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海事学院与投资环球航运(1/2)
第二天早上,杨文东稍微整理了下身上的衣服。
旁边的苏依依好奇问道:“东哥,你很重视这个包玉冈啊?
上次看你这样,还是去见港督的时候。”
“对,非常重视。”
杨文东回道:“这个人的发家经历很有意思,我觉得他未来在商界的前途不可限量。”
“这么厉害?”
苏依依很是惊讶:“还没见过你对谁有这么高的评价呢?”
“你知道他的创业过程就知道了。”
杨文东笑了笑说道:“他早年在上沪做银行业,成为了当地一家银行的副总经理,级别很高。
后来为了躲避战争来到香港,也开始做生意,其他人不是搞地产就是搞实业工厂,就他搞了贸易成功后要做航运,把所有身家都投了进去买了一艘二手船,还借了不少钱。”
“这好像赌的非常大啊。”
苏依依跟着说道。
“挺大的,但他成功了。”
杨文东又说道:“他开创了一种新模式,就是将船以稳定价格长租给顾客,算是薄利多销了。”
苏依依问:“这种模式很好吗?”
杨文东说道:“从风险控制的角度上来说,很好,但容易错过短期的暴利。
但这样做算是有了长期稳定的收益,所以他也就得到了汇丰银行的认可,成为了第一家被破例贷款的船运公司。”
“那东哥你准备买新船,也准备做长租吗?”
苏依依又问。
“不准备。”
杨文东淡笑说道:“我先做几年正常模式的生意,以后再看情况吧,或许也会学包玉冈。”
如果不知道67年爆发的中东危机,那他也绝对也会选这种长租模式。
“噢。”
苏依依也没有过多在意这些太深奥的问题,问道:“那这个包玉冈,以后成就会有多高?
不会比你还强吧?”
“哈哈,在航运领域,估计会比我强。”
杨文东想了想说道。
穿越者在地产、民用品这种领域有着很大的优势,但对于专业性非常强的领域,就难说了。
航运看起来只是买船再租给别人,或者自己经营承包业务,但也绝对不是拼命砸钱就能一直扩大的。
要是真这样,包玉冈这个后来者,也不至于能够在20年内,就成为了世界船王。
他自信自己在知道未来的情况下,能够在航运市场混到很不错的水平,但想超过包玉冈,恐怕难度不小。
就类似去做超市,想超过沃尔玛,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
苏依依惊讶道:“这么厉害啊,那你也想要投资他的公司?”
杨文东道:“能的话,我肯定愿意啊!”
…… 中午时分,杨文东很早就来到了约定的酒店,不过包玉冈来的更早。
“包生,你好。”
杨文东看到屋内的人后,笑着握手说道:“久仰久仰了。”
他前世也是看过船王包玉冈的照片的,毕竟他的名气太大了,且在前世去世之前,也在内地做过不少慈善,某個他捐助的大学内还有他的雕塑。
包玉冈则说道:“杨生过奖了,我这点名气,在几年前还是笑话着,比不上杨生,白手起家,如今做成这么大的事业了。”
“哈哈,先请坐。”
二人坐下后,杨文东则说道:“当年的笑话,未来就可能变成商业神话了。
包生当年的胆量的确过人,要是我是绝对不敢的。”
做航运是重资产,不是什么小资本家就能玩的起的,就算是今天的长兴集团,如果不是因为杨文东知晓未来,那也只会在自己工业品出口需求的基础上,慢慢扩大船队规模。
而当年的包玉冈,则是将全部资产梭哈进去,一度被会德丰的高层、以及董浩云等人公开嘲笑。
包玉冈笑说道:“现在想想当年的确是脑子一热,如果真的失败那就是万劫不复了,还好有惊无险了。”
“生意就是这样,好在现在成功了。”
杨文东点点头,随后又直接问道:“包生,不知道这次约见,所为何事?”
包玉冈直接说道:“有两件事,第一就是我听说杨生在葵涌那边建了一个修船厂,拿地面积据说能够建成5个船坞了,所以我也想提前订个位置,以后我的船,去伱们那维护,给个折扣就行。”
“哈哈,包生还真是心细。”
杨文东笑了笑。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长兴集团即将造修船厂了,可也没几个人会注意到自己这次拿地的面积非常大,远超过了一个船坞的需求。
甚至在船坞之外,他还拿下了其他地皮,先屯着,以后可以建货仓。
随后,喝了一口茶,杨文东又道:“折扣自然不是问题,你的船来的越多,我折扣越大。
具体多少,我现在也说不准,等后面运营之后,我们再协商。”
香港现有的几个船坞,不论是英资还是华资的,收费都不便宜,自己船坞要抢生意,自然要优惠一点,特别是未来船王的船只数量,估计就能喂饱整个船坞了。
“好,多谢了。”
包玉冈顿了顿,又说道:“这第二件事,就是我想约杨生一起投资,建一个海事学院。”
“海事学院?”
杨文东心中一动,这个事情,他倒是也听说过。
原先历史上,据说是包玉冈在靠着海运市场发家后,建立的一个私人学院,专门培养航海方面的人才。
“是的,一个培养人员的学习基地。”
包玉冈解释说道:“现在香港的航运行业非常发达,但相关的人才,却非常少。
要知道,在欧美一些航海业较发达的国家,都是有着专业的大学,来教导整个航海的知识体系,可香港显然没有这样的条件。”
“这想法不错。”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你是想针对社会群体,专门学习航海知识与技能,然后再为自己公司工作?”
“对,这样一来,缺人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包玉冈说道:“任何产业的公司,想要做大,都必须要有大量的人才,我们如果想做大,这一步也是必须的。
港府不会做这种事,那就只能我们自己做了。”
杨文东想了想问道:“培养的种类有哪些?”
包玉冈回答道:“很多,从水手、维修工、工程师甚至大副与船长都能培养。
不过也有着对应的学历要求、经验要求或者其他方面要求,具体我还没有想好,这些事情,只有等亲自面对才能知道。”
“那一个人才培养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了?”
杨文东接着问道。
“对。”
包玉冈点点头:“什么时候毕业也要看个人能力、我们的教导能力、学员本身具备的能力,这个谁也说不准,每个人也会不一样的。
不过好处就是我们有大量的船,可以直接让他们进行实践,也方便学远进行考察。”
“这倒是。”
杨文东想了想,也明白这种事现在不可能提前算好,又问道:“那如果培养出来的人,不去你我的公司怎么办?
被英资航运公司或者其他同行挖走了呢?
那不是白折腾了吗?”
包玉冈早有准备,回答道:“所以我们学院,对普通人是收费的,交钱才能学习,学习完了后,我们双方的选择都是自由的。
而部分优秀的人,我们会免费或者有折扣的培养,那就要签署一些强制性合同,比如服务多少年,如果违约,就需要返还额外的费用。”
杨文东笑说道:“包生,你这样做,可是为整个香港培养人才了,其他航运公司也会因为这个学院而获益的。”
“我知道,我也乐意。”
包玉冈说道:“整个香港的人才变多了,才能让行业发展更好,这互荣的关系,香港航运业想变的更强,是需要所有人一起进步的,靠一个人没用。
第二个原因就是如果没有选择权,那学员也未必会好好学习,要是他们学不到东西我还得雇佣,那才是大亏,这也不符合我创作海事学院的目的了。”
“说的很对,的确不能强迫。”
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道:“你找来了其他船运公司参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