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28章 谋划未来的葵涌货柜码头(1/2)

“对。”

郑玉华说道:“最不好找的,就是合适的可以建港口的位置。

只要有了合适位置,那后续只要投钱就行了,香港现在本土的船就很多,贸易量也在增加,这就导致了现有的修船厂经常不够用。

如果我们能够建个新的,自己的船再维护、维修会很方便,还能接外面其他船只的生意。”

“是个不错的想法。”

杨文东赞同说道:“看好航运,除了直接投资做航运,也可以做相关服务配套。”

郑玉华回道:“是的,香港大一点的航运公司,都是有修船船坞的,太古、怡和、黄埔、会德丰都很早就有这方面的服务了。

这些英资修船厂,甚至还可以修军舰,也是英国军舰在亚洲的维护中心。”

“嗯。”

杨文东点点头:“这样看投资这样的一个船坞还是很划算的,就是需要先找到合适的地方了。”

郑玉华说道:“对,据我所知,目前香港周边应该没有这样的天然港口了,不然香港开埠100多年,英国佬早就占用了。

想建一个新船坞,就需要填海了,但在哪個位置填海,就又需要大量的测绘工作了。。”

“嗯,千万港元对比寻找合适的位置,的确算不了什么。”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这件事就交给我吧,我会让长兴地产去寻找合适的位置。”

郑玉华答应说道:“好的,那我等着您的好消息。”

…… 第二天一早,杨文东又来到了吉利大厦的顶层,郑志杰与刘华宇自然也前来了。

杨文东问道:“昨天去现场看的怎么样?”

刘华宇回答说道:“位置很不错,周围交通很便利,地下也有停车场,附近也有巴士站,这些都符合超级市场或者百货商场的需求。

供货方面,昨天下午到晚上,我与赵先生核对了很多,也看了他仓库的一些商品,基本上他那边就能满足我超市一半左右的需求,就是因为采购量还不大,价格方面还有点高。”

“嗯,先把超市开起来。”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前期就依赖赵成光就行了,后期等我们店铺数量多了,采购量足够大,那无论从赵成光这边购买还是我们自己自建采购链,都是可以的。”

赵成光的业务是给香港的很多杂货店或者商场供货的,自然也符合超级市场的需求。

这也算是杨文东一直都非常看重赵成光的原因之一,他知道迟早会需要这样的资源渠道。

刘华宇说道:“好的,的确只有等超市开业了,我们才能自己逐步的开发不同供应商。”

杨文东点点头:“嗯,不过,以后等我们规模大了,也要适当的照顾一下赵成光,我的不少业务,都受过他的帮助。”

对于早期帮助过自己的人,他现在都会给与足够的回报,唯独艾琳娜这个女老外不肯接受自己的好处。

但港府那边似乎也知道她与自己的关系不错,也就开始看重她,并委以她一定的扶贫责任,这倒也算是满足了她一生唯一的追求了。

赵成光与自己的合作,虽然当初也是利益关系,可的的确确也算是给自己一个发展的机会了,因此,后来长兴实业在香港的市场,也都是给他的。

如今自己开超市,就算未来开拓自己的供应链,但也不可能全部自己负责,前世的沃尔玛也做不到,那很多离散的业务也可以交给赵成光。

“好的,没问题。”

刘华宇答应说道:“昨天我和郑生去看了中环附近的,3个商铺,面积也不小,就位置来看,也是符合我们建新超市的。”

“哪三个位置?”

杨文东问道。

“我这边有地图。”

郑志杰连忙取出一份中环地图,上面有几个手画的圆圈。

递给了杨文东后说道:“这三个地方,其实我之前一共选了8个位置,郑生看了后,觉得这三个不错。”

“嗯。”

杨文东看完后说道:“看起来是不错,相互之间位置有点距离,商业位置看起来也还行。”

“是的。”

刘华宇说道:“交通也不错,中环这边的巴士站还是很密集的。

不过黄生那边还是答应会建几个更靠近的站点。”

“行。”

杨文东又看向郑志杰问道:“这三处物业卖吗?”

郑志杰回道:“只有一家愿意谈谈,另外两家背后分别是置地与会德丰,没的商量,只肯租。

不管是租还是买,我们得快点决定,不然被其他人抢了就没了。”

“好,那该买就买,该租就租。”

杨文东说道:“不过价格方面要谈好,特别是租期,时间要长,不然我们做出成绩了,人家不续就麻烦了。”

虽然知道做超市或者其他服务业,有自己的物业会更好,但再怎么样也不太可能保持100%的物业持有率。

除非是一个新市场,刚刚进去的时候地方随便自己挑,比如改开之后的内地。

在香港的话,这边已经发展了几十上百年,非要锁定一种物业的特性再收购的话,必然是很难的。

而超市需要规模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先租也是能接受的。

“好的。”

刘华宇与郑志杰都答应下来。

杨文东又说道:“老郑,这种超市行业,是有一定的区域垄断性的,一个地方有了,就很难再开第二家,甚至其他百货商城、小店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后面,你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锁定整个香港所有适合开超市的物业,列个清单出来,等待时机,再收购。

老刘,你这边的任务,主要是了解香港市民的消费习惯,整理出一套适合亚洲人消费的超市经营方法,然后还要在这几年培养各种基层管理。”

这几年先学习经验、培养人才外加整合采购供应链,等66年地产价格大暴跌的时候,再专门收购可以开超市的物业就行了。

只要借着地产危机,将超市全部开到香港各个角落,占了先机,那其他人,就算再进场,也很难竞争了。

当然,类似怡和这样的巨头,如果进场,肯定也会烧钱的,自己占了先机,也可以避免与这样巨头对拼损耗太大。

“好的。”

郑志杰答应说道。

杨文东又说:“老刘,那你先去忙吧,我还有事要单独与老郑谈谈。”

“好,杨生,那我告辞了。”

刘华宇说完后便离开了。

杨文东则对着郑志杰说道:“老郑,长兴航运那边,提出了一个投资计划,他们想在香港建一个可以修理、维护船只的船坞。

要求是……”

听着老板将事情说完,郑志杰问道:“杨生,这个项目归长兴地产吗?”

“不是。”

杨文东摇头说道:“这个项目归在长兴航运旗下,投资也是他们投资的,我找你,只是因为你在地产行业有经验有朋友,所以要委托你去寻找可以填海建船坞的合适位置。”

“杨生,这件事.”

郑志杰有些犹豫的说道:“去海边寻找这样的位置,花钱就可以探测,可问题就是香港沿海的土地太多了,想找到合适的很难; 要不然,这样的事情也轮不到我们了。

其实过去一些年,已经有不少资本做过这样的事情了,也找到一些可以填海操作的地方,但最终还是因为经济效益不适合就停了。”

“这些我也知道。”

杨文东没在意,说道:“我有一个朋友,他算是关系比较强的,我从他那知道,在荃湾区的葵涌醉酒湾那边,就有合适的位置。

你安排人去那里调查,合适的话,长兴航运就会在那边建船坞。”

香港未来的货柜码头,就是在葵涌,在原先历史上的60年代末,港府开始在这里与诸多大资本修建货柜码头。

不过现在的葵涌,也还只是跟观塘一样,属于经济普通的城镇。

那这可就是自己的机会了,货柜码头这种大投资,以现在他的财力还是远不够的,不过先去建个船坞,问题不大。

如果自己选中的地方,跟以后葵涌货柜码头的位置重叠了,那不仅仅是能拿到一笔拆迁费,说不定还能参与进去码头项目,毕竟十年后,自己的财力与今天肯定不能同日而语。

甚至自己如果发展的更快,还可以带头牵动这个大项目。

而就算葵涌那边面积很多,船坞与码头不冲突,那码头一旦建成,那自己的船坞,也将会有着更大的生意了。

无论怎么着,自己都是血赚。

“醉酒湾?

我听说过那里。”

郑志杰点点头,答应说道:“那我就请专业人士去调查一下。”

“行,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杨文东跟着说道。

三天后,郑志杰再次找到了杨文东,说道:“杨生,醉酒湾那边我找人去看过了,只要肯填海,是可以建船坞的。”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