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东南亚的第一场投资(2/2)
杨文东淡笑说道:“这一天迟早会来的。”
穿越来香港,自己曾经的目标是给香港底层提供基本的工作,如今到了今天,其实也差不多了.
,当然,这也不单是自己的功劳,本身社会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自己不过是参与其中,然后做了一小部分的贡献 而现在除了在事业上要有所成,那还需要做好香港的文化产业以及给香港的未来留下一个不太在乎房价的产业,电影产业就是其中之一。
80-90年代香港文化巅峰的存在证明香港不缺人才,改开之后也可以吸引内地的人前来,所以这一块杨文东不需要操心;反而是市场,才是最重要的,有了足够的市场,那就会有无数的资本、人力进入其中,做出更多优质产品,从而也更促进文化输出。
当然,到了90年代,东南亚国家会以政策限制香港电影,这个问题,以后再说,也并非没有解决办法,开拓内地市场即可。
时间很快就到了9月28号: 各种资料,也逐步的汇集到了杨文东的手中。
邹纹怀介绍说道:“杨生,根据我们现有的资料,这些原先的地产价值,大约在1200万美元左右,不过这只是按照汇率直接计算的,没有考虑兑汇的难度问题。”
“嗯这个没关系,我这也不是短期投资。”
杨文东点点头,又说道:“如果按照你这份报告的数据来看,对方报价1400多万美元,倒也不算很贵了,这些院线,价值也是很高的。”
院线的价值除了本身的建筑、座椅、冷气机设备等等,最珍贵的就是放映设备了,这些设备都是进口的,特别昂贵,好一点的一套下来都是几十万港元的,还需要维护。
而院线内部的团队人才、附近名气等等,多多少少也是能值点钱的,毕竟买的是产业,并非只看物业。
邹纹怀笑说道:“从我们角度来看的确如此,但换个角度,其他原因购买这些院线的人,可不是为了院线,很多都是地产商,想拆了建楼,那这些影院反而成为负资产价值。
再一个,他们这些地产商也不会购买全部,只会各购买几个,有些还不想要; 陆家想要逐个出售,没个几年时间恐怕不太可能,而我们一次性购买,就是给他们节省了很多时间了,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有着很大的压价空间的。”
“有道理。”
杨文东笑说道:“那这样,让香港总部那边,派遣国际事务团队以及在新加坡这边寻找律师团队,与陆家进行价格方面的商谈。”
自己看好是一回事,但卖家可能觉得是负担,那自己这边自然要死压价了。
“是。”
邹纹怀欣喜答应道。
走到这一步了,那最终也就剩下价格问题了,一旦谈妥,长兴电影公司的实力可就大涨了。
PS: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