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46章 会面古龙(1/2)

秦志业问:“我们的总部会在中环?”

“不在中环在哪?

你以为还在这附近?”

杨文东笑了笑,说道:“报社的主要客户群体在港岛,报社需要的各种人才也在港岛,无论什么角度,都不应该放在这边。”

秦志业笑说道:“抱歉,我先入为主了,香港的很多老板,都是喜欢将各种公司放在一起的。”

杨文东摇头说道:“长兴实业会是我的主要产业,港华日报未来也是,不过这两者目前没什么直接联系,你不用在意这边。”

“好的。”

秦志业点头说道:“那我回去后,需要做一份详细的计划与预算出来,到时候我会再拿过来给您过目,然后我们再商讨租房的位置与大小。”

“行。”

杨文东想了想,说道:“老秦,对于报业,我也是个外行人,很多东西我也不是很懂,所以就需要依赖你了; 不过伱放心,我还会给你招一些助手,也会是香港报纸行业的老手了。”

“好的,杨生。”

秦志业也立刻明白了杨文东的意思。

说自己不懂,是准备适当的给自己放权,再给自己招人,而不是自己这边招,就是说有监督的人了。

不过这也正常,在香港很多公司也很常见,香港的老板喜欢多元化投资,进入自己不懂的领域,自然需要招聘专业的人,可如果放权给一个刚刚认识的人,风险就太大了。

那最佳的方法,就是再找几个人,让几人在新公司内部形成平衡,如同古代帝王的御下之道。

杨文东笑了笑,从怀里取出名片,说道:“那行,先就这样,这是我的名片,有什么疑问或者想知道的,可以电话我; 或者你的资料准备的差不多了,也可以直接电话约我。”

“明白,那杨生,我就告辞了。”

秦志业站起身后,客气了几句后,便告辞离开了。

杨文东也是顺便客气的送人到了门口,看到人走后,杨文东返回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 过了会,林浩宇便赶了过来。

“坐,来,喝瓶冰可乐。”

杨文东从一旁的冰箱里,取出一瓶玻璃可乐,以开瓶器打开后递给了林浩宇。

“可乐?

我好久没喝过了。”

林浩宇接过后,喝了一口说道:“就这玩意,居然能顶的上我们工厂一个工人一天的工资。”

“不同地方的收入不一样,但可乐是国际通用品,这很正常。”

杨文东随口解释道。

就是前世也有这种现象,比如正常的粮食,在欧美中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一个人几分钟工作的薪水便可以买一斤了,但放在非洲,可能很多人一天辛苦也赚不到一斤大米。

现在的香港也是类似,很多人连工作都没有,饿的前胸贴后背,人工是最不值钱的,能换来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只有等工业继续发展下去,这个问题才能解决。

林浩宇喝了两口后,脸上也是很满意的表情,随后放下可乐瓶,问道:“东哥,叫我过来做什么?”

杨文东问:“你那边生意怎么样了?”

“忙了点了,现在天热了,老鼠也多了。”

林浩宇说道:“不过最近一个月也没找到什么新的客户了,特别是粘鼠板的灭鼠效果非常好,很多货仓、写字楼都直接买粘鼠板,然后自己放就行了,不需要我们了。”

杨文东笑了笑说道:“看来我们自己的业务,被我们另外一个业务给影响了。”

“是有这种情况。”

林浩宇点头说道:“不过粘鼠板的生意,比我的灭害服务公司强多了。”

“灭害公司的市场其实也不小,只是它只能在一个小区域做,做不大。”

杨文东又说道。

别说香港,就是一些大国家,这种业务一般也都是小范围内的生意。

“是啊。”

林浩宇也说道:“我们去港岛那边做业务,都很麻烦,住的地方也没有,来回在路上的时间太长了。”

杨文东问:“你手下的人都是寮屋的吗?

有多少人了?”

“都是寮屋的,差不多120个人。”

林浩宇回答说道:“立明那边其实也一样,很多都是招的寮屋的人,他那边估计有七八百了。”

“嗯,这我知道。”

杨文东点点头,他对旗下的几个核心产业定位,其中粘鼠板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带动寮屋之人的就业,纯手工制作的粘鼠板,对就业人数的需求很高。

而便利贴的生产,多多少少就需要有点文化之人了,毕竟涉及到了复杂的质量管理了。

随后他又说道:“浩宇,今天叫你过来,是让你去帮我做一件事,我需要你去湾湾那边找一个人。”

“湾湾?”

林浩宇有些不解问道:“东哥,我也没去过湾湾啊?”

杨文东笑说道:“我也没去过,总有第一次的,就当出去旅游一下也好,到了那边,找人也不需要你亲自去找,你找到当地的中介就行了。”

“哦。”

林浩宇又问:“那是什么样的人?”

杨文东说道:“这个人姓熊,一个文学者,他可能已经在湾湾发表一些了,你去了之后,跟当地的中介说清楚,让他们从一些出版作者中寻找”

这要找的人,自然就是古龙了,只是这个时代可没有网络,湾湾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香港一般是不知道的,得需要有人去调查才行。

“好,我记一下。”

林浩宇连忙从胸口口袋出去一个小本子,将需要的事情记录下来。

杨文东看着纸上的字,笑说道:“字还不错,看来识字方面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了?”

“正常的都会了,但看一些报纸还是有点费力,需要查字典或者问人。”

林浩宇记录完后说道:“而且很多字也不会写,只能模糊的记一下,等后面再去查。

我这个本子带在身边,除了记事情,还可以考验我,一旦我什么字不会写或者写错了,就会再记下来。”

“很不错的方法。”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一年多时间了,你们也算是基本出师了,汉字方面虽然还有很多的进步空间,但目前也算是够用了。”

“是啊,要是一年多前,打死我也想不到我会识字。”

林浩宇说道:“还能够有今天的生活。”

“以后的生活会更好的。”

杨文东笑了笑,说道:“你的灭害业务总归是比较小的,我当初要这个业务的目的算是为了帮助寮屋的人。

不过现在也的确到极致了,你也不必一直做这个,先帮我去湾湾找人,找到了之后到时候我们商量看看,你想做什么。”

林浩宇笑说道:“东哥让我做什么就做什么,我无所谓,去当工人也行。”

“哈哈,不至于,不过太好也不可能,不管什么位置,你们首先得有匹配的能力。”

杨文东笑了笑说道:“或者,你也可以跟立明一样,负责从寮屋招人就行了,筛选那些迫切需要工作,又符合我们要求的人。”

“那也挺好的。”

林浩宇点点头说道。

“嗯,以后再说吧。”

杨文东又说道:“准备好去湾湾吧,不过你也不要一个人去,再带两个人,最好是大学生,有什么事情处理能力也强一点。”

如今的长兴实业,在工厂规模这一块,已经算香港很大的了,自然也不缺大学生。

“好的。”

林浩宇答应说道。

接下来的一周,在中介的帮助下,杨文东又面试几个在报纸行业有经验的人,最终双方协商之后,又有三人加入港华日报。

至此,港华日报的原始班子,正式成立。

8月22日,所有人再一次会合。

秦志业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对着杨文东说道:“杨生,这就是我所说的彩色报纸设备的照片,按照港元售价是在11.

2万港元,一天最高能够印刷5万份20页的报纸,这速度,就算一般的黑白报纸设备,也是做不到的。”

“5万份一天?

这个是不是太高了?”

杨文东反问道。

在香港的八九十年代,报纸的销量动辄超过十万份,但现在可不行,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识字人群的比率,现在对比20年后差的太多了。

秦志业回答说道:“杨生,我选择这个产能数量的设备,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因为不同产能设备的价格,跟产能有关,但并非纯粹的数值比率关系; 比如同样的设备,一天印刷出两万份报纸的,价格差不多在9万港元左右,对我们来说,买小设备这就很不划算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