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汇丰支持与储水基站(1/2)
柏立基的效率很高,三天后,杨文东便收到了自来水公司的电话,告知可以安排人员前来探讨合作。
这样的事情杨文东自然不参与,他也不懂管道,随后便安排了长兴地产一名精通管道的专家,外加长兴慈善基金会的几人,一起去与自来水公司的人协商事情,他这个老板,只负责最后审批及给钱就行了。
不过另外一人,就得杨文东亲自接待了。
半岛酒店,一间总统套房内,杨文东会面了汇丰银行的新大班桑德士。
“桑德士先生,你好。”
杨文东礼貌笑说道。
“你好,杨生。”
桑德士点点头,随后道:“听说你的四季酒店已经开始动工了,看来到了明年,我们就可以换个地方见面了。”
“哈哈,对,金门建筑的速度很快,明年年底,就差不多了。”
杨文东笑了笑说道:“四季酒店未来也会致力于保护客户隐私,避免记者混入,也非常欢迎商界人士的入住。”
香港的商人,很多都喜欢去酒店谈生意,哪怕都是本地人,也会找个酒店商谈,越有钱的,越喜欢去豪华酒店,甚至是总统套房。
据传,原先历史上十几年后李嘉成会面包玉冈,并将手中的九龙仓股票转让给他,就是在文华东方酒店的总统套房定下来的。
在如今香港旅游业还没有完全开发起来的阶段,酒店的这个商务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四季酒店在未来也会往这个方向发展。
“那可就好了,我经常来半岛酒店,都腻了。”
桑德士笑了笑,随后问道:“杨生,港督昨天找我,说了你的事情,不得不说,我真的很好奇,杨生就这么有把握,这场旱灾,会持续很长时间?
如果这个夏天来了几场大台风,粤东省一旦有了大量雨水,香港的旱灾,可就算结束了,到时候你买入这么多旧货轮,那可就是损失惨重了。”
香港的地不是很蓄水,因此就算台风来了,能缓一缓旱情,但不持久。
可粤东省就不一样了,那里是能够蓄水的,一旦粤东省有水了,那自然就能送来香港,港府也自然不需要再花费巨资安排货轮去华东取水了。
杨文东笑说道:“我本人反而更希望这场旱灾早点结束,我的地产、实业也受到影响,从运水里面赚的钱还不一定能够抵消这个损失;而且香港那么多人苦于没水,这也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这第二就是,我非常看好未来的海运行业,所以就算运水生意出了问题,在经济上,我也不会认为我会出现亏损。”
遇人说人话,遇官说官话。
面对港督,那自然要说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港府解决问题、帮助香港市民解决缺水危机。
而遇到汇丰的负责人,那自然要在商言商的讨论风险,这种资本家可不会在意小民的生死,只会在乎自己的生意与风险。
桑德士满意的笑道:“杨生说的很好,我也很看好未来的航海生意;不过你的旧船实在是太多了,未来的运营成本必然会增加,这一点,我可是不怎么看好的。”
“这我也知道,所以我才会在醉酒湾建船坞修理厂,这样也能最大程度避免未来的各种问题。”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用二手设备,正常情况下,终归是成不了大事的。
不仅仅是海运,包括航空公司、地面上的汽车租赁公司,想做大做强,就得用新车。
可接下来的5年后,是特殊情况,中东危机,会让能动的船只变成黄金,旧船与新船到了那个时候区别就不大了。
而短短的五年内,他也没办法获得足够的新船,那购置二手轮就是最快速简单的方法了。
不过对一个正常银行商人来说,自己这样的经营方法,会让他们觉得有些困惑,如果不是自己有着其他产业,那汇丰也不一定会帮助自己。
桑德士又道:“嗯,我们银行一般也不会干涉你们的经营模式,而且杨生所做之事,对港府也有着很大帮助,那我汇丰自然也是愿意帮忙的。”
“多谢了。”
杨文东笑了笑。
借着运水需求,来购买大量二手货船以及汇丰的支持,也算是一举多得了,不然他就得真的投入大量自己的资金去买旧船了; 而改换新船,就算能够得到银行的支持,但时间方面也是来不及的。
“利息方面与资金额度,后面我会安排人去长兴船运协商的;”
桑德士又道:“不过杨生,除了航运,其实我们也是可以在其他领域合作的。”
“当然可以,地产方面,我们也可以合作。”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长兴集团的策略是稳定的地产生意,与华资银行合作,船运则是找英资洋行,如果是新船,也会有日本银行参与进来。
这也是一个平衡策略,企业的优质低风险贷款,也是一种资源,很多大型银行都想要。
不过现在汇丰在航运领域帮了自己不少,那他自然也需要投桃送李了。
“好。”
桑德士又道:“听说杨生准备在香港建一个大型博物馆?”
“对,汇丰对这个项目也感兴趣?”
杨文东反问道。
建博物馆这样的大事,知道的人已经很多了,也不可能隐瞒外人的,只是目前还没有确定地址与规模,所以没有宣传,但桑德士这样的人,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桑德士笑说道:“对,虽然这样的公共项目,港府在地价转让上会便宜很多,但如果面积够大,那费用也不低,再加上建筑费用以及未来的经营费用,杨生总不至于都是自己投资吧?”
“当然不会,我也需要借助银行。”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那这样,等我的团队将这件事定夺下来后,我再约您商量?”
一个大型博物馆的投资也是惊人的,特别是需要在金钟附近,那自然也需要贷款了。
他原本也还没考虑找哪家,现在这样的话,那就优先找汇丰了。
“行。”
桑德士又道:“不过我希望我汇丰银行的一些事迹,也能进入其中一些历史故事。”
“好。”
杨文东爽快答应道:“汇丰本身也是香港历史的一部分,我自然也不会漏掉,而是桑德士先生的名字,也会记入一些故事当中。”
很显然,当人不缺钱之后,就会开始在乎名了。
反过来如果能够留个正名于历史记忆之中,让他花点钱也是乐意的,反正钱已经花不完了.
更不要说,桑德士还是用的汇丰银行的权益来交换的。
“哈哈,多谢了。”
桑德士点点头说道。
有些事情他不好明说,只能借“汇丰”
的名义了,而杨文东显然很懂“人情”
。
与桑德士会面完后,杨文东返回长兴大厦,又正巧碰到了前来找自己的赵立明与林浩宇。
“怎么样?
和自来水公司的人协商的怎么样?”
杨文东立刻问道。
虽然这次解决旱灾问题的过程中,他也尽量为自己谋取了部分利益。
可整件事的核心还是赈灾,帮助普通人,其他都是顺便为之,或者以利益方式来拉拢其他人帮忙。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建好管道,因为杨文东知道,现在的旱灾还只是开始,等再过几个月,就是香港几十万乃至百万市民最痛苦的时候。
在原先历史上,很多的确原本一天四次供水就已经很让人难受了,但后期却变成了4天一供水,甚至很多时候等了四天又没水了。
别说洗漱,有时候连喝的水都没有,越穷的人,受到的影响越大,就算他们去排队领到了水,可因为太多时间投入进去了,又导致失去了生计.
林浩宇回道:“东哥,自来水公司那边的速度很快,他们已经定好了从现有的自来水管道里,引出十几根水管,连接到尖沙咀、观塘、葵涌、九龙湾这些地区的寮屋旁边。
然后我们这边会在那里的位置建储水站,这样白天放水,夜里慢慢储水,还能建好相关的排队设施,避免混乱局面出现。”
“行。”
杨文东点点头,又问:“就是自来水公司那边能搞定管道沿路吗?”
建管道最大的麻烦,就是需要将管道暗埋地下,特别是碰到马路、住宅或者什么建筑之类的。
相比于自己建一个终端补水点,管道建设显然会更麻烦,这也是杨文东自己单独做不了这件事的原因。
“这个我问过,他们说没问题。”
赵立明道:“我也有点担心,但也不好过问太多。”
林浩宇则说道:“东哥,其实我有一个办法,你这边让东方日报或者港华日报一起报道这件事,将整个项目完工的时间也报道出来。
这样一来,一则方便让很多周边的人知道我们这个站点,就算他们不买报纸,但也会收到其他人的消息,二则就是给港府压力,那自来水公司也就不敢不当回事了。”
“嗯,不错的方法。”
杨文东笑了笑,说道:“行,我会让秦志业来负责这件事,一定会宣传到位。”
如果是直接跟港府对着干,那他肯定不会答应,就算有这方面的需求,也会去找金镛的明报。
但只本身也算是帮助港府扩大其正面名气了,因为一旦蓄水基站完成,也能缓和旱灾,减少港府的压力。
只不过如果按时完成不了,那可能会有反效果而已。
“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