了笑说:“只要我们将便利贴经营好了,那超过李嘉成不是难事。”
塑胶花在欧美市场很受欢迎,但也只是短周期产品,几年之后就属于昙花一现了 虽说老李会借着这段时间的千万港元利润来进军房地产市场,可比起杨文东这个清楚未来香港地产走向的穿越者,更没有什么优势了。
不过,进军房地产也是需要很多资金的,自己目前还不着急。
苏依依又说:“东哥,现在资金到账了,那我们就准备向日本那边下设备订单吗?”
“嗯,先下5台。”
杨文东接着说:“不过日本的设备太贵了,运过来周期也慢,让香港这边有点实力的机械厂,也尝试一下做这种设备,如果做出来,方便我们以后再扩大规模时候的采购。”
虽然现在香港的工业潜力差了点,但如果仿着做的话,一个不复杂的设备,应该也是可行的。
“先5台够吗?”
苏依依有些不确定说:“之前在香港可是很火爆的,美国那么大……”
杨文东说:“没关系的,伱也说了,美国那么大,3M的渠道拓展也会一步一步来的。
再说,我们扩大规模也需要一步一步的来,不然出了质量问题就麻烦了。”
5台只是一个新起点,后续自己必然会需要更多设备。
只是一个美国市场,估计就是香港市场的数百倍乃至千倍,其他国家加起来市场更大。
不过就算以3M的强大渠道,也是需要一点时间在美国全境推销便利贴的,这也是需要时间的。
生产端也是一样,虽然便利贴结构简单,可也是有可能出质量问题的,做实业,一切都需要谨慎,不然一个质量问题就能毁了工厂。
“好,那我待会通知立明。”
苏依依笑说。
杨文东问:“立明人呢?
今天还没看到他?”
苏依依回答:“他好像去了一家纸板的进口贸易公司了。”
“噢,我知道了,那也是我之前安排给他的事情。”
杨文东想了起来,随后说:“待会等他回来了,我们几人一起去找个饭店吃一顿庆祝一下。”
“饭店?
好。”
苏依依立刻开心笑说道。
…… 一个多小时后,赵立明回来后,立刻找到了杨文东。
“东哥。”
赵立明招呼后说:“这是你要的硬纸板,比一般的包装纸要硬多了,而且,还能防水。”
“嗯,好,价格怎么样?”
杨文东接过硬纸板后,手板了几下感觉了下,随后问道。
赵立明说:“有点贵,我问了下,差不多要8分钱一张,这还是我说大批量采购的前提下。”
杨文东皱眉说:“比我们自己注塑做出来的塑料板价格的两倍还要多了。”
赵立明也说:“对,因为这是需要进口的,这种纸板在香港需求非常少,我们也需要特定尺寸,再加上进口商那边也要赚钱,所以……”
“嗯,需要进口的东西,贵一点也正常。”
杨文东点点头,问:“你带回来了多少?”
“十几张吧。”
赵立明说:“其他的在外面。”
杨文东说:“那这样,你让人给这些硬纸板上胶水,然后给浩宇,让他派人送到附近的货仓去,看看抓老鼠的效果怎么样。”
找硬纸板,自然也是为了做更好的粘鼠贴。
前世的内地,杨文东所见的粘鼠板基本上都是纸板的,在初期他尝试做粘鼠板的时候,也考虑到用纸板。
可实践中却发现纸板怕水、容易被大老鼠给撕破,因此,也就不了了之了,后面一直用的木板或者塑料板。
现在公司有点规模了,他也有精力去研究一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纸板,能够替代塑料板的。
“好。”
赵立明领命后,离开房间,不一会后又回来了,说:“已经安排人去做了,刚刚也碰到了浩宇,他说没问题,就是现在天没那么热了,老鼠也比较少,不一定能很快试出来。”
杨文东皱眉说道:“这样等着也不是个办法,现在这个温度可能还好一点,真要是碰到寒流来了,可能十天半个月都没老鼠。
或许我们应该要买一些专门检测设备了,检测胶水的粘性,然后数据化管控。”
“数据化管控?”
赵立明有些不太理解。
“等后面公司资金好一点,我会购买一些专业的检测设备的。”
杨文东也没在意,他也知道与自己一起创业的几位元老可能快跟不上公司的发展了。
现在有了扩张产能的第一笔资金,虽然不多,但也需要准备引入专业的管理团队了。
“好的。”
赵立明也没有多问。
杨文东又说道:“现在第一重要的还是便利贴的生产问题,你的事,暂时就还是用土方法吧,设备以后再买。
其实就是便利贴,也应该需要这种设备,不能全部靠手感,这样时间长了肯定会出问题。
你后面跟员工们说一下,目前还是要靠人工,一定要重视。”
开工厂能赚钱,可花钱的地方也很多,厂房、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物料、人工,每样加起来都不少。
如果是小作坊,凑合凑合就算了,可便利贴与粘鼠板未来都是要走出口路线的,且短期来看,目前自己依赖的就是这两样,那自然要认真对待了。
再说,一个团队,对于质量的认识是需要慢慢培养的,今天产品简单不当回事,明天生产一些复杂产品,也只会一样。
赵立明点头答应道:“好的,只是下面的人很多也不识字,虽然很配合,但有时候,就难控制。”
“嗯,这的确会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