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人力煤球机(1/2)
贺子奇心中暗道:“你这万两的收益,很多都是定金。
未来一个冬天所需的煤球都已经卖光了。
下一笔入账大概要到开春了。
也不会这么多。”
“这一摊子处处都要用钱。
到时候这该怎么办啊?”
只是这话,到了嘴边。
贺子奇却停住了。
之前贺子奇还觉得自己在贺重安面前,到底是年纪大,经验多。
自然见多识广。
但而今贺子奇却觉得,自己在商事上所知并不多。
多言多错,很可能会露怯丢丑。
还是不要多说话是好。
他虽然担心,但介于贺重安之前做出种种,他想都想不到的事情,心中也不知不觉之间,有一种信念:这些事情贺重安都能解决。
也只叹息一声,不再劝说。
这一声叹息,似乎在叹息,眼前的事情,他实在看不懂。
只是贺子奇的担心没有说出口。
贺重安却能看出来了,笑道:“七叔不会以为,我仅仅做了这些吧。”
“大力,告诉七叔。”
“是。”
熊大力说道:“三少爷早就安排了庄子里的人,拉着煤球与煤球炉,在大街小巷叫卖。
卖一万煤球送煤球炉。
让他们卖完之后,再给钱。”
贺重安也不得不承认,贺家虽然钱不多,但底蕴深厚。
比如这种事情,如果赊给别人做。
很多人可能带了钱跑掉。
但这些贺家家丁出身的人。
自然不会这样做。
所以,贺重安才能大刀阔斧地地推。
“三爷,家丁是不能随便用的。”
贺子奇说道。
“我知道。
大力给我说了。
家丁才是贺家最重要的底蕴,自然不能轻易役使。
是留着他们上战场的。
不过----”
贺重安笑道:“我没有白使唤。
我给他们让利,他们卖一车煤球,能赚上一钱银子。”
“算是补贴家用。”
贺重安知道不同市场,要有不同的办法。
大前门,这些地方是繁华的商业区,可以上门推行,免费试用。
诱使他们多下定金。
但大部分百姓家中,是做不到这一点。
很多人都知道,天气越冷,煤越贵。
就好像很多人都知道,到了青黄不接的时节粮食就要涨价一样。
但,老百姓大多不会屯一冬天的煤。
同样也不会,将粮食留到青黄不接的日子。
是不想吗?
是不能。
北京这个人口百余万大城市。
大多人口其实都在温饱线下挣扎,大部分人是没有钱,一下子买几个月用的煤。
而贺重安也知道,不可能从老百姓那里一下子拿到大笔定金。
但,细水长流。
京城附近百万人口,都用煤球炉。
每天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才是煤球这个生意真正的大头。
但这个市场开拓比较慢的。
现在一个人推着一辆平车,上面堆满煤球,走在北京大街小巷中叫卖。
正在慢慢铺开,贺重安相信,今后很长时间,这都会成为北京城中日常。
“七叔放心,我心中有数,只要资金链不断,欠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倒是担心生产。
会供不应求。”
事情果如贺重安所料。
煤球与煤球炉的需求,海量涌来。
贺重安欠的煤钱,也从几千两,一下子变成了一万多两。
以至于煤场掌柜不得不找同行拆解煤。
而马场这边不停地招人。
已经不用专门从贺家的庄子招人了。
附近百姓见马场这里生意好,就自己找上门来。
有的人要做工-----贺重安每月工钱从不拖欠。
也有人想找代销买卖-----只是他们没有贺家庄子上待遇,必须先给钱才行。
总之,生意兴隆起来,压力就来到了生产端。
贺重安首先将煤球炉的生意放弃了。
煤球炉这个生意,比起煤球,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每家每户需要天天用煤球,隔几天就要卖。
但煤球炉一个用几年十几年却是常用的。
今后估计是一个细水长流的买卖。
但远不能与煤球相比。
而且煤球炉数量需要迅速扩充,只有煤球炉迅速扩充之后,才能卖出更多的煤球。
所以,贺重安索性找到了雷千钧。
让雷千钧找人生产煤球炉,生产多少,他收多少。
同时,如果工匠自己造自己卖,也无所谓。
但雷千钧必须找精工良匠来帮他一个忙。
雷千钧一口答应下来。
无他,北京工匠们其实也不富裕。
给皇帝干活,其实不赚钱,甚至还赔钱。
工匠们私下做私活,早就蔚然成风了。
不如此不足以养家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