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六十章 爷爷的态度(2/2)

当时在场的有李老三、王大样、赵铁匠...”

周明飞快地记录着这些名字,然后通过村委会联系他们的后人求证。

令人惊讶的是,多位老人的回忆都与爷爷的说法完全一致。

“太神了!”

周明感叹,“爷爷的记忆比档案还准!”

柳青与有荣焉地笑了,但很快又遇到难题。

“这个双喜纹的编法记载不全。”

张磊指着册子,“第四步到第五步之间缺了一页。”

周明又去问,老人眉头紧锁:“这页...

是青丫头她奶奶故意撕的。”

“为什么?”

“双喜纹必须师徒相传,不能白纸黑字地写。”

柳青被周明叫出来,爷爷起身,拿起柳条,“看好了,我只做一次。”

在众人注视下,爷爷的手指如蝴蝶穿花,完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翻转折柳。

整个过程不过三秒,却是整个纹样的画龙点睛之笔。

“记住了吗?”

爷爷问。

柳青点头,周明赶紧回放刚才录下的视频,一帧帧慢放学习。

“还有一个问题,”

张磊切换PPT,“月光纹的应用场景记载是夜间劳作,太模糊了,需要更具体的用途。”

爷爷沉默了片刻,声音突然低沉:“那是夜渡黄河时用的。”

他讲述了一个从未提及的故事:解放前,爷爷的父辈们用这种反光性好的纹样编成篓筐,夜间渡河时挂在船头引路。

很多篓筐再也没有回来,连同它们的主人一起沉入了河底。

工坊里鸦雀无声,只有录音笔在静静转动。

柳青看见李阿婆在偷偷抹眼泪,显然她也记得这段往事。

“所以,”

柳青轻声总结,“月光纹不仅是为了实用,还是一种...

纪念?”

爷爷沉默地点头,不再多说。

傍晚,其他人都下班了,柳青还在整理今天的录音。

爷爷来到门口。

“累了就歇歇。”

“不累,”

柳青抬头微笑,“就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这么多故事,这么多历史...”

“慢慢来。”

爷爷语气罕见地柔和,“你奶奶整理了十年,咱们这才第一天。”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