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 贾旭东再相亲(1/2)

贾旭东还是没敢闹将开。

他是个聪明人,这一点应是随了贾张氏。

不是有句老话吗?

闺女随爹儿随娘。

以贾张氏的机灵劲,贾旭东想不聪明都难。

何雨柱的话还没落地,他就已经听明白了。

那天下午,自己老娘和三位大爷,应该是定下了让郝仁娶了秦淮茹的打算。

只不过,后面的事儿乱了手脚。

先是朱小妹有了主儿;接着跟她同厂的姑娘,王媒婆也没谈妥。

合计着到最后,郝仁娶了秦淮茹,他却是啥也没捞着。

易中海瞪着何雨柱,这大嘴巴,真是欠收拾了。

何雨柱却有些摸不着头脑,自己跑来找人办事儿,怎么都用这眼神看着哥们儿?

“一大爷,你们先吃着。

后厨还吊着高汤,我得去瞅两眼。”

何雨柱溜了,贾旭东的脸色也正常了起来。

“旭东……”

易中海要说些什么。

“师父,您甭说。

我都明白,您和我妈那都是为了我好。”

贾旭东的眼神越过了易中海,看向了远处的秦淮茹。

大庭广众之下,竟然还给郝仁擦嘴角,啊~tui!

爱徒的话,让易中海甚感欣慰。

“王媒婆那边,让你妈再催催。

好饭不怕晚,一城里工人,怎么不比乡下的强?”

贾旭东点着头应了声。

远处,郝仁又给秦淮茹擦起了嘴角儿。

狗男女!

贾旭东顿时酸了起来。

----------------- 医务室里,趁着没人的功夫,郝仁拿着份《新民报》教起了秦淮茹。

(原剧秦淮茹的初中证为扫盲班颁发) “跟着我读,新~民~报。”

郝仁站在秦淮茹的身后,俯着身子,指着报纸上的小字,缓缓读着。

秦淮茹坐在椅子上,一边跟着郝仁读出了声,一边用右手临摹着。

郝仁教的很认真,秦淮茹学的更认真。

过去,秦家庄的人要走七八里路才能上学堂。

不要说秦淮茹这样的姑娘家,即便是带把儿的小子,也很难有读书的机会。

自打去年,红爷爷提出了人人有教育的口号,秦家庄也有了自己的小学校。

只不过像秦淮茹这样的年纪,却是错过了进小学的机会。

“港岛水域又酿惨案,一货船被水警撞沉。”

郝仁握着秦淮茹的手,读道。

“‘港’字是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小巷。”

秦淮茹的小手,柔若无骨。

郝大夫摸着是一阵舒爽。

“郝仁,你别靠这么近。

等会有人过来,看到就不好了。”

秦淮茹红着脸,抗议着。

郝仁没有起身,反而靠近了秦淮茹耳边:“秦淮茹同学,现在是在教你学习文化知识。

你要称呼我郝老师,我称呼你小秦同学。”

秦淮茹有点冒汗:“我都有点热了,郝仁。”

“叫错了,重新喊。”

郝仁用力的捏了把。

“嗯……郝老师。”

声若蚊呐,细不可闻。

“大点声,小秦同学。”

“郝老师。”

终是大了点声。

“小秦同学。”

郝仁一脸的酥服。

“要不今天就学到这吧,郝仁。”

秦淮茹想要站起来。

“你喊我啥?”

郝仁俯着身子,不让。

“郝老师,今天就到这吧。”

“好吧,小秦同学。

休息一会,咱们再继续。”

秦淮茹看着一脸正经(yin dang)的郝仁,心底狂跳了几下:为什么称呼郝老师的时候,心里老是觉得害羞呢?

太奇怪了。

----------------- 临下班前,宣传科播报了五一当天的安排。

早上六点在厂里集合,每人要备好一朵小红花。

然后排着整齐的队伍,朝着广场进发。

待绕广场一周后,再原路返回厂内举办集体婚礼。

后勤人员和几对新人,可以不用参加广场绕行。

留在厂里,做好婚礼的准备工作。

播报后没多久,宣传科的夹子小姑娘便送来了一张信纸。

纸上详细的记录了当天的计划安排。

郝仁拉着秦淮茹,一起看了计划安排,又把茶叶放进了老李的抽屉。

然后两人便‘夫妻双双把家还’。

----------------- 回了四合院,刚把车子扎好。

便看到王媒婆带着一姑娘,跨进了大门。

王媒婆见了秦淮茹,缩了下脖子,挤出了笑。

“那天,我就觉着你们俩般配。

没想到,还真成了。”

秦淮茹皱了皱眉,便要回屋。

郝仁却是锁了车子,接了话。

没辙儿,今个儿你不搭理她。

明个儿整条巷子,就都知道你清高了,了不起了,目中无人了。

“哟,王妈妈。

这位是?”

王媒婆这次可是听的真真的,这小王八蛋喊的就是王妈妈。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