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69章 待售的屈臣氏(1/2)

“行,我会找个时间,约他出来的。”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在香港做生意,还是离不开汇丰的,就算现在自己旗下的长兴实业一年有几千万利润,但这点资金投入地产与航运,根本就是不够看的。

唯独利用银行的杠杆,才可能将事业做大,而香港最大的银行,就是汇丰。

东亚与恒生只能说是少年翘楚,但规模上,比起汇丰还差的太远了。

如果是一家中型企业,那跟谁合作都无所谓,哪家给的合作条件好久选谁,但规模大的企业,特别是涉及到航运的企业,绝对不是香港本土小银行能够参与进去的,甚至就算汇丰进入,都得承担着不小的风险。

第二天,香港中环一间婚纱店内: 白玉姗正在试着婚纱,旁边还有一个长相一模一样的“镜子人”

,在帮忙与指点。

过了好一会,她们才从试衣间走了出来,杨文东看了一眼二人,问道:“你们两长的一样,确定要做伴娘?”

“对啊,我姐结婚,我当然要做伴娘?”

白玉洁理所当然的说道。

“行吧,随你,不过你的衣服得换个颜色吧?”

杨文东也不再多说什么。

两个长的一样的人,一起穿着白色衣服,虽然衣服会不一样,但还是有点容易让人搞混掉 白玉洁没理会杨文东,又跟婚纱里的姐姐低声说了几句,随后便小跑着回去换衣服了。

“来,坐,这衣服穿着不方便。”

杨文东上前将部分婚纱拧了起来。

“嗯”

白玉姗坐下来后,道:“你不要去试一下衣服吗?”

“我早试过了,西服我早就定制好了。”

杨文东耸耸肩说道。

男人的衣服,比女人简单太多了,这也是为什么,全球服装市场,大头是女性与小孩,男性市场远远靠后。

不过好处就是简单明了,前世海澜之家的成功其实就是抓住了这一点。

“哦。”

白玉姗又说道:“那等会我试衣服快一点,免得你在这里人太无聊了。”

“不用,你慢慢试,不急。”

杨文东摇摇头说道:“我这边有不少报纸看的,就算不来这里,在办公室,我也是经常看报纸的。”

没有什么娱乐的时代,看报纸就成了最消遣的方式了。

穿越到香港4年多了,他也快忘了玩智能手机与电脑上网是什么感觉了 他也习惯了通过看报纸、各种书籍来消磨时间。

“好啊。”

白玉姗笑说道。

杨文东又道:“你好好挑一個好看的婚纱,一辈子也就这一次机会。”

“嗯。”

白玉姗点点,又道:“还是得快点,等会还要和桑德士先生一起吃饭呢?”

“还有一个半小时多一点,也没那么急。”

杨文东说道:“那你先去吧。”

“好。”

白玉姗又喝了一口水,便朝着更衣室前去。

店内的几名职员,立刻犹如众星捧月一般,将她围在中间。

等人进去后,杨文东则又是低头看着报纸,这段时间,ZZ事情比较多,他也非常关注。

到了中午的时候,白玉洁被打发走后,杨文东与白玉姗着正装,来到了中环附近的一间高档西式咖啡厅内: “桑德士先生,伱好。”

在私密的包间内,杨文东见到了桑德士。

“杨生、Cassie,或者我应该成为杨夫人?”

桑德士笑了笑说道。

杨文东说道:“都可以,也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

他与白玉姗的婚礼会在下个月举行,不过这一次相对来说,不会搞那么大规模了,不是杨文东不想,而是香港的习惯限制。

“恭喜了。”

桑德士说道。

“多谢。”

杨文东又说道:“我也要恭喜桑德士先生即将成为汇丰银行的大班了。”

“哈哈,杨生可真是消息灵通啊。”

桑德士笑了笑,说道:“其实我能够成为汇丰银行的大班,跟我过去多年来,一直推动汇丰银行与华资公司合作有很大的关系。

这十几年来,香港的华资企业犹如春笋一般,大量的崛起,这给香港的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反而英资企业,虽然现在规模大,可却似乎看不到任何成长的趋势。”

“这也是香港银行支持的结果。”

杨文东也说道:“没有银行业的支持,那香港的华资工厂或者华资地产公司、乃至航运公司,都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地产与航运就不说了,这两个行业是绝对依赖于银行;而实业其实也一样。

大部分香港的工厂,在早期都是依赖银行的,廖创兴、恒生两家银行业新星,其实就是抓住了这个机遇才发展起来的。

桑德士点点头说道:“说的好,我们银行与你们企业就该这样合作,希望以后,我们能够继续保持着现在这样的合作模式。”

“我也希望如此。”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今年长兴航运还会继续在全球收购二手货轮,希望汇丰在资金上,还能够予以支持。”

虽然现如今已经有了20多艘二手货轮,但数量显然还是不够的,别说太古、会德丰这种老牌航运公司,就是比起董浩云、赵从衍都差了不少。

因此,船只他还是要继续收购的,就算哪一天长兴实业不需要那么多船的,急速上涨的全球贸易也是需要的,而短期还会有内地运粮与香港运水的需求。

“杨生还准备这样大规模购买旧轮船?”

桑德士有些奇怪,问道:“以杨生的经济情况,完全是可以买新轮船的?

就算你想要买的数量较多,我这边或者日本银行都是可以提供贷款的?”

“我知道,新船我也会买,大概会在今年下半年。”

杨文东回道:“但二手轮船也不会停,相对来说,二手轮船的购买速度,肯定是要快多了。”

新船有再多的好处,那也是得一艘一艘造的,先不说有多少船坞或者其他买家,就算最快速度,也得10个月左右才能成型一艘普通万吨级货轮,更大型的就需要更长时间了。

而二手货轮虽然旧、维护麻烦,但成交速度快,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将长兴航运的吨位给拉上去,从而可以为中东危机引发的航运危机做好最全面的准备。

“看来杨生是想以最快速度,成为香港的船王了。”

桑德士笑了笑,又问道:“那今年下半年杨生准备购入多少吨位的货轮?”

汇丰银行已经放开了对航运投资的限制,那当然就得抓住这个市场了,特别是杨文东这样的大客户,动辄几百万乃至千万美元以上的贷款,这么大的项目,汇丰大班亲自出面也是应该的。

杨文东说道:“现在还不能给个定数,但吨位不会低,因此我可能会购置大型油轮、或者超大型货轮,一艘的吨位可能在5-10万吨左右。”

当集装箱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候,再继续大规模购买万吨普通新货轮,风险就比较大了;这个风险倒不是说会亏钱,而是现在同样的投资,购置这些可能会少赚不少。

但运输大宗商品的大型货轮或者油轮,是不会被取代的,顶多吨位越来越大。

因此,二手轮船买小型的万吨货轮,而新船,就需要逐步的购买大型轮船,以保证自己的竞争性,因为轮船吨位越大,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就越低。

早在1959年,船王董浩云便从小日本购置了一艘10万吨的油轮,据说3年的时间就回本了,后面就是纯利.

“杨生也想要进军油轮市场?

这个风险可不小啊。”

桑德士反问道。

杨文东道:“是有点风险,但做生意不都是这样吗?

风险与利润并存?”

早期长兴航运是不会做油轮的,虽然有保险,但真要是发生了漏油,那自己损失也不小。

不过随着自己规模的扩大,抗风险能力强了很多,再加上现代的油轮采用多仓模式,即使真的发生了漏油,也能减少损失与污染。

且这种事,本身也是极小概率的事情,全球一年那么多油轮在海上跑,但几年也不会有一次大型漏油事件。

“说的好。”

桑德士点点头,说道:“杨生如果想买新船,我汇丰自然会全力支持; 二手货轮的话,也可以,不过利息就要高一点了,这也是银行业的规矩。”

“没问题,我理解。”

杨文东笑说道。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